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苍春波
内容梗概——
表扬与批评,是教育孩子时经常采用的两种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表扬和批评都属于强化或反馈。表扬是正强化或正面反馈,即通过赞扬去正面肯定强化一个人的行为,鼓励他下次继续重复此行为。批评是负强化或负面反馈,即通过批评去负面否定一个人的行为,禁止或者减少类似的行为发生。
古人云:“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也就是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以正面强化为主,多表扬、少批评。少批评不是否认对错误、缺点和过失的批评,甚至惩罚,而是要掌握批评的分寸,不要过多、过滥。
但是,在现实生活之中,我们的家庭教育往往还是批评过多。许多父母扮演的是教育警察的角色,孩子们的许多卓越表现他们觉得是理所应当的,而稍有错误则马上抓住不放,批评惩罚。很多父母尊崇“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教育理念,认为“鞭子本姓竹,不打书不读”“不打不成才,一打分数来”;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就是“轻骨头”,一表扬就会翘尾巴,而只有严厉的批评才能让他们感到内疚、痛苦、悔恨,从缺点、错误中吸取教训,不再重犯。殊不知,过多地批评孩子,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会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或者放弃、“躺平”,或者对立、反抗。
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学学陶行知先生的做法。陶行知先生在担任小学校长时,有一次无意中看到一个男孩用泥块砸另一个同学。他当场制止了男孩,并请男孩到校长办公室。
等陶行知处理完事情,回到校长办公室时,男孩已经在那里紧张地等待批评。没有想到,陶行知不仅没有批评他,反而送了一块糖给他。陶行知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接着,陶行知又递给男孩一块糖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让你不再打人,你就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 随后,陶行知拿出第三块糖,又对男孩说:“据我了解,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有跟坏人斗争的勇气,所以我再奖励你一块。” 本来是等着挨批评的小男孩被感动得哭了起来,他诚恳地对陶行知说:“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最后,陶行知笑着拿出第四块糖对男孩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 男孩接过糖后,陶行知对他说:“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陶行知先生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和惩罚打人的学生,而是第一时间去了解情况,巧妙地用四块糖消除了一个孩子的忐忑,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愿意为之改正。
自尊和自信,是人成长最重要的动力,减少一些批评,对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心得体会——
其实,表扬也好,批评也罢,都要维护好孩子的尊严,前提是父母和长辈也不能丢掉自己的尊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