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大半年的时间读完了这部路遥耗时多年、沥血而成的三卷长集。
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正当我尚未出生和蒙昧的幼童时期。那时的中国,经历着水深火热的挣扎、踯躅前行的迷茫乃至平稳发展的清宁。阶级斗争的革命口号响起时,一辈人呜呼了人生,一辈人荒凉了青春,一辈人贫苦了童年。
然而,时间抛弃了一代人,最终还是成就了后来人。沉沦过后的奋起,更加昂扬斗志、催人进取!
黄土高原上的双水村,孙玉厚老人家同堂四代,作为小说的主体形象,穿梭于十余年的风云变幻与岁月更迭中。孙玉婷的出现,一如田福堂与田福军两兄弟的角色设定,让彼此在亲情与乡情交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故土与别离的牵系间汩汩涌动,不断助推平凡世界里丰富、波折的人间世象蓬勃发展、浩荡前行。
此间,最震撼于心的莫过于孙少安与孙少平两兄弟的人间行走!
01劳动,铸就意志品格
对于天资聪颖的少安来说,曾经的那个时代是无情的。它让一个翩翩少年陷落在泥土里不能拔足,从此斩断了求学的触角,用太过年轻的躯体支撑起家的贫穷。它让二八年华的青年,不得不放下心底的真爱,忍痛割舍了两情相悦,走近素昧平生的情感。
然而,少安又是幸运的。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小目睹并亲历了耕种翻土的辛劳。不能继续学习的他,如果说因为知识而担起了生产队的管理责任让村里人佩服,那么因为劳动塑就的朴实正直则让大家多了喜欢和信任。
如何能摆脱贫穷?命运让他抓住了发展的机遇,大着胆子做别人不敢做、想不到的事儿,劳动更赋予他顽强和坚韧的品格。小砖窑的兴建、起早贪黑的付出,再苦再累也挺得住、不停步,对邻里乡亲的照顾、失败后的困顿与自省,再难再痛也要爬起来重拾斗志、迈开步。苦尽甘来,峰回路转,皆因意志的坚定。不放弃,才会从另辟蹊径中生出希望!
劳动原是生活的一部分,起居饮食、生产劳作,对于技能的提升和性格的磨炼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勤劳、务实、坚韧,劳动的光荣与美好,是人们朴素又平凡的生活中最接地气的真实。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劳动是他们走向人生的不可或缺的生命行动。当孩子爬向玩具体尝到得到的快乐时,便是他主动开启劳动模式的自然状态。虽然没有泥土的熏养,但帮姥姥拿个凳子、帮爸爸递个工具、帮妈妈拎个袋子,慢慢地再给大家分个碗筷、洗自己的小袜子和小手绢……如此,做助手、做家务便可以让生命里多一分热爱劳动、享受劳动的幸福。于是,在家里、在学校里、在大自然中,就学会了责任、担当和奉献,就磨砺出吃苦耐劳、钢骨遒劲和心怀坦荡!
02读书,成就精神品质
铺展在孙少平身上的笔力与墨色,决定了他在小说中的核心地位。开篇的黑馍已然揭示了他家庭条件的贫弱。故事便从他在如此的生存窘境中艰辛求学,拉开了看似注定平凡的人生序幕。
能够读上高中,已然是一种幸运,孙少平没有把不时无以果腹的悲催作为自卑的由头,而是超越了现实的清苦,在书的海洋里享受精神的洗礼,凭借思想内核的蜕变和丰美,傲然挺立在同学之中。
毕业回乡,孙少平没有别人那样美好的前程,既无法继续求学亦不能留城工作,只能回到乡间村野、俯首泥田。如流的岁月,寻常的日子,很容易就消磨了热血青年的棱角。短短几年,当初满怀期待和向往的心,或许就被孩子和庄稼塞满,而灵魂空空。孙少平很快意识到,不能只是瑟缩在小小的村落里只为饱腹神伤,唯有走出去,去闯荡、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才会有出路、有未来——哪怕充满艰难。
因为内心有了坚定的选择,所以无论是泥水里滚爬的揽工汉,还是煤窑底黧黑的挖煤工,孙少平都始终没有放弃对读书的热爱。哪怕寒冬一个人睡在四面透风的房胚子下,只要手捧书卷,静夜的盈盈烛光里,温暖便仿佛从翰墨书香中四溢开来。而疲惫、劳累因为精神的日益雄健,也似乎随之消磨殆尽。
是读书一路支撑起孙少平的勇气,一次次面对青春的迷茫与人生的苦难,也是读书让他拥有了丰饶的思想和人格魅力,从而赢得了貌似不可比肩的执着爱情,更是读书让他放开心怀,决然奔向平凡小城里等待他的一对母子。读书的他心怀悲悯,豁达爽朗读,即使汗水打湿的钱票也毫不犹豫地赠予、施人。读书的他懂得内敛,不争强好胜,却又果敢坚忍。
读书,是一个孕养精神、化育品德的过程。朱永新教授说,人类最重要的道德准则,都蕴含在那些最伟大的著作中……永远不要低估阅读对于道德品格的形塑力量。一个人物,一个故事,一句良言,都是塑造美好性格、熔炼精神品格的动力之源。讲道理,苦口婆心地说教比不上一次沉下心来的阅读。在自读自悟中,无声的教诲留下的痕迹更为生动和深刻。
做人,是一辈子的事。阅读,也是一辈子的事儿。当生命遇上阅读,成长才会成为一辈子的“得到”!
03长情,造就人生品味
凡是有人的地方便有情在。平凡的世界里,人来人往,缘深缘浅间交织的形形色色、真纯又美好的情感总能让人心暖如春。
孙少安与郝秀莲,素昧平生的媒妁之约 ,一见钟情后便难舍难分,诠释了专一又忠诚的一嫁就是一辈子的古法婚恋。田晓霞与孙少平,青春萌动时互相欣赏,因为家境差别的悬殊而陌路,毕业后虽然身处两地,却因为共同的读书的爱好,再次相惜。田润叶与李向前、田润生与郝红梅以及金波与那个维族姑娘,皆因一个“不放弃”,历经波折与坎坷、痛苦与伤悲,而后情深不渝、蜜意浓甜。
夫妻,兄弟,朋友,任何一种情感,都需要长情的人来牵系,否则便只能成为彼此生命里的过客。一件旧物、几处乡景、一些过往,在长情的人的记忆里不会被湮灭,而是珍贵的收藏。许久未见,却能辨出声音;偶街头偶遇,却能一眼认出;不常联系,却会在你脆弱的时候送上真切的问候。
长情的人内心温暖、柔软,散发着满满的安全感。处上,值得尊敬;为友,值得信赖;处下,值得倚重。他们不会因为利益而摇摆,不会因为欲望而乞怜,不会因为时间而漠然。
在我看来,长情是一种能力,或可说长情是一种品质。他们懂珍惜、知感恩、常怀念,滴水相助会铭记于心报以涌泉,莫逆之谊会化作永恒共赴白头。聚时,身在心同,别后亦不会形同陌路、俩俩相忘——因为长情的人总是爱的深沉又绵长。
因为长情,热流于肺腑中充盈,虽不浓烈,却达久长。所以,人生苦海,聚散匆匆,长情的人,不停地捡拾起前行路上的相知相守,所以更多了几分美好的记忆,更多了生活的色彩——宁静、纯粹、真实……
生长在平凡的世界里,做一个平凡的人,但绝不意味着耽溺平庸。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以踏实的状度投入,才是该有的生活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