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左传
左传摘记-桓公五年

左传摘记-桓公五年

作者: Dr_hejiasheng | 来源:发表于2019-08-11 16:55 被阅读0次

    1 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再赴也,于是陈乱,文公子佗杀大子免而代之。公疾病而乱作,国人分散,故再赴。

    译:

    五年春季,正月甲戌日,己丑日,陈桓公妫鲍逝世。《春秋》记载了两个讣告日子,是由于这时候陈国发生了动乱,妫鲍的父亲陈文公的儿子妫佗杀了太子妫免而取代他成为储君。陈侯病危的时候动乱发生,国都内的贵族纷纷逃散,因此发了两次讣告。

    赏析:

    这件事是春秋的一个疑案,《公羊传》记载“曷为以二日?卒之心戍也。甲戌之日亡,己丑之日死而得,君子疑焉,故以二日卒之也。”即陈桓公死于发疯。他在甲戌日出走,己丑日发现他的时候已经死了,因此史官对此很疑惑,所以把这两个日子都当作他的死期。《谷梁传》记载“传鲍卒何为以二日卒之?春秋之义,信以传信,疑以传疑。陈侯以甲戌之日出,己丑之日得,不知死之日,故举二日以包也。”与《公羊传》类似。

    而《史记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则是另一种说法:“厉公者,陈文公少子也,其母蔡女。文公卒,厉公兄鲍立,是为桓公。桓公与他异母。及桓公病,蔡人为他杀桓公鲍及太子免而立他,为厉公。”即蔡国人在当时杀掉了桓公和太子,立了公子佗为厉公。

    2 夏,齐侯、郑伯朝于纪,欲以袭之。纪人知之。

    译:

    夏天的时候,齐僖公、郑庄公去纪国访问,想借机袭击纪国。纪国发现了。

    赏析:

    齐僖公、郑庄公之前攻打别的国家,还总是找个借口。而这次攻打纪国,竟然没有任何理由就进行不名誉的偷袭,而且还让纪国发现了。而纪国因为提前发现,因此没有亡国。

    3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为中军;虢公林父将右军,蔡人、卫人属焉;周公黑肩将左军,陈人属焉。郑子元请为左拒以当蔡人、卫人,为右拒以当陈人,曰:「陈乱,民莫有斗心,若先犯之,必奔。王卒顾之,必乱。蔡、卫不枝,固将先奔,既而萃于王卒,可以集事。」从之。曼伯为右拒,祭仲足为左拒,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陈,先偏后伍,伍承弥缝。战于繻葛,命二拒曰:「旝动而鼓。」蔡、卫、陈皆奔,王卒乱,郑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军。祝聃请从之。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无陨,多矣。」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

    译:

    周桓王剥夺了郑庄公的左卿士职位,郑庄公不再朝拜周王。秋季,周桓王带领诸侯讨伐郑国,郑庄公迎战。周桓王率领中军;虢公林父率领右军,蔡军、卫军隶属于右军;周公黑肩率左军,陈军隶属于左军。郑大夫子元建议用左方阵来对付蔡军和卫军,用右方阵来对付陈军,说:“陈国动乱,百姓都缺乏战斗意志,如果先攻击陈军,他们必定奔逃。周天子的军队看到这种情形,又一定会发生混乱。蔡国和卫国的军队支撑不住,也一定会争先奔逃。这时我们可集中兵力对付周天子的中军,我们就可以获得成功。”郑庄公听从了。曼伯担任右方阵的指挥,祭仲足担任左方阵的指挥,原繁、高渠弥带领中军护卫郑庄公,摆开了叫做鱼丽的阵势,前有偏,后有伍,伍弥补偏的空隙。在繻葛双方交战。郑庄公命令左右两边方阵说:“大旗一挥,就击鼓进军。”郑国的军队发起进攻,蔡、卫、陈军一起奔逃,周军因此混乱。郑国的军队从两边合拢来进攻,周军终于大败。祝聃射中周桓王的肩膀,桓王还能指挥军队。祝聃请求前去追赶。郑庄公说:“君子不希望欺人太甚,哪里敢欺凌天子呢?只要能挽救自己,国家免于危亡,这就足够了。”夜间,郑庄公派遣祭仲足去慰问周桓王,同时也问候他的左右随从。

    赏析:

    郑庄公一直倚仗王室卿士的名义,打着天子的名义进行征讨。比如需要攻打宋国的时候,就称“宋公不王”。而现在周王解除了他的卿士职位,他自己就不再朝觐了。因此周王有样学样,率领诸侯来攻打他,然而王室组建的联军在繻葛之战中战败,周桓王丢尽了脸。

    祝聃射中周桓王后,竟然还想去抓住周桓王,而郑庄公则冷静一些,因为抓住桓王,反而会造成巨大的政治麻烦,所以放走了周王,并且派当年严重侮辱过王室的祭仲去慰问周王,以避免与王室彻底闹翻。

    这场战斗彻底终结了王室的威严,此后王室只相当于一个小诸侯,只有大国政治需要的时候才得以被利用,诸侯争霸的年代就此到来。

    4 秋,大雩,书,不时也。凡祀,启蛰而郊,龙见而雩,始杀而尝,闭蛰而烝。

    译:

    秋季,为求雨而举行大雩祭。《春秋》记载这件事,是由于这不是按时的祭祀。凡是祭祀,昆虫惊动而出则举行郊祭,苍龙角亢二宿出现则举行雩祭,秋天寒气降临则举行尝祭,昆虫蛰伏则举行烝祭。如果过了规定的时间举行祭礼,就要记载。

    赏析:

    本次不在正常的时间举行雩祭,说明出现了旱灾影响了农业。《公羊传》载“大雩者何?旱祭也。然则何以不言旱?言雩则旱见,言旱则雩不见。何以书?记灾也。螽众。何以书?记灾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左传摘记-桓公五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pss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