美文网首页给人力量的文字想法心理
不拜偶像,就不为偶像所伤

不拜偶像,就不为偶像所伤

作者: 萍踪藻影 | 来源:发表于2022-09-17 00:07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本作品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有这样一个有关蝎子和天鹅的故事。

    河的这边生活着一只蝎子。有一天,这只蝎子要去河的另一边,无奈河太宽,中间也没有石头,他又过不过去。于是,他央求各种水鸟——野鸭、野鹅和苍鹭——把他带到河的那一边,但是均遭到了拒绝,因为这些水鸟们深知蝎子有多么狡猾,被他蜇一下有多么痛。

    焦急之时,蝎子看见一只可爱的天鹅正沿河而下,于是满脸讨好地恳求她帮忙。“美丽的天鹅,请把我带到河的那一边吧。你如此美丽,谁能忍心伤害你啊,我更不会。我只想请你把我带到河的另一边。”

    看着蝎子如此殷勤、如此诚恳,天鹅犹豫了一下:他若真想蜇我,此时我们离得这么近,随时都可以蜇,但是他没有。他能把我怎么样呢?把他带过去也就几分钟的事。于是,天鹅同意帮助他。

    飞越河流上空时,蝎子表达了对天鹅的感激之情,不断夸赞她是所有水鸟中最可爱、最善良的。快到河岸了,他准备从天鹅身上跳下去,就在他跳下前的一刹那,蝎子抬起尾巴狠狠地蜇了天鹅一下。天鹅哭了,备感受伤。她想不明白蝎子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刚才那么信誓旦旦,那么殷勤友好,这根本不合乎逻辑啊。

    “你为什么要蜇我?”她问。

    他站在河对岸看着她说:“我是一只蝎子,这就是我的本性。”

    无论是为了觅食,还是出于安全的需要,我们都视蝎子这类为自保而伤人的行为是本能或本性。但人呢?人虽然有灵魂,其实也与动物一般在攻击他者,同样是为了生存,为了防卫需要去攻击、伤害别人。其实,动物学家观察到,除非有器质上的病变,动物群体绝少有毫无来由地攻击和虐杀同类的现象。相反,作为人类,却不乏除了生存和防卫需要之外而“无差别”地攻击同类、虐待动物的事情。所以说“有些人连动物都不如”,其实还真是冤枉畜生了,它们真的没有那么凶暴和残忍啊!

    比如金庸小说里的阿紫,狠毒、残忍,她伤害人几乎是出于“本性”,好像一天不伤人她就觉得烦闷,活着没有“意义”,所以她说:我便是喜欢无端杀生——伤害人就是她的“意义”。在金大侠笔下,最淫荡、最恶毒的女人当推康敏——马夫人,她骄傲、自私,有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偏执性格。如果说阿紫的狠毒是出于恶劣成长环境影响下的“自然”反应,浑然天成,那么马夫人的阴鸷则是一种刻意的巧计拔弄,是诡诈苦毒地杀人。

    金庸的伟大,在于他如许多文学巨匠一样,用他作品中的人物写尽了人世间的人生百态,也揭示了复杂而幽微的种种人性。比如刚才我们所举的两个反面人物,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有,你若多关注那些有关律法的栏目和社会纪实报道,不难找到这样的角色。远的不说,最近引起热议的那位姓的女子,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证。

    所以,金大侠的人物,其人性非但典型,又有其普遍性。要说有一点不“典型”的,恐怕就是他所塑造的这些反面角色都非常漂亮,妩媚动人……现实中,许多坏人也只是普通容颜的啦(一笑),但这样外表与内心反差极大的人物设定,更让我们对角色印象深刻吧。

    我们不得不回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人性本善还是本恶?这是一个自古以来争论不休、如今仍然没有定论的话题。因此,如果你想从我这里听到一个明确的答案,恐怕您又要失望了——我是说,并非我没有自己的立场,而是我的认识与看法,不一定符合你的心理预期,我愿意把我的一点点认识展现给您,至于如何判断,如果选择,并践之以行,相信你有自己的考量。正因为有差异,这世界才美好。

    我们受了多年的教育,叫做“物质决定意识”,意思是有什么样的物质基础,决定了他产生什么样的思想意识。其实你观察生活就会发现,情况恐怕不是那么简单,否则我们就不会有想象的艺术,比如诗;不会有超然的追求,比如理想和愿景;更不会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时候,仍然相信一定能建成 “人间天堂”——那叫空想。

    我们的心脏体积很小,里面所容装的世界却很大很大。因此,一定是先有一个心思意念,才会有具体的行动与作为,有一本圣书总结得非常简练: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箴言 4:23 )这是在行为上给我们由衷的建议,而这句话的另一种译法是:要一丝不苟地守护你的心, 因为生命之泉从心中涌出。这句话则清楚地表明我们的生命表现与我们心灵之间的渊源关系:你的心灵状况决定了你的生命质量,因为心里充满的——就像充盈的水瓶似的——口里就说出来,从表情上露出来,在行动上做出来。

    所以,有没有真正的“无心之言,无意之过”?在我看来,没有!这不过是由于特殊原因,我们的语言和行为绕过了礼节、道德和法律的审断机制,让真言与本性给“溜出来”罢了!这就是为什么,你一句说漏嘴的话,一个下意识的动作,都会让在乎你的人那么在意。为什么有人要用酒精和其它一切让人放松警惕的手段,诱导出你醉后的真言和迷之本性。人心隔肚皮,唯有这种时刻,别人才会观察到那个真正的你——甚至你自己都意识不到的那个自己。

    凡好树都结好果子,惟独坏树结坏果子。好树不能结坏果子,坏树不能结好果子。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树,是无花果还是荆棘,从他结的果子就能辨别出来 。

    因此,再回到文中我提出的那个问题:人性是本善还是本恶?相信人性本善的,自然就会把荣耀归给自己,而所犯的糊涂和错误,统统都归咎于后天的环境,总之,这不是我的错:是因为我的成长经历,我的原生家庭,甚至是这个世界对我不住……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此之谓也!

    相对应的,相信人性本恶的,就会认识到人的有限、幽暗和复杂,所以,我们需要反省、需要自察、根本需要的是一场彻底的救赎。

    两种不同的人性假设,产生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前者相信人可以通过修行、修炼,从而让人圣化,然后成为君子、圣贤、大德,甚至是“神人”,所以人们自信、自负,自大到“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甚至疯狂如尼采者:上帝死了,要重估一切价值。

    而后者,因为基于对人性的存疑,对所谓“高大全”之类的完美人格,特别是人要做神的冲动保持着一种警惕。因此他们主张要予以人监督、主张反躬自省,主张人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迷信权威,不要把人当作神,也就是对其偶像化

    人一旦被神化、圣化、偶像化,最终难免有人会走下神坛,难免看见“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更难免的是偶像们的人设坍塌后,完美的形象稀碎一地,让那些俯伏在地——身体上举手欢呼,内心的膝盖已献上——的粉丝们从此“不再相信爱情”,甚至不再相信人生。离了谁这个地球照转,你若不拜偶像,就不会被偶像所伤。

    也正因为如此,没有对人性的幽深怯魅的社会,人们对自己崇拜尊敬的人物有一种过高的道德、人格期待,而有身份地位的人又会刻意地隐恶扬善,只把自己最光鲜亮丽、但也是最不真实的一面示人。这是一对崇拜和被崇拜的共生体,就不免让那些在下者们为尊者讳,而在上者,用大思想家严复的话来说,无外乎就是:始于作伪,终于无耻。他们之所以装,之所以都真相大白了,还要拼死抵赖,可以说一半是为了自己的所谓名声,另一半也是为了那些崇拜他们的跟随者和信徒们啊。

    而我,自从开始对自己的内心进行观照,特别是有了小孩以后,看到他们不用教就学会说谎,用有限的言辞极力地为自己辩护(他只不过两岁多而已),就知道所谓的“天真无邪”乃是多么虚妄之谈,我也就对人性保持了审慎的态度。

    从前,我没有崇拜过所谓的明星偶像,往后也不会有。但我并非是彻底绝望者,我始终相信,上帝在每个人的心中,早已安放了一个叫良心东西,它只是蒙尘晦暗和临时关闭了,因此有些人的人生才会偏离轨道,才会暂时失去了效用,伤害自己也伤害了别人。

    那就从认识你自己开始吧,这样,你才有机会为晦暗的心灵拂尘,而那被关锁了的良心,也许只能由上帝帮助他们,才能得以开启的吧?

    22/9/17  萍藻 | 文

    打碎偶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拜偶像,就不为偶像所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pre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