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桂妃研读社》
【桂妃研读社|D108】《这样读书就够了》Day5

【桂妃研读社|D108】《这样读书就够了》Day5

作者: 3a3dc866915c | 来源:发表于2018-06-17 09:46 被阅读93次

阅读时间:1小时

阅读页码:129~~146页 

大纲结构:

一、导论

二、解读信息的方法

(一)分析信息的关键是追问前因后果

(二)整理信息的关键是明确适用边界

三、面对信息的态度

(一)辨别知识和信息

(二)不要急于质疑和挑战

四、总结


一、导论

大家好,我是TINA,在正式开始前,问大家一个问题,平时大家的时间是看手机多还是看书?看手机多的回复1,看书多的回复2,谢谢大家。我自己是看手机多,因为现在手机太方便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带部手机就解决了,而且手机上的信息也很多,参差不齐的信息每天都挤在手机里争相恐后吸引我们眼球。

大家知道我们学习的这本书是研究学习方法的,是研究如何把书中知识转化成自身技能的,但是为什么今天会问这个问题,大家想啊,现在是每个人都是编辑的移动阅读时代,各种信息鱼龙混杂的充斥在我们周围,我们只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把以往仅仅从书本上学习要拓展到向身边的信息学习。今天讲的就是如何处理好信息的课程,一共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解读信息的方法,第二部分讲面对信息的态度。


二、解读信息的方法

竟然我们说现如今信息很多,那么信息和知识有什么区别吗?通俗的说,知识是信息的一种,知识是由专家或权威给出的,包含了一定上下文的信息。而不称之为知识的信息我们简单的称为碎片信息,如果能分辨信息呢?哪些是信息哪些是知识?

(一)分析信息的关键是追问前因后果

作者建议遇到一个信息的时候首先要分析这个信息的前因后果,何为前因后果,具体来说:

前:前车之鉴。首先要想这件事情对我重要吗?是怎么出现这个问题的?

因:相因相生。都有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怎么验证或排除这些假设?还有其他人能帮我思考,给出更多选择或可能性吗?

后:以观后效。若这个问题解决了,最好的结果是什么?那是你期待的吗?

果:自食其果。如果你什么都不做,会发生什么?

以上4个问题不用每个问题都问完,不过在思考信息是否为完整的知识的时候,可以用以上几个方式作为参考点,这里有一个例子,下面有一句话。苹果是神果,常能引发人类的变化,比如亚当和夏娃吃了苹果被赶出伊甸园,牛顿因为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乔布斯根据苹果创造了一个帝国。

这句话对不对呢?我们用刚才的前因后果的方式分析下,如果苹果是神果这个假设成立的话,首先需要这些事例的确真实存过。让我们来验证一下,亚当和夏娃的故意是写在圣经中的,多有神话色彩,真实性我们无法考证,牛顿和苹果的故事虽然广为传说,但是其他人怎么说的呢?有不同的意见吗?经考证,在牛顿的书籍、信件中均无描述此事的过程,且德国数学家高斯认为苹果砸中年牛顿才发现万有引力一事相当荒唐,事实上,在17世纪以前,古代欧洲所谓“苹果”是多种水果的统称,甚至还包括一部分干果,砸牛顿的“苹果”事件发生在17世纪,说不定是另外一个水果呢。所以认真说起来,牛顿被苹果砸也是一个无法考证的事,乔布斯的苹果公司是我们都知道的啦,仅仅是因为乔布斯爱吃苹果而已。

这样一分析,发现没有,刚才的那个苹果是神果的信息,我们把这句话当成好玩的搞笑话好了,苹果经常和经典的事例在一起,可能仅仅是因为它是我们常见的水果而已。

(二)整理信息的关键是明确适用边界

现在大家对分析信息有一个初步的解决方式了,但是这个办法在面对信息爆炸时代还是远远不够的,大家有没有这个经历,在你父母或是长辈聚餐时,他们常常针对当天看到的一个朋友圈的非常信任,同时根据那个信息告诉你每天一定要喝够8杯水啊,年轻人就是要看书啊,不管看什么书,怎么看,只要看了才算努力啊,只有努力了才能过上好生活啊。

这样的鸡汤在他们的手机里广为流传,又从他们的口中传送给你们,你们有时候是不是也觉得长辈的有些话听着似乎有道理,深究又觉得不妥,但是怎么不妥说不上来。今天就教给你们一个反驳长辈朋友圈信息的常用方法:适用边界。

适:有没有相反的观点?有没有不支持这个观点的实例?

用:要这样做的具备哪些条件?什么情况下是不管用的?

边:以前有没有类似的信息?其他领域/行业/作者怎么看待类似的问题?

界:无论是相反的还是类似的信息,和这个信息的真正区别是什么?交界点在哪里?

我们就用必每天要喝8杯水这个信息为例,这句话完全可信吗?有没有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喔,原来医学家已经说过了这是成年人的量,且是肾功能没有问题的成年人为条件下,可以每天喝8杯水。有没有不支持这个观点的实例?有啊, 也有出现过快速紧急喝大量的水而生病住院的事件,所以就算是肾功能健康的成年人,也需要慢慢喝水,而不是牛饮。

发现没有,以后面对鱼龙混杂的信息我们可以搬出前因后果、适用边界进行分析整理了。但是难道信息也不全是坏的,竟然现如今信息这么多,我们必须要学会从各种信息中获得自己的技能,就不能完全不相信信息,所以应该有个正确的面对信息的态度,作者教给我们两个办法,我们来看。


三、面对信息的态度

(一)辨别知识和信息

首先,要辨别知识和信息,哪些是知识,哪些是碎片信息?还记得我们昨天一直在学习的便签学习法吗?第一张便签是什么?I便签,I便签上需要写下我们自己对书中知识的描述,那遇到现实的信息,I便签应该怎么写呢?因为涉及到的信息五花八门,在我们用便签学习法运用信息时,建议在I便签的时候就关注此新信息的前因后果适用边界

比如,朋友圈常流行这样的鸡汤,“只有非常努力才能成功”。当我们需要用I便签记下此信息时,可以多记下什么叫成功?什么叫努力?成功对我的好处是什么?什么时候应该努力。这个时候其实我们已经可以发现成功含义太多了,可以是赚很多钱,可以是有很大的名望、可以是家庭和睦、可以是一直在突破自己等,努力的定义也因人而异,有人6点起床工作已经算是非常非常的努力了,而这个时候环卫工人已工作很久了,有人认为疯狂看书和加班工作才是努力,其实有人觉得努力装扮好自己,给自己一个美好的心情也是努力;而“只有”未免太绝对了,不管是凭运气获得巨额彩票,还是刚好偷懒旷工参加聚会,结果遇到一位贵人,一路帮助自己成长等等。

如果你发现你在写I便签的时候前后文都没有对以上几点疑问做解释,放下笔吧,放弃这个朋友圈的文章,把他认为是一个碎片信息就行。而能在I便签阶段能顺利的进行前后文的思考的,才能方便我们在后续的A1和A2便签上进行加工,提取自己的技能。

看,这就是在分析信息的时候,我们要做好的辨别。朋友群类似碎片信息的泛滥是不是让你们一看到文章就开始质疑?

(二)不要急于质疑和挑战

一开始就质疑和挑战,这不是一个好的态度,作者建议我们应该先把质疑和挑战往后推一推,先关注和肯定信息有用、有价值的地方,再去质疑和挑战。比如这个信息的确给出了一个教育孩子的好办法,但是在适用边界上没有做好,可能只是对部分孩子有用,对另外部分孩子是无效的,这样的态度也能建立我们自身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不错的学习者的习惯,而一味的质疑,只会让人认为我们自大、不善学习。

同时作者也建议如果我们还是无法分辨知识和信息,有两个好办法:

1、价值观:看看这个信息的价值观和你的价值观一致吗?比如我们看清代的《儿女英雄传》,里面遵循的价值观是三从四德,强调父权君权,和现代人的价值观有明显的不一样,我们也不能说和我们的价值观不一样,这本书就完全没有意义和价值,它也可以带领我们进行古代文化和社会观点的探索。

2、参考资料:信息源是什么?需要顺藤摸瓜去检索吗?我们会遇到一些信息,用语激烈、传达的思想相当决绝,但是稍微研究下,就发现此类信息的源头仅仅是一则社会新闻,而对此新闻的来龙去脉甚至都没有被弄清楚,信息的作者就用自己的想象和理所当然的结论编辑了这样不负责任的信息并使之广而流传。


四、总结

到了这里,今天所讲授的内容已快结束了,今天我们了解到作者教给我们在移动阅读时代用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分辨知识和信息,同时告诉我们面对信息的态度。老规矩,布置一个小任务给大家,请大家听完这节课,马上拿起手机,点开一篇你最近看过的文章,用今天所学的分辨办法分析整理下这个文章的信息,是否可以为你所用还是仅仅是碎片信息。好,今天的课程正式结束了,谢谢大家。8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拖天航线图:亲爱的同学,恭喜你又坚持了一天,请继续加油!
    整体逻辑比较清楚,口语化也做得不错,请继续保持!
  • 醒醒老师:亲爱的同学,恭喜你又坚持了一天!
    整体的框架还是比较清晰的。
    我提出以下的修改建议:
    1、大纲结构不用很细,一级就可以。
    2、每个小点下面的哪些是论据,哪些是论点,标注清楚后结构会更清晰。
    请继续加油!
  • 3a3dc866915c:写完就发了,还没检查,今天家里有活动,一早来写,比较着急,晚上回来后再修改,还请各位老师轻拍砖。

本文标题:【桂妃研读社|D108】《这样读书就够了》Day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kzb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