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2小时
阅读页码:全书
大纲结构:
一、基础篇:一个人怎样用拆书法高效学习
二、进阶篇:一群人怎样用拆书法高效学习
三、实践篇:拆书法在职场中的价值

【导入】
听桂妃读书,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开始之前,先跟大家说一个小故事。我的家乡,是一座三线小城,在这座小城的中心有一家新华书店。你知道,在三线城市可供孩子玩耍的场所很少,那这家新华书店就成了小城孩子们的乐园,冬暖夏凉,不论是大孩子还是小孩子都爱去。
那时候我在读中学,有一天,我想买一本《西方哲学史》,对,就是罗素的那本。当我走到书店哲学那一片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很好玩的现象。这家书店,哲学书架的背面,摆放的是两性情感书籍,哲学这边一个人没有,冷冷清清,灯光打在书皮上都闪闪发亮;情感书架那边简直是完全不同的景象,看书的人多到爆棚。
说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这两排背靠背的书架,其实是一个分水岭,它分开了成人阅读的两个方向:一个是以兴趣为导向的阅读,一个是以致用为导向的阅读。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看情感书籍类的人很多,但会谈恋爱的人很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仅仅满足于读过了,并没有学以致用。所以怎样高效阅读致用类图书很重要。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本书,主要就是教你怎样去阅读致用类图书。
【正文】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叫做《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自2013年上市起,长期位居亚马逊职场学习类畅销榜第一名,成为华为、联想、京东企业员工的入职必读书目。
再来介绍这本书的作者赵周。赵,是赵钱孙李的赵,周,是周吴郑王的周。他是目前国内学习型组织拆书帮的创始人、著名的企业培训专家。曾经在许多知名企业做过培训,包括阿里巴巴、支付宝、中海油、腾讯、新浪、百度等,也曾被中欧商学院邀请做读书方法的讲师。赵周老师对职场人学习状况的了解,再加上他丰富的培训经验,他提倡的学习方法还是值得听一下的。
【互动】咱们先来做个小调查,同样是阅读,大家觉得下面哪一种人比较牛?第一种人一年看完300本书?第二种人一年看完50本然后自己写出一本小说还获奖了?觉得第一种人牛的请敲1,觉得第二种人牛的请敲2。好的,我看到大部分人都选择了2。为什么第二种人比较牛啊,因为他们知道自己阅读的目的是什么,阅读后有所产出,这样才是有效的阅读。
在这本书里,怎样读书就够了呢?顾名思义,“够了”的意思就是达到效果了,是有价值的。作者在这本书里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阅读致用类图书的方法论,就是拆书法。
拆书,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新鲜词。是不是真的把书拆散呢?不是的。拆书的“拆”不是“拆散”的意思,是“转化”的意思,就是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你的能力。拆书法是关于成人学习的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提倡通过学习改变行为。
一、基础篇:一个人怎样用拆书法高效学习
(一)成人学习中,三大常见误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每次要学点什么东西,之前都是斗志满满,家里买了一堆书,手机里屯了一堆课,可是真正看过的没几本,听过的课没几节。对于职场人来说,这种三分钟热度的学习方法怎么破?别着急,我们先来看看成人学习中普遍存在哪些误区。
误区一:没时间、没精力
解决办法:不必读完全书
【举例】目前,在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许多职场人士工作压力越大,对未来的期望值越高,就越需要学习;而学习是要付出一定时间和心血的事,压力越大,越忙碌,每天可以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少,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必读完全书,就是让我们要敢于作取舍、做选择。在阅读一开始,就要给自己这样一个信念,书中的内容不是百分百有用。我们不用读完全书,因为读完不会用,等于在做无用功。读完了就会用,哪怕能用上书中的一点,这本书就没白读。
误区二:看不懂、记不住
解决办法: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读书
【举例】公司来了外国专家团,需要你去接待。这个时候你去背英语词典,还来得及吗?当然来不及,对吧。这个时候临时抱佛脚记忆一些不同场合的寒暄、对话的句子,才比较靠谱吧。
以学习者自身需求为核心来阅读,才会有持续阅读的渴望和动力。这一点适用于阅读“致用类图书”。什么叫做致用类图书呢?就是类似管理、心理学、育儿等等实操性强的实用书籍,读了就能懂,懂了就会用。
误区三:看不下去
解决办法:带着目的去读书
【举例】大家有没有过这种困惑?多少次我拿起一本书,没看多久就默默放下了。为什么呢?因为读不下去。总感觉看一本书就要从头翻到尾,不把它看完心里就一直有愧疚。上期介绍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面提到“葱鲔火锅笔记法”,说的就是记录那些让我们怦然心动的内容就可以了,再加上个人评论,就是对一本书最好的利用。
读书的目的是改变行为和提升能力。比如,读专业书加强自身的专业度,读点管理学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读点情商书提高职场上人际交往水平等等。总之,我们阅读的目的是让书指导我们的行为,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二)为什么培训比读书效果好
1. 培训比读书多了什么
作者在提到写这本书的初衷时提到,其实他在做培训时讲授的内容都不是自己原创的,都是通过各种经典书籍总结来的,为什么学员还觉得培训的效果好,明明书上讲的核心知识是一样啊。到底培训比读书多了什么呢?
和读书相比,培训多出了一个培训师的角色,培训师在课程中精心安排了游戏、故事、视频等多种模式,引导促进学员去实际操作新知识,并且给予学员实时反馈。这是一种体验+反思的互动学习模式,通过这种方式,学员学到的知识更加扎实稳固,便于落地实操。
【举例】近几年,整理收纳术特别受欢迎。有一本整理类畅销书,日本收纳女王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定价28元。有一门专门教授整理收纳的课程,2天时间,学费3900元。许多学员声称参加培训现场学习效果更好。为什么会这样呢?培训时,学生会跟着老师现场做收纳,自己亲手叠衣服、排列书本、打包箱子等等,不懂的地方随时向老师提问,随时调整动作,气氛很活跃。
从这一点来看,上面我们提到的成人学习五大原则,在精心设计的培训课程中都体现出来了。生活中大家有收纳需求,课程上实操教授,回到家就开始着手整理自己的衣柜了。
图书,包含的是核心知识和书面表达这两方面。培训,包含核心知识、口头表达和培训师的引导这三方面。你看,培训比读书多出来的那部分,就是培训师这个角色。在这里,培训师代表了一种有效促进学习效果的元素。我们把这一元素分离出来,就看得很清楚了,它具体代表了三个要点:
反思经验:激发学员的反思让成人的经验和学习联系在一起。
现场演练:现在的培训往往涉及了“研讨”、“演练”等方式加强技能的转化。
规划应用:培训师一般会要求学员基于一定的实践计划以便跟进培训效果。
2. 成人学习的五大特点
刚才已经了解了精心准备的培训比读书多的元素在哪里,为什么这些元素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把知识转化成技能呢?这里就要提到成年人的学习特点了。美国教育学家诺尔斯创立了成人教育学,他认为成人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区别在于成人教育是建立在以下五大特点上的。我们分别来看:
(1)自我导向。成人大多会积极参与到一项学习中,希望可以和老师平等交流、教学相长,而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一门好的培训课,培训师在上课前就会了解学员的期待,同时关注课程中的问题,课后还有评估。
(2)关联经验。成人有丰富的人生经验,这些可以作为学习资源。而精心准备的培训课上会引导学员进行经验的联想和加工,以辅助自身学习。
(3)强调实践。成人教育更“功利性”,考虑的首要因素是能否用上。优秀的培训师常运用互动、演练、讨论的环节带入成人使用场景,活学活用。
(4)解决问题。轻理论重实践。而好的培训课程会引导学员将所学运用到实际中。
(5)内在驱动。成年人学习很少是因为考试,更多是因为自身想得到某方面的提升,内在驱动越强,学习效果也越好。而许多培训师擅长的就是用游戏、互动等生动的课程来激发成年人的学习驱动力。
你看,成人学习的五大特点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培训比读书多出来的那三个要点对成人很有用,而且培训比读书更能促进成人的技能转化。
那么,是不是只有培训才能达到这个效果呢?如果没有培训,仅仅是自己看书或是有一个人帮助我们完成反思、规划、现场演练,是否也能收到一样的效果呢?这时,作者提出一个新的学习方法——拆书法。拆书法需要有一个拆书家,拆书家的作用就是代替培训师,帮助大家把书里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技能。拆书法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RIA便签读书法。
(三)RIA便签读书法
拆书的“拆”不是拆散的意思,而是“转化”的意思。我们拆书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将书里的知识转化成自己能力的过程。拆书法是一种成人学习方法论,它的三个关键环节是:阅读、引导促进和拆为己用。拆书法又称为RIA读书法。RIA代表了三个词,分别是:阅读书本(Reading),引导促进(Interpretation),拆为己用(Appropriation)。下面我们逐一来介绍:
1. 什么是RIA便签读书法?
R:阅读一本书的片段。首先,我们找到一本致用类图书(商业、时间管理类等非文学作品),阅读其中的一段内容,只需要片段即可,不需要整本书。
I:拆书家引导促进。然后,拆书家(可以是自己阅读,也可以是别人领读)用自己的语言重述这段文字的意思,讲解一下刚才阅读的知识。接下来,拆书家要求学习者去回顾自己过往经验。这一步是拆书家的激活经验、引导促进的过程。
A:学习者拆为己用。最后,学习者理解了这个知识,主动把自己过往的经验和这个知识点挂钩,讲出自己的案例。这个过程既是对这个知识点的体验,也是对自己过往经验的反思。体验和反思交织在一起,学习者就会得出一个全新的认知。这样,知识才能真正拆为己用,转化为能力。关于便签法的使用,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举例】
R:选择书中的一个片段。我们来看《追求卓越》这本书里的一段话。“别忘记写感谢卡。这句话,是这本书中最重要的忠告。如果你铭记在心,现在就可以把这本小书扔进垃圾桶,而且已赚回10倍的书价(不,应该是万倍)。道谢(用感谢卡或其他形式都好)的威力很难有相比拟的东西;不,应该说无可比拟。”
I:联系过往经验,引导促进。从上面这段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到道谢的重要性。我们在平日的工作中,请别人帮了忙,事后是否记得向他们道谢呢?一句简单的谢谢,或者做一张感谢卡,是对别人的努力的认可和感激,被感谢的人自身也会觉得被尊重和被理解。
A:拆为已用,规划未来行动。我可以把这个感谢的小技巧应用在工作中。昨天小刘加班帮我做了样品的检验。我现在就给小刘发个邮件表示感谢,抄送给他的领导。
2. 便签法的具体步骤
什么是便签读书法?顾名思义,就是在读书的时候,在一张小小的便签纸上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方便提醒自己读完书后应用。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前期准备。准备好要读的书(致用类),再准备一支笔和三种不同颜色的便签纸,掌心大小为佳。
中期阅读。快速阅读全书,遇到核心观点、重要概念或对自己有用的章节,放慢速度细读,划线折页,方便做笔记。
后期记笔记。用三种不同颜色的便签,分别来做三类笔记。第一类拆解(I便签),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第二类拆解(A1便签),描述自己过去的相关经验或类似情境,整合成一个案例;第三类拆解(A2便签),写下以后可以怎样运用这个知识,来改进我们将来的行为。大家注意哦,A2便签里应该列出具体的行动步骤,而不是笼统的表决心的话。读完全书之后,我们可以把所有的A2便签汇总在一起,贴在墙上或本子上,提醒自己日后应用,改变行为。
以上,我么介绍了一个人的拆书帮,也就是学习者怎样独自利用拆书法来进行有效阅读,拆为己用,从而达到学习效果最大化。下面,我们再来介绍一群人的拆书帮。
二、进阶篇:一群人怎样用拆书法高效学习
事实上,学习能力是各方面能力综合考量的结果,包括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等。本书作者根据人们学习能力的差异,把学习者分为三个阶段:初级学习者、高级学习者和学习促进者。下面我们逐一来了解:
(一)三种类型的学习者
1. 初级学习者
(1)什么是初级学习者
初级学习者倾向于把书本当权威,认为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从材料中找答案。当他们发现自己某方面需要提升时,第一反应就是报名学习、参加考试、获得证书。【举例】不会PS,就去考个计算机二级证书;不会带娃,就去考个育婴师;不会写新闻稿,就去考一个新闻编辑职业资格证。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有许多职场人士,一直都在用这种方法来对付一切学习。现代社会节奏快,对个人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单纯依靠考试成绩和资格证书,已无法解决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所以,对初级学习者来说,要学会把有价值知识内化成自身的能力。
(2)晋级高级学习者的利器——便签读书法
初级学习者对学习的理解,更多的是对知识的记忆,要么记住,要么归纳大意。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怪现象:学生抱怨毕业即失业,抱怨大学生的工资没有农名工高,但企业也抱怨招不到能做事的人。在这个变化万千的社会,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就是把有价值的知识转化为自己能力能力。而拆书帮的核心诉求就是能力,通过拆书法的训练,教你把书本冰冷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灵活运用。
我们怎样从初级学习者升级为高级学习者呢?作者给出了一个方法:便签读书法。上节课我们详细介绍了便签读书法的操作步骤,包括了R、I、A三个环节,也就是阅读片段、拆书家引导促进和学习者学以致用。通过对便签法的运用,初级学习者可以迅速升级为高级学习者,也就是自己的拆书家。
【举例】比如,我们在拆解《杜拉拉升职记》这本书时,看到这样一个片段:老板问拉拉装修一间办公室的预算是多少,拉拉大概估计了一下,报出一个数字就回答了。其实呢,拉拉的回答只是说了个事实,为了给公司节省成本,她完全可以再加上自己的建议和预测结果,一起告诉老板。这样的回答会让老板觉得她思考周全、缜密,更加值得信赖。上面的文字,经过拆书家的拆解,我们了解到怎样回答问题是逻辑缜密的。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当我们回答老板问题时,就可以多想一想,不要什么话脱口就说。
很多人发现,阅读完一段原文之后,自己不太容易消化、吸收、应用。这是因为大家对拆书技能还不太熟练,可以来到拆书帮现场学习,几次之后就可以熟练掌握怎样拆解一本书了。
2. 高级学习者
(1)什么是高级学习者
高级学习者注重用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阶段,我们在阅读一本书或是参加培训时,都能主动、有效地学习,一切以能力的获取为目标。用学到的知识,联系自身经验,然后去思考怎样用这些新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高级学习者是自己的拆书家,随着能力的增长,他们的职场发展路径也越来越宽广。
【举例】海尔公司的CEO张瑞敏就是典型的高级学习者。她在阅读了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后,应用书内的一个小点,创立“日清工作法”,为海尔建立了一个成功的本土化管理模式。
(2)晋级学习促进者的利器——拆书帮现场活动
许多人会发现,阅读一段原文之后,还是不容易做到用自己的语言重述,联结自己的经验,灵活应用。这是因为尚未熟练掌握拆解的技能。这些人最好先参加拆书帮现场学习,几次之后就能自如应用拆解的技能了。还有一些理论靠学习者自己很难理解、消化、吸收、应用,但如果有一位学习促进者帮助他,做到这些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了。
便签读书法可以一个人使用,也可以一群人在一起使用。拆书帮现场学习就是一群人在一起使用便签读书法学习的场合。一群人在一位拆书家的引导、促进下,把一本书的知识片段拆为己用。现场学习可以帮助高级学习者成长为学习促进者,也就是帮助别人的拆书家。
【举例】拆书家领拆读书的活动,线上和线下都有,大家可以随意选择。跟着拆书家的指引一步一步地拆解一本书。比如,我们要讲解一些小白理财的注意事项。就可以先请学习者回忆自己之前的消费习惯,为什么攒不下钱,是月光的状态。大家想一想,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问问学员“在你们看来,理财就是攒钱吗?”自己之前对理财是否有误解呢?最后告知正确的理财观念——理财并不是毫无原则地攒钱,而是把钱花在刀刃上,提升生活品质。可以继续引导,小白理财,第一步从记账开始,明白你的钱都花到了哪里。
对学习者来说,参加拆书帮现场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某一方面的能力,那么对于想成为拆书家,也就是学习促进者的人来说,长期、持续地参加现场学习,就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了。为了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拆书帮俱乐部应运而生了。
3. 学习促进者
(1)什么是学习促进者
学习促进者是可以引导、促进他人学习的人。在这个阶段,我们的各方面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包括学习能力、沟通能力、思维能力等等。教是最好的学,学习促进者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还可以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升级。那么,怎样帮助别人把知识落地,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呢?一起来看个例子:
【举例】蔡康永曾说过这样的话,“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互动】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正在学游泳、学英文,觉得好难想放弃时候,你会怎么说?你是跟自己说“我不行”、“我学不会”,还是告诉自己“我试试”、“我可以”、“我能行”呢?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想试一试吧,万一成功了呢?
从初级学习者到高级学习者,再到学习促进者,这三个阶段基本涵盖了一个学习者从僵化学习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这个过程让学习变得有趣又有料,一个人的学习态度、表达方式也日益成熟。
(2)拆书家快速成长的利器——拆书帮俱乐部
一个学习型组织需要大量的学习促进者,也需要持续的集体活动。拆书帮俱乐部为学习者们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能够在持续的活动中源源不断地培养拆书家。
简单地说,拆书帮俱乐部比起拆书帮现场学习,具有更强的计划性、持续性、稳定性和目标性。对于学习者来说,坚持参加俱乐部活动可以帮助他系统地提升某一方面的能力;对想要成为拆书家的人来说,每周或每两周一次的俱乐部活动可以给你提供演练的场所,帮助你从一级拆书家开始成长。
【举例】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一线城市都成立拆书帮俱乐部,迄今为止培养了数千名的拆书家,他们都是各个领域里优秀的学习促进者。对了,我知道咱们群里就有这样的拆书家哦。
以上,我们介绍了社群里三种类型的学习者,以及三者之间晋级的利器:便签读书法、现场学习和拆书帮俱乐部。
(二)怎样拆解四种致用类图书
那么,在拆书帮的学习里,拆书家是怎样带领学习者拆书的呢?我们把致用类的书籍分为四种:实用类、理论类、叙事类和其他类。今天我们就站在拆书家的角度,帮大家拆解四种致用类图书,大家听完回去自己就可以试一试哦。
1. 怎样拆解实用类图书?
实用类图书侧重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读这一类书,就像是给自己配备了一位24小时贴身医生或顾问。你有任何问题,我都有方法,分分钟解决你的问题。像《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都属于这一类书籍,本书也属于实用类。
具体做法:讲解行动的原因和好处
由于实用类图书的都会在书中把行动步骤放大字体、加黑加粗,一目了然很好找。所以拆书家不用过多解读,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讲解:第一是为什么要这么做,第二是做了之后有什么好处。
【举例】以《小狗钱钱》为例。我们为什么要学这本书呢?因为它是理财小白的入门经典教材,简单易懂。再来呢,学完之后会有什么好处?好处可多啦。最起码你学会了不乱花钱,有了存钱养鹅的意识。不但知道如何开源,还知道如何省钱。
2. 怎样拆解理论类图书?
理论类的书籍论述性会比较强,一般不太容易理解,这让许多人望书生畏,有没有?比如教科书、政策文献、也有一些介绍某领域研究成果的专业书,比如《引爆点》、《黑天鹅》等。
具体做法:侧重理论的实际应用
为了让理论类图书显得不那么枯燥难懂,拆书家在讲解的时候需要给出更多实用的指导。否则只会给别人这样的感觉:“恩,我觉得你说得好深奥的样子,可我还是不知道应该怎么用啊。”举个例子来看,大家就会更清楚了。
【举例】以《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这本书为例。我想学习小提琴,根据“一万小时理论”,每天至少练习3小时,对吧。那么,问问自己,“你想成为小提琴大师吗?”如果是,你需要规划自己的行动。比如:年纪越早练习越好,这是一个不断磨耳朵的过程;从每天练习一个小时开始,逐渐延长时间;找到一个靠谱的老师,在入门期掌握正确方法,把基础知识打扎实等等。你看,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步骤,都是对于一万小时理论的践行。
3. 怎样拆解叙事类图书?
叙事类图书,包括人物传记、历史、小说等,它有一个叙述的脉络在里面。读起来轻松,更容易引发读者感慨。叙事类图书的拆解对拆书家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为一般人很容易从叙事作品中读出一个故事,而你却要从中读出启发;一般人会更关注跌宕起伏的情节,而你却要去思索应该怎么做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具体做法:以点带面,小故事启发大道理
叙事类书籍拆解的维度有很多,读到某一段,心有所感,可以停下来思考,然后联想到曾经在其他书中学到的知识,自己过去的经验,加工出自己的案例。广义上说,影视剧也算叙事类。
【举例】就像《易中天评三国》这档节目里面,易中天能从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看出那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经营管理之道,我们为什么看不出来?你如果仔细去听这个节目,就会发现易中天本人是历史学教授,除了对这段历史的熟练掌握,还必须有深刻的洞察,借古喻今,才能从那么多三国故事中选取几个人物、几个事件掰开了、揉碎了讲解。
4. 怎样拆解其他类图书?
“其他类”图书的拆解,我们把它称作“顾左右而言他”。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从一本书中拆解出的知识和作者本意不同,你得到的启发和作者想要表达完全不搭。我们先来看一个“顾左右而言他”的例子:
【互动】最近正好处于世界杯期间,麦当劳推出一款新品——金球堡。金色的金,足球的球,汉堡的堡。造型别致,一上市就大卖,口感不错。大家来想一想,同样是一个体育盛事,为什么新闻记者仅仅把它当做一个新闻事件,多写稿子多炒热度;而麦当劳却把它看做一个商机,蹭热点做了品牌推广呢?这就是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解读,带来的不同效果。
拆解“其他类”图书也是同样的道理,就是大家对同一本书有不同的解读角度,得到的启发也就千差万别。这一类图书可遇不可求,不是拆书家刻意为之去寻找的,而是在读某本书的时候联想到,“哦,原来这段话还可以来解释另外一件事”。再举一个例子,大家会更清楚一些:
【举例】在某种意义上,鲁迅先生也是一位很棒的拆书家。我们来看他在《集外集拾遗》里的一段话:“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大家想一想,作者曹雪芹肯定没想到自己的作品还能被这样解读,对吧?这就是鲁迅先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部作品进行了再翻译的结果,从而为这本书带来了崭新的解读思路。
以上,就是拆书家对四种致用类图书的拆解过程,大家都明白了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拆书法在职场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价值。
三、实践篇:拆书法在职场中的价值
拆书法对职场的价值,我们将从两方面来探讨:一方面是拆书法对个人的价值,另一方面是拆书法对企业的价值。
(一)拆书法对个人的价值
我们许多人毕业后的职业和大学所学的专业都不同。有些学数学的去做了电商,学哲学的做了编辑,像赵周老师,大学读的是理论物理专业,毕业后去了阿里做销售。为什么这些人可以有如此大的跨度呢?因为他们身上拥有工作所需要的能力——职场核心能力。
什么是职场核心能力?借鉴一定的科研成果,拆书帮把职场核心能力大致分为4类,即沟通力、关系力、信息力和顾问力。而每类又分为5项能力,加在一起共20项。培养职场核心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将运用RIA读书法来介绍怎样用拆书法培养职场核心能力,以20项能力中的三项为例:一是怎样用拆书法培养说服力,二是怎样用拆书法培养超越思路的能力,三是怎样用拆书法培养提问力。
1. 拆书法用于培养说服力
说服能力,属于沟通力的一个方面。就是说服他人购买产品,或改变他人的想法或行为的能力。下面我们就通过具体的例子,来了解怎样把自己的经验联结书本知识,加以反思和应用,从而提高自己的说服能力。
【案例】
R:原文片段选自《乔布斯传》这本书。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乔布斯设法说服一名程序员加盟苹果,他是这样说的,‘想象一下在海浪最前端冲浪是什么感觉,一定很兴奋刺激吧?再想象一下在浪的末尾学狗刨游泳,一点意思都没有。来苹果吧,你可以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I: 拆书家这样引导促进:这个片段可以拆解出说服能力。要想说服别人认同,首先你自己要有十分的信心和热情,甚至狂热。即便我们做不到乔布斯这样,但是可以学习一下他的表达方式。他的这句话很明显是在打感情牌,是一种感性说服,给别人描绘一个愿景,让人听起来感觉很美好,很容易打动人。
A: 学习者拆为己用: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说服能力,就可以学习上述片段中乔布斯的做法:感性说服。举个例子,比如你向别人推销一辆汽车,你就可用这种感性说服的方式来打动客户。你可以这样说,“想象一下,你开这辆车在旷野上自由驰骋的感觉,一路风驰电掣,感受速度与激情,是不是想想就很兴奋?”
只要你能够用自己的信心和热情,设计出一段可以打动客户的感性的话语,调动起他们的感觉、情绪和想象,在某种程度上,你的说服能力就增强了一些。学完怎样拆出说服能力,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教你怎样拆出超越思路的能力。
2. 拆书法用于培养超越思路的能力
超越思路的能力,属于顾问力的一个方面。就是能够预见问题,能够给他人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的能力。要拥有超越思路的能力,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的旧有思考框架在哪里,反思经验并应用新知,才能实现超越。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案例】
R:原文片段选自《乔布斯传》这本书。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乔布斯年近30岁时曾作过一个关于唱片的比喻。他说,‘人们容易被卡在固有的思维模式中,就像唱片中某一段固定的凹槽,他们永远无法摆脱出来。’”
I: 拆书家这样引导促进:这个片段可以拆解出超越思路的能力。可悲的是,有些人不要30岁就已经陷入“凹槽”了。更可悲的是,有些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固定的凹槽,更别说去摆脱了。所以,先检验自己是否被卡在固有的模式中,如果你刚毕业工作,可以问问自己,我的同学单大都在做什么?我和他们一样吗?如果你毕业5年或以上,可以问问自己,我5年前的同事大都在做什么?我和他们一样吗?这就是“超越固有模式”。你一定要写出一两个自己的案例,只要拆解出自己的案例,这些知识也就开始转化为你的超越思路的能力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我想培养自己超越思路的能力,举个例子来说。目前我已经工作三年了,和我的大学同学一样,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每个月领着五千多的工资,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买房买车对我来说是奢望。那么,我改如何摆脱这个普通上班族的固定模式呢?首先,问问自己的兴趣热情在哪里,看一下在自己的兴趣点上可以做那些事?其次,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多接触不同领域的朋友,开阔眼界;最后,学习理财,给自己设定财务目标,不能一味靠死工资生活。
为了摆脱普通工薪族这个固定思维模式,我开始思考自己的局限在哪里,并且规划了具体的行动步骤来跳脱这个“凹槽”。把书中乔布斯的“跳出凹槽”思维拆为己用,等于是锻炼了自己的超越思路的能力。
3. 拆书法用于培养提问力
提问能力,属于沟通力的一个方面。就是擅长通过提问来探求信息、展示专业、引导话题和获取好感等。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看看怎样拆出提问能力。
【案例】
R:原文片段选自《谈话的力量》这本书。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沟通中提问常会出现以下误区:1. 问题过于宽泛。比如‘最近怎么样’;2.开始的问题太难。比如‘您有什么需要?’;3.问很多引导式的封闭问题。‘明天还是别处出去吃饭了,好吧?’等等。”
I: 拆书家这样引导促进:这个片段可以拆解出提问的能力。在这里,拆书家可以请学习者回忆自己有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给出具体的例子来。然后再自己去加工每一个例子,看看未来怎么做会更好。比如说你和久未谋面的老友聚会吃饭,你可以事先想好几个开放式的问题,关于他生活的某一个具体方面,不要天南海北地瞎聊。请至少列出3个提问,最好列5个,你的问题应该让他有话好说、有话想说。
A: 学习者拆为己用:我想增强自己的提问能力,举个例子来说。和久未谋面老友聚会吃饭,可以提前准备一下几个开放式问题:可以问问他最近哪儿高就?看他身材很好,就是否一直保持健身习惯?饮食上有没有什么秘诀,分享一下?有孩子的问问孩子学习情况等等。
通过上面几个问题的练习,效果是你的提问要让对方感觉到你很关心他他,从而打开他的话匣子。通过反复“体验+反思”来强化自己的提问技巧,不知不觉,你的提问能力就得到了提升。
以上,我们学习了拆书帮对个人的价值。人在职场,练好内功,就不慌张。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拆书法对企业的价值。
(二)拆书法对企业的价值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全球500强企业中,50%以上是学习型企业,美国排名前25家企业,80%是学习型企业,全世界排名前10家企业,100%是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组织,是指企业通过“组织学习”实现员工知识更新和保持企业创新能力的一种实践。借由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不但员工可以获得个人价值,整个组织的绩效都会得到提高。
建设学习型组织,方法途径有很多。拆书帮所提倡的拆书法,就是对建设学习型组织所作出的一种有效尝试。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拆书法怎样帮助企业建设学习型组织:一是在企业内部培养拆书家,二是帮助企业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
1. 拆书法用于培养内部拆书家
(1)拆书家对企业的意义
我们知道,拆书家不是培训师,也不会替代培训师,而是高阶的学习者,在促进他人学习的同时,自己亦有所获,这就是在企业内部培养拆书家的意义所在——为企业培养自己的学习导师。培养内部拆书家对企业培训有以下三方面的帮助:
提升学的能力。在很多企业培训中,学员兴致很高,认真做笔记,课堂反馈也不错,可是课后并不能学以致用。但是熟练运用拆书法的学习者则不同,参加培训时,他们能激活自己的经验,规划自己的应用。
创造知行合一的价值。企业管理者可以在某次培训结束两三个月后,召回学员,选择三五个重要的知识点,用拆书的方式引导学习者反思:这段时间内是如何使用这些知识点的,为什么没有运用,在同样的情境下运用了会怎样,并规划未来如何应用。这才真正创造了价值。
填补培训预算的空白。在企业培训中,往往存在培训预算暂时无法顾及的领域。比如,一家三千人的企业,人人都需要提升沟通能力,但企业只能为1/10的员工提供相关的培训。那么,其他人的沟通能力如何培养呢?拆书帮正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可以由若干位企业内部拆书家,每周组织一次一小时的拆书帮学习,每次带一群同事现场拆练一个沟通技能点,促使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规划行为的改变。在如此碎片化、社群化的学习中,拆书家的压力很小,甚至根本不必考虑讲得是否精彩,重点是学习者的拆为己用是否妥帖、可行。
所以,培养企业自己的拆书家队伍,用小小的成本去撬动一些企业的刚需,才是真正合算的王道。
(2)怎样培养内部拆书家
培养这样一名企业内部的拆书家,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拆书帮俱乐部。拆书帮俱乐部类似于读书沙龙,有严格的制度、形式、组织,每周或每两周进行一次拆书的现场学习。学习者可以在没有压力的氛围中“修炼”成为拆书家。
【举例】比如企业要做一场学习力的培训,请来一位专业的培训师在聚光灯下表演了两天,学员听得如痴如醉,培训后的评价反馈得分也很高。但学习者到底学到了多少,能否应用在工作中,就不得而知了。同样的,如果在企业内部做一场以领导力为主题的拆书活动,企业内部拆书家可以选择像《第五项修炼》这样的经典图书,把其中有关学习力的片段拿出来做拆解,让学员反复经历“体验——反思”,学习效果就要好得多。
培养企业内部的拆书家,可以从以下几步来做:
介绍一下拆书帮俱乐部的特点。在拆书帮俱乐部不需要导师,参与者互相评估,企业内任何员工都可以来参与学习。
俱乐部里拆书家的成长轨迹。拆书俱乐部采取会员制。企业员工参加三次以上俱乐部活动,按拆书家要求拆解过案例后,就可以申请成为会员。会员可以多次体验拆书学习,并可以根据自身对于拆书活动的是否熟练掌握,综合测评后进行升级。
俱乐部里学习者的成长轨迹。在每一次拆书活动里,学习者的拆书案例都会被记录,有迹可循。一段时间以后,学习者就可以清楚看见自己在某一个方面能力的增长。大家来看下面的例子:
【举例】张三,1月27日第6次参加,《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片段二发言,举了自己在主动联系客户中的实例,体现出他在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方面的能力增长。张三,5月1日第15次参加,《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片段十二发言,举了自己在跟客户谈判的例子,体现出他在第四个习惯:双赢思维方面的进步。
以此类推,每参加一次拆书活动,就拆解一部分知识,为自己的生活做出一点点的改进。久而久之,拆书就会成为热爱学习的员工的生活的一部分。除了培养内部拆书家,拆书法还可以帮助公司进行有效地知识管理。
2. 拆书法用于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
学习型组织和知识管理都是现在企业界流行的概念,很多企业家都在提,因为益处很容易看到:如果整个组织都具备强大的学习力,组织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果企业内的知识和老员工的经验能够得到高效的管理、利用和传递,企业的资产就有了不同的定义,因为多了一份智力资产。这就是拆书法对企业进行有效知识管理的意义。
(1)拆书法对于显性知识的管理
员工的学习能力是企业成长的加速器,而拆书法是一种很好的知识落地转化方式。在企业内部中,很多时候显性知识很多,但是学完之后不知道如何转化为企业内部的学习能力,所以“拆书帮”在这方面有它的价值,通过拆书能够把很多的理论更好的落实到企业实际中。
显性知识,就是可以收集、存储的知识。在一个组织中,内部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资产。那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显性知识都包括哪些呢?比如,酒水企业的酒类配方、设计公司的设计模板、培训公司的培训流程等等。所以,企业应该建立一个知识的资料库,收集、传递这些知识,让它们能够被方便高效地取用。
【举例】我们在前面讲到的海尔公司CEO张瑞敏的故事。她创立的“日清工作法”就是一种值得保留并传承下去的显性知识。这种工作法强调的是“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将每项工作的目标落实到人,每天每个人下班前都要根据工作完成情况“日清”。那对于这一类知识的管理,拆书法要做的的就是把它整理成文,建立资料库,不仅有操作步骤,还可以记录运用这个工作法后取得的成就,方便未来的员工能够学习和应用。
当知识被整理归档后,拆书家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调用这些知识,把它作为阅读片段来拆解,让员工进行学习,然后应用转化。以上是对显性知识的管理,下面咱们再来看看怎样管理经验性知识。
(2)拆书法对于经验性知识的管理
拆书帮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培训出能够带领拆书的拆书家,对企业而言,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可以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释放企业内部许多学习促进者的能量。
相比较显性知识,经验性知识的管理显得更有难度一些。一方面,经验性知识是在特定情境下的做法,难以整理归纳。就像是诸葛亮的空城计,你再如法炮制一遍,敌人可能就不会上当了。另一方面,经验性知识很难教,如果试图把经验总结成一二三四五的金科玉律,交给学员依葫芦画瓢,很难起到预期效果。
对于经验性知识来说,最好的学习效果是让学习者主动去学,而不是老师来教。学员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主动从经验中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然后把经验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就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举例】某公司重庆办事处,历时近两年终于拿下一家电信企业价值上千万元人民币的项目。这中间,公司十几人前后联系客户数百人次,写过的文档超过百万字,与客户谈话时间超过一千小时。这中间就又可以借鉴、保留的经验性知识。假如北京办事处要跟一家电力企业谈项目,它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借鉴重庆办事处跟电信企业的经验。
以上,我们介绍了拆书帮对于建设学习型组织的两方面价值:培养企业内部的拆书家和进行高效的知识管理,双管齐下地促进企业的成长。
四、总结
好啦,这本书到这里就讲完了,总结一下哈。
首先,我们介绍了一个人的拆书帮。明白了一个人也可以御用便签读书法提高学习效率,加速成长。
其次,我们介绍了一群人的拆书帮。了解到社群里三个阶段学习者怎样运用拆书法提高学习效率,以及拆书家对四种类型致用类图书的拆法。
最后,我们了解到拆书帮在职场中的价值。包括对个人和对企业两个方面的价值。
拆书帮提倡的拆书法是一种成人学习方法论。它让我们站在更高的维度来看待阅读这件事。阅读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拆为己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能这样做,就是有效的阅读。
不知道大家在听完之后有没有掌握这种方法论呢?最后我们留个练习题:请大家用拆书法来阅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拆解出提高自身效能的步骤。
我们下期再见~
网友评论
1、同意小强老师说的,可以把互动那一部分作为导入;
2、个人看法,可不可以把拆书法的价值放在第一部分,然后再简略一点呢?
2、主要讲述拆书法的应用,对个人或企业,其他的可相对删减;
3、前面有解释,有举例很不错,后面的说理稍微多了些;
4、正文部分基本没有互动,这样讲起来会有点枯燥。
字数刚刚好,结构框架非常清晰。你将本书的八章总结为三大章,总结能力也非常厉害。只有一个小建议作为参考:
1、成人学习的三大误区,这一小节的例子,可以拿我们身边的人或是自己的举例,就会有一些痛点出现,这样才能吸引听众。后面两章的案例就用的很好,都是很具体的一件小事。
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