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曾言:“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简短的三句话,有感慨,也透露出追求。
作为一名吃货,每每读到这几句话,脑海中出现的恨可多了,前三名:一恨湖州不摆炒粉摊,二恨湖州不烧小炒肉,三恨湖州寻不到凉薯。有遗憾,也透漏出嘴馋。
若要给我的三“恨”再排出个冠亚季军,首位,非“寻不到凉薯”莫属。这也是有据可依的。炒粉和小炒肉四季均有,只要回去总能大快朵颐。再不济,自己买上干粉泡发炒,虽炒不出精髓,勉强也能解馋。小炒肉更是如今饭桌上一道常见菜,因为我已经“承袭”了母亲小炒肉的技巧,这道菜早已成为儿子心目中妈妈的“拿手好菜”。唯独是凉薯,春夏季才有得吃,才适合吃。于是自然地,便成了我心中的“白月光”。
凉薯,当水果吃了那么多年,除了它肉质洁白,脆嫩多汁,其他还真是知之甚少。先找度娘解惑。
良薯又名凉薯,属于豆科类,凉薯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必需的钙、铁、锌、铜、磷等多种元素,它还有降低血压、血脂等功效,和红薯一样,凉薯也是一种高产作物,亩产可达数千斤甚至万斤以上,因此在南方有些地方将凉薯作为一种主要的经济作物来栽种。
此外,凉薯鲜嫩多汁可以消暑降火,生津开胃,淀粉含量较高,可以补充能量,另外据说还能安神除烦,解酒解毒,去脂降压,美容养颜……
![](https://img.haomeiwen.com/i11950659/e5db0242aec9fa1b.jpg)
功效虽多,我最喜爱的,是生吃的脆甜,鲜嫩。特别是刚从地里挖出,清洗干净,任意一端用刀切出整齐的口子,然后撕拉一下,一大块皮便撕下来,操作简单还解压。就这样连续几下,“外衣”被脱下,露出雪白鲜嫩的凉薯肉,一口咬下去,无籽无核,满嘴的鲜甜,满腔的汁水,还有特殊的香气,类似荸荠的口感,从舌尖一直到胃里,让人倍感满足。
小学时,到了吃凉薯的季节,上学前我都会执意在书包里塞一个大凉薯。那个年代,书包还是单肩斜挎包,书本虽不多,但也够重,走上近四十分钟的乡村小路才能到学校,再塞上一个近一斤重的凉薯,肩膀又增加了不少压力,却阻挡不了我对它的喜爱。
学校中午饭后,是大家休闲娱乐时间。教室门口有一口水泥缸,里面盛满了老师为学生们准备的井水,那年代不带水壶,也没有饮水机,渴了就拿公用木勺舀井水灌几口。我给凉薯撕皮后,用井水简单冲洗一下,然后,边和小伙伴们谈天说地边津津有味地嚼完。物质缺乏的年代,香甜的凉薯填补了我零嘴上很大的空缺。
凉薯还可以熟吃,最让人爱的是凉薯炒肉,另有一番风味,也是妈妈们的拿手好菜。凉薯和猪肉切片一起炒,出锅前放些干辣椒粉,凉薯的爽脆配上猪肉的鲜香,清爽可口,能让人干掉一大碗米饭!
![](https://img.haomeiwen.com/i11950659/3395059584653cea.jpg)
遗憾的是,来浙江二十几年里,几乎没有见到凉薯的踪迹。偶尔回乡,又没赶上吃凉薯的季节。家人知道我爱吃,邮寄过两回。不料那邮费远远超过了凉薯本身的价钱,想想实在是太不划算。又断不了这念想,后来索性在某宝上买。味道差距不大,只是卖家信誓旦旦的新鲜凉薯,到我手上的时候,果肉脆甜不假,但皮总是干瘪的,撕不下来,只能用刨子刨。味似乎还是那个味,却又好像少了某种重要的味。
今年买的多了,洗好切好带去办公室,分给大家尝尝。一屋子的浙江人,都是第一次尝,八个人里,有五人吃不惯,觉得凉薯有一股土腥味,还有两人一致认为口感和荸荠相似,不讨厌也不喜爱,只有一人觉得,很好吃!我似乎找到了知己。立马承诺,家里还有,明天送她两只。
后来发现,剩下来的凉薯,几乎都在运输过程中,有磕碰造成的伤痕,有些不美观,为了避免破坏凉薯在她心目中的美好形象,说明情况后,承诺下回再分享。半个月后,履诺送她两只完整的凉薯。再半月后,她跟我说,全家人都觉得好吃,她也在某宝上下单了十斤。
看来,我成功地在别人心目中种下了“凉薯的种子”,可能,念叨着恨“湖州见不到凉薯”的人,从此又多一个了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11950659/369e74c325bb434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