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初读《道德经》体会之第三章

初读《道德经》体会之第三章

作者: 荔枝咔咔 | 来源:发表于2023-12-20 19:12 被阅读0次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初读这一章的时候,我困惑了很久,不敢置信了很久,无法理解了很久。但是有时候,很多理解都是一层一层拨开云雾的,每一次看过去,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收获,而前后观点也许也会有特别大的反差。所以,凡事不要立刻马上、先下定论。

从第一句开始,“不尚贤”,我在这个位置打圈圈迷茫了很久。因为之前根深蒂固的想法,觉得人应该以学习好的知识、崇尚好的品德、追求进步为荣,我很不明白,为什么不让大家去追求这些?这难道是“愚民政策”吗?我反复读了很久,看了很多不同版本的解释,后来一下子明白了其中真正想传达的道理。道理就在下一句“使民不争”。一切争的源头都来自于利益,当一件事情被定义为好,而个人都可以因为这个好得到一定利益的时候,这个“好”就会成为一个靶子。当然了,人人都变好是一件好的事情。但是,这个变好的目的也许参杂了太多欲望,而且这个变好的过程也许会出现很多阴暗的争夺。在这个“争好”的过程,会产生很多不好。即使在现在的当下社会,也很难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所以说,不去过分推崇一个东西,让大家少一些功利之心,以最朴实的心去成为更好的自己,一切顺心而为,总比争夺来的快乐和有意义。

“不贵难得之货”,这句话我也是挺有感触,这个世界,如果太过把一件东西看得值钱,那么这个值钱的东西往往会成为人人眼中的一块“肉”。物以稀为贵,而这个稀缺和贵重都是让人眼红的东西,会引发“盗窃”,这个“盗窃”我个人理解也是很多一系列不好的行为。

“不见可欲”,俗话说眼不见心不烦,而不见可欲也许也是同样的道理,它讲的是不见好的东西,并不是说我们闭上双眼,不再去看这个世界的美好之物,我想这句话主要想阐明的应该是不要让一个东西成为大众的欲望。减少这种欲望的创造。欲望容易让人迷失自我,乱了分寸,让所有一切自然发生,让所有东西都当作是一种平常,凡事以平常心去看待,那么欲望也就少了,人心也就静(净)了。

“虚其心”,是尽量让心中纯净,“弱其志”,是弱化那些不良的欲望。这样理解也许就不会太执拗了,就讲得通了。

相关文章

  • 读经典,润心灵(3)

    作者:三吉 《道德经》第三章 圣人之智 读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 读书练字之道德经02

    昨日抄写了简介和前言,通过前人的总结,对道德经有了初步浅显的了解。 今日初读正文,感到自己并不能完全体会其深意。 ...

  • 2022-04-03 随记-16 “不要做企者,也不要做跨者”

    重读《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第二辑》,开始慢慢体会雪漠老师在作品中的慈悲和智慧。初读时,更多的是生吞活剥,开...

  • 中国千年的制胜谋略:彻底颠覆思维,原来胜利者使用的都是柔道!

    最近再读《道德经》,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制胜思想,在中国经典之中,除《易经》之玄,也就只有《道德经》之虚能与之匹敌了...

  • 2021-02-04

    学习《道德经》之体会 道德经,道德经,越学令人越深省。此书可谓中华珍宝,行文可谓言简意,涉猎可谓范围广...

  • 《红顶商人胡雪岩》第三章小感

    初读人物类的传记 ,发现人物传记要慢慢的去细读才能有所体会。 这高阳著的小说《红顶商人胡雪岩》的第三章今日读完,其...

  • 《道德经》

    《道德经》第三章 第三章 圣人之治 第一节 【原文】 不尚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②,使民不为盗③;不见可欲,...

  • 《道德经》

    《道德经》第三章3 ​第三章 圣人之治 第三节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

  • 初读庄子的体会

    读庄子第一篇就是《逍遥游》。给人的感觉是大气恢宏,构筑奇特,想象丰富,笔调婉曲,意气纵放。但对于其思想内涵之深,却...

  • 《道德经》

    《道德经》第三章2 第三章 圣人之治 第二节 【原文】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①,实其腹,弱其志②,强其骨。常使民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读《道德经》体会之第三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pzt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