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暴力沟通》如果只一句话,那就是:
爱的语言=我观察到……我感觉……是因为……我请求……。
这本书早就听说过,一直没有去看。这次借“交换阅读”,被书友推荐了几本书,都是曾经看过或想看的,也是一种阅读的机缘。我也就随缘。
一提到非暴力这个词,就想到了印度圣雄甘地的故事。
电影《甘地传》里有一段话:人的两只眼睛,全是平行的,但却不平等看人。人的两只耳朵是分在两边,却总好偏听一面之词。人只有一张嘴,却总能说出两面话。
一张嘴,两面话。暴力则根本不说话,直接动手动脚,打架,破口大骂;而哪怕说话,有心直口快,更有一种冷暴力,比如不说话让你猜,常无表情没话说。那本书讲到的非暴力沟通,原来是“爱的语言”。
01
老公对老婆说,就你事多,你到底能不能快点啊。
如果这么说呢:老婆,孩子还在家里等我们呢,我们一起抓紧时间,好吗?
老婆对老公说,喝,喝,就知道喝,你喝死算了。
如果这么说呢:老公,你这一周已经喝了三次了,今天喝了半瓶了,我先收起下次好吧。
老师对学生:你笨死了,我怎么才能教会你呢。
如果这么说:某某,你看我们今天已经练习了五次了,都累了吧。要不你先去玩一下,休息几分钟,我们换一种方式再来?
当我们不是随意发泄情绪表达批判,而是陈述事实,是不是更好一些呢?
02
是什么蒙蔽了爱呢?书中总结告诉我们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道德评判,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比如,母亲因为过去物质匮乏和个人节俭的信念,对我们生活中大小事情,总是忍不住“指手划脚”。她总是闲不住,在干预着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我们的“大手大脚”很是不惯。比如对于煮多少饭、剩菜的处理、甚至垃圾袋都不会汇集省着用。如果不理解这一点,就会每天使双方都在不愉快的情绪当中。
进行比较,生活中到处有比较,与同事的待遇和职位,与同学的发展收入,和亲戚孩子比成绩等等。数不清的比较,让我们忽视了内心真正的需要,也蒙蔽了对幸福的追求。
回避责任,我们应该对自己遇到的一切负责。可是我们常常说“不得不”和“你让我”,将责任转移推拖到了其他人身上,而忘了自己一直是自己的主人。
强人所难,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藏着威胁,这意味着如果不配合,就会受到惩罚。比如要孩子做什么事情,总是说你再不我就要怎么。你做了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等等。我们对孩子批评,正如书中所说“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03
书中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情感的奴隶:我们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第二阶段是面目可憎:为他人的情绪负责,牺牲自己去迎合他人,会让我们觉得很憋屈、很愤怒,因为我们不再愿意为他人负责,但是我们还心存疑虑,所以态度会变得生硬。第三阶段是生活的主人:我们开始认为帮助别人是一种自由的、快乐的行为。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惭愧。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是我们不能对他人负责。
是的,我们都想做生活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那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点,我们可以尝试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有4要素,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时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
接着,表达情感,例如受伤,害怕,开心,气愤等等。
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
一旦用非暴力沟通诚实地表达自己,前三个要素 就会得到体现。最后清楚地告诉对方,希望他们做什么。
最后,如果将这本书总结成一句话,那就是一个公式,马上可用:
我观察到……我感觉……是因为……我请求……。(完)
我的给予,不是让你欠我的人情。而是我想活出,对你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