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桂妃研读社》
【桂妃研读社|D108】《这样读书就够了》Day7

【桂妃研读社|D108】《这样读书就够了》Day7

作者: 3a3dc866915c | 来源:发表于2018-06-19 00:52 被阅读56次

阅读时间:1小时

阅读页码:163~~179页 

大纲结构:

一、导论

二、你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管理

(一)追逐“干货”无意义

(二)聚沙成塔才是知识管理

三、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认情知识体系这回事

(二)知识体系的好处

四、总结


一、导论

大家好,我是TINA,老规矩在开始前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喜欢追求干货吗?喜欢的回复1,不喜欢的回复2。谢谢大家,我曾经也是喜欢追求干货的人,到现在还有两本是专门记录干货的记录本。追求干货好不好以及我们应该追求什么,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作者给我们的意见。


二、你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管理

(一)追逐“干货”无意义

现在追逐干货好像是非常流行和时尚的,甚至每听完一节课或看完一本书,大家对此最好的评价就是“满满都是干货”了,何为干货,就是一本书的比如概念啊、观点啊、建议啊等等,比如“大学生必看的10条建议。”、“职场人必学习的20个技能。”就10句话或是20句话,看上去每句话都是精华,吸引了很多大学生或者职场人奉为圣旨,好些人把这些建议写在本子上珍藏,但是也仅仅是抄在本子上而已,在他们不进行反思和验证以提升自身技能的情况下,仅仅以追求干货为目标,只能说舍本求末了。

比如干货中有一条给初进职场的新人——对领导汇报工作要笑。好,你记住了这条干货甚至也运用了,但是当你有一天向领导汇报工作时,笑脸相告,但是被领导一顿反驳,还被批评你的方案经不起推敲。你很郁闷,虽然方案不至于很完美,但是你是按照干货的指导做的啊,笑的很漂亮,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你没发现领导那天心情不好,不着急的方案本就不需要去汇报,如果一定要汇报也不必显得自己很高兴吧。这是干货没有告诉你的情况,干货只剩下干了,而产生这个干货的理论依据,来龙去脉都被省略了,而往往这些才是真正可以让我们转化成自己技能的东西。

所以,本就无需一味追求干货,能激发你的经验联想和行动规划的,才是能为我们所用的知识才是应该被我们追求的。

(二)聚沙成塔才是知识管理

现如今可以说是全民学习焦虑的时代,总会听到身边的人说又报了什么网络课程,朋友圈里总有几个人每天在打卡、听课,一副很上进的每天在学习的样子。但是过一段时间再观察这些每天晒打卡的人,很多除了有保持每天打卡这个动作外,其他的技能并不见提升。

有人学习后仅仅记住了几个知识点,但是我们成年人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记住知识点并不能帮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获得高分,知识和知识产生互动,聚沙成搭的能力才能帮助我们把所获取到的知识点构建起我们的知识体系,这样的体系才能帮我们提升技能,改变生活和工作。

但是如何打造我们的知识体系呢?作者首先对知识体系提出了几个有颠覆意义的观点。


三、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认情知识体系这回事

1、系统化的信息不一定比碎片化的更有价值

传颂至今的《论语》就是碎片化的语录,但是它的价值并不低。而且俗话说,远水救不了近火,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不能被人所用对于你而言功效约等于零。

我们又需要回顾那个老生常谈的观点了——能对我们有用的才是好的。就像我们前两天看到《生活大爆炸》中佩妮为了增进和男朋友的话题,有人建议她要去学习近2600年的物理历史一样,虽然很系统但是不切实际也没必要。她需要的仅仅是了解她男朋友的研究有多牛这个碎片信息。

2、有自己的知识体系比没有更好

大家身边有这样的人吗?隔三差五发一些朋友圈,一会是“放弃工作吧,陪伴才是爱。”隔几天又发出“工作狂的妈妈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实在不懂他们的真实观点是什么。

新闻上高知人群陷入传销的新闻还少吗?不能说他们不爱学习,不能说他们没有知识,但是这样的人像浮萍一样,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影响,因为他们的知识体系是靠外在的信息传递过来的,很容易,一接收新的信息就被说服。

3、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书本上的知识体系不是一回事

竟然有知识体系很好,但是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书本上的知识体系不是一回事,首先,把书读一遍,根据记不住,更何况掌握书中系统了,另外很多作者的感知和读者的感知一定是不一样的,书中作者不如读者本人更清楚他们的真实情况,同时,书中的体系也容易导致读者忽略实践经验和学习动机。

大家也可以试想下,你的朋友圈有没有一群早起打卡的人?我的朋友圈就有,还不只一个,但是有眼看着其中一个打着打着就不见了,就早起打卡这个事啊,被不少公众号支持并鼓励,引发了很多人的争相效仿,但是争相效仿的那些人,你们有没有想过早起打卡对你真的很重要吗?对你是真的有用吗?如果你本身就是护士,夜班一族,你再早起能保证第二天的工作吗?比如有人早起是为了更好的梳理工作,做更多的事情,而你的早起就是为了打个卡,再倒头睡觉或是昏昏沉沉一整天,你的目的真的是这样吗?

别人的体系不一定适合我们,所以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才是关键。

4、看书不一定比看手机更有利于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个观点可以说和人们通常认为的不一致,人们常常认为书中的知识就是系统化,手机的信息就是碎片化,认为看书就是比看手机更称得上是学习。书本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比更多的手机信息都更称得上是知识,但是事实上呢?我们前几天也学习了学习的三个来源:知识、信息、经验。学习能力超群的不管是从手机信息还是书本知识,都可以获得供他成长的技能,而对于学习差的人,看书和看手机获得的效果是一样的。

(二)知识体系的好处

1、引导表达升级的思维

知识体系可以帮忙我们引导表达升级的思维,比如说成长思维批判思维系统思维

何为成长思维,有人遇到困境马上的反馈就是有困难、放弃吧,这样的人缺少的就是成长思维;就批判思维差的人很容易被打动,但是也是属于刚才我们说的容易被朋友圈的不同的信息吸引的人;系统思维差的人就更像小孩子,看到电影总是会问这是好人还是坏人,对人事物的看法就是非黑即白,没有把具体的事件放在复杂的环境中考虑,这样就很难把一个领域的成功复制到另外的领域。

我曾经有个领导,几乎就是具备这三项思维的代表人物,她是女性,在公司从业了20多年,她给我们最大的感触不是专业技能强,而是有让人信服的处事风格,比如,因为她专业度强,公司遇到新的项目会第一个请她牵头处理,多方分析准备,上下沟通成果,中间难免有困难,但是从不听她抱怨,都是看到她积极准备,新的项目在她手里总能顺利落地;另外她对待员工的态度,因为她所管辖的团队有30人左右,先不说派系斗争、明争暗抢啥的,单单这么多员工对她的评价几乎都是正向的,就因为她在对待员工的态度上一贯遵循公平的原则,她对员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不会因为谁的评价而对某人有不好的认识。所以在她20多年的公司从业中,因公司需要换了三个条线,多个岗位,都完成的非常优秀,早已名扬在外。

2、具备成为专家的能力

我常想起职场中的一位同事,他在销售团队中担任管理者,他在管理上颇有一手,团队人员对他非常信任,多次创造了公司的销售记录,基于他在销售团队管理上的卓越表现,被公司提升到更重要的部门做管理者,这个部门和他之前的销售管理有一定的区别,主要侧重在数据分析和对公司宏观的预警上,论专业度,他的员工可以做不少专业的分析了,但是论管理,他页居然没有了之前管理销售团队的霸气,时常陷入部门内部一些琐事中,对这个部门的规划以及目标的达成都不高,最后他只能选择继续回去老团队任职,失去了职位提升的机会。虽然公司应该更把适合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这是另外的话题了,但是对于我这位同事而言,他缺少的就是复制成功的思维。

他是有管理能力的人,虽然换了部门,但是同样是做管理,虽然在专业上稍逊一些,但是他只要把他的管理特长发挥出来至少是可以胜任新的岗位的,可惜他太拘泥于新岗位眼前的事宜,被琐事牵绊,没有抓住重点,失去了提升自己的机会。

我这位同事如果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懂得快速熟悉并掌握新领域的规律,就不会在换了岗位后措手不及,白白失去晋升机会。

3、待人接物的智慧

这一点不用多说,大家想想身边的领导,一般来说,职位越高的人越好打交道,越有智慧的人越包容。反而是肚里没货的人,容易单线思维,有一点点的成就或职位后就容易膨胀,时常闹出高估自己轻视别人的闹剧。


四、总结

到了这里,我们已经了解到知识管理的要点以及打造自己知识体系的意义。再次布置一个作业给大家,请大家思考下你周围有谁是有自己的知识体系的,他的为人处事和工作状态具体是如何呈现的。今天的课程到这里就结束了,明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再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拖天航线图:亲爱的同学,恭喜你又坚持了一天,加油!
    我们的讲书稿最好不要用多层逻辑的方式,不利于听众理解。以这篇文章来说,三层标题有些多了,整理一下剪裁成两级就可以了。

本文标题:【桂妃研读社|D108】《这样读书就够了》Day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pun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