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何必追求“断舍离”,凌乱自有凌乱的惊喜

何必追求“断舍离”,凌乱自有凌乱的惊喜

作者: 没有烟总有草 | 来源:发表于2018-02-13 21:38 被阅读24次

    我想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放学或下班回家后,发现自己凌乱不堪的房间忽然变得整整齐齐一尘不染,一旁的母上大人则露出胜利的微笑若无其事地飘过。接下来,是好几天的“妈,你把我笔收哪了?”“妈,我的书呢……”“妈,我的……”,直到房间再度恢复到以前的混乱不堪。然后循环。

    每次我都曾抗议过,却被我妈一句“女孩子家家的这么邋遢像什么样子?”怼了回来,无力反驳,只能小声嘟囔一句:“乱是乱,但我乱得有条理有原则好不好?”

    图片来自网络

    在这个“断舍离”风行一时的时代,我始终保持着房间的混乱无动于衷。看到书上电视上整洁明了的房间我不是没有心动过,但面对花了大半个下午收拾后不到几天就又凌乱了的房间,我很快失去了动力。

    事实上,我从未觉得房间的混乱给我造成过什么不便——除去朋友造访时诧异的眼神带给我的尴尬,因为正如我所说:我乱得有条理有原则。桌子的左右堆着常用的资料,前面的笔筒及周边插缝立着各种小零件,中间一定要留出学习的地盘;每次用过的书顺手放在旁边的床上;飘窗和书柜上堆着不常用的东西,并且从上往下的使用频率递减。固然看起来很乱,但它既不挡我路挡我光线,又一目了然,找起东西来很方便。

    这样说似乎有狡辩的嫌疑,而我也本该畏畏缩缩地蹲在角落里检讨自己的懒惰,直到看到贝小戎的一篇文章《完美的混乱》,顿时有了“翻身农民把歌唱”的感觉。

    这篇文章介绍了一本同名书,该书作者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了混乱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提出“每一堆东西都是一个符合直觉的有条理的系统”,同时说明了“为什么混乱对你有好处”,其中两个,其一是“整洁带来的好处抵不上它耗费的时间”,其二是“混乱为偶发事件和意外创造了更多空间”。

    第一个理由正如我上文所述,第二个理由作者则列举了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例子:亚历山大·费莱明因为不讲究整洁而得以发现青霉素。同时,我想大概很多房间凌乱的人都或多或少有过这样一段美妙的时光。某个下午找书的时候,不小心从角落里翻出很久以前与好友互赠的明信片或是儿时的日记本。然后一下午沉浸在稚嫩的笔触和当年的回忆中,时不时发出傻笑,直到夕阳西下,抬起头长叹一口气,从书山中翻出自己的手机,打开朋友圈:“那时的我们多傻多天真”。

    在数字化的时代,很多照片或文字都在手机里,随时都会因为换手机或是清理内存而消失得荡然无存。而曾经那些仅有的实物,靠着混乱而庞杂的储物空间而得以保留下来,并于不经意间现身,给你一个惊喜。贝小戎说“无序和创造之间又密切的关联,惩罚第一个就会牺牲第二个。”要我说,与“无序”关联更密切的是“惊喜”。

    但“断舍离”之所以那么流行,我想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因为它符合人的成长心路。随着心理年龄的增长,人们的“断舍离”的“智慧”也在增长,房间的凌乱度也会有所下降。摔坏了的手表说丢就丢,用完了的书转眼便卖掉。这一“断舍离”的过程,是不必专家教也能自然而然学会的。最为明显的是搬家的时候。小时候搬家可能会抽泣着这也要带过去那也要带过去,长大后再搬家,却想着“反正都是以前的东西没什么用了搬过去也没地方放”便轻描淡写地将它们遗弃。于是,房间整洁了,杂货变少了,看起来赏心悦目了,但那种不经意间翻出回忆的“惊喜”也少了。房间看着空荡荡,是真的空荡荡了。此为题外话。

    同名书中还举出了混乱的其它一些作用,如“电话机周围的一点噪音能让我们的耳朵过滤掉回声”“孩子接触灰尘和过敏原少的话,长大后得过敏症的可能性更大”……

    能佐证混乱的合理性的似乎还有一个词:“凌乱美”。你无法想象凌乱的杂货铺变得整洁后的样子,同时也难以正视凌乱的丸子头被梳得光溜溜之后的样子——当然,有颜请任性。然而,如何保持凌乱而不失精致也是一门学问。

    最后,我以上所说的混乱都建立在一个很重要的前提之上:适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何必追求“断舍离”,凌乱自有凌乱的惊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prs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