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文化盛行背后的喜与忧

作者: 江村塘影 | 来源:发表于2017-12-05 10:01 被阅读35次
一年一度的“十月双”到了,桂东北某乡镇学校晚自修第二节值周领导检查发现,各班均发现有空座位现象,多的班29个,少的也有5个,全校总共215人缺席,竟然占该校学生数三分之一,除了病假等特殊情况以外,数据显示还是很大,学生不由自主卷入惯节习俗!

除了春节清明端午外,桂东北一带部分农村还有一些本村寨固有的节日,在当地人称“惯时节”,每个村子一般有一到三个固有节日,其中农历正月最多,几乎每天都有村子惯节。一些地方由于某姓氏比较集中居住,如公安江台一带的钟氏惯十月初六、廖屋双元一带的廖氏惯十月初十(即十月双)、大田一带的杨姓惯六月十六、大龙一带陶氏惯冬至,等等,成片惯节,动辄几千上万人口,加上来往客人,形成比较热闹的局面。

节日文化盛行背后的喜与忧

一、桂东北地方节日文化优点主要有:

1.体现注重传承民风纯朴热情好客美德。主家倾其所有摆宴席,多的操办三天,每餐大鱼大肉招待客人,来客只要略备点礼物即可,有时三五成群,主家不计成本友谊第一原则对待——来的都是客,是看得起自己才来,所以礼数周到,吃了一餐还要招呼下餐,“中午(晚上)回来吃啊!、“住一晚吧,我们这里有电影!”还要留宿。

2.密切亲属亲戚朋友关系,提供一个气氛和谐的交流沟通平台。工作压力大,疏解宣泄渠道之一就是找亲朋好友。同时,久不久的聚会也是赚钱门路沟通平台,经济信息交流分享的良好机会,亲朋好友在和谐活跃轻松的氛围下他们互通有无,知无不言,常常让人有不虚此行之感。特别是近年来打工人越来越多的背景下,人们的经济意识增强,很多人出行目的性太强了,往往一天惯节要走几家,甚至十多家。很明显,他们出访不再是追求填饱肚子的初级阶段,而是洽谈合作捕捉商机的高级往来时刻,“时间也是金钱啊!”四楼2号房谭女士感慨万分,她婆家惯节,一天下来款待了近十桌,可是真正上台的不到一半,大多吃几个糍粑就算了,有的甚至只和主人说几句话,丢下礼物就走人。

3.促进经济发展,扩大了内需。交通、禽畜、粮油市场、奶制品水果等行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很多商家都选择在节前备齐商品,卖肉卖菜的、卖牛奶饮料的,节日一早赶到有关村寨占据有利位置摆地摊,方便来往客人。节日多,来往客人就多。主家招待客人的酒菜从传统的散装酒、猪鸡鸭肉荤菜为主,发展到时下名牌瓶装酒或果品饮料、动物内脏、海鲜等珍品,菜量上不再讲究每样两大碟,而是一个菜一碟,根据实际情况下菜或添补菜。里太村的张先生,一家三口在外打工,但每到节日时,都会提前赶回来,置办款待客人饭菜,为了省时省事,他都是购买一次性碗筷、买一只30斤左右的羊,再添加些熟食,辅助新鲜蔬菜,“喔,在家里办就这么简单,既快捷又划算!”他笑呵呵地说。

节日文化盛行背后的喜与忧

二、桂东北地方节日文化盛行背后的隐忧

1.京剧桂剧表演以及影视播放等传统文化娱乐方式逐渐式微,邀请外地艺术团或舞狮队来表演只占少数,取而代之的是吃喝玩乐(赌博)奢靡之风,客人吃喝完毕没有什么可去之地。同时,助长了蹭饭风气。民间有一句惯个时节饱三天说法,即是鲜明的说某些人前往人家家里,东家吃,西家吃,一吃就是三天。还美其名曰“猪头夜”、“补炉”等,或“我知道你节日时忙不过来,故意安排在第二日来的”一副为主家着想的大言不惭。而也有这么一种人,他自己家不惯,总爱去人家那里。一来二去,有人和他开玩笑地说:“哪天去你城里的小家凑合一顿?”他摆摆手,“我不想在城里搞,你看就那么巴掌大的地方,怎么可以大操大办呢?”多这么说了,人家是不好意思来的了。轮到他农村的老家惯节,有人又这么想去他家,他又说:“我很久没回去了,家里不像个样子,不便之处很多啊!”一脸无可奈何样子。

2.过于频繁集中的地方节日,交通流量大,一般农村道路仅4.5米宽,而汽车进入寻常百姓拥有率已经较高,没有足够警力维持秩序,给当地带来停车难问题,甚至导致交通堵塞。像正月初二、初六、十五、十八等节日,在石龙、大桥、大田、塘贝等拥堵现象比较常见。交通事故每天都有发生,喜气之外伴随着悲哀,所谓的几家欢乐几家愁。

3.大吃大喝大操大办奢靡习气,有可能助长。

三、桂东北农村地方节日文化突破瓶颈的思考

1.领导重视,加强指导。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模式,政府有关部门要牵好头,挖掘地方经济能手,将他们的事迹上墙、上舞台,通过送戏下乡等形式让村寨民众一边过节,一边在轻松看版画或戏曲中了解身边的典型,从而掀起学典型追先进风气。

2.文化教育等部门(学校)把常规工作结合实际做好,把节日文化编入乡土教材和区域文化特色,将传统民俗活动创造性推介,发扬光大乡土民俗中的精髓部分,比如学校可以开展送戏下乡、编写关于节日文化的校本教材、以节日为契机布置学生写有关节日的作文,组织民俗节日征文比赛,启发学生深入了解当地节日的历史来源、纪念意义和特点。

3.充分利用地方节日文化,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发展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提高节日文化内涵。比如过家家、唱歌对歌、捉蝴蝶、钓鱼、煨红薯等,开展游戏、故事、舞蹈、歌谣创作和表演,让客人在游戏中玩的轻松、愉快,玩得有价值,同时自己和亲人的创造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交往能力等在玩中都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节日文化盛行背后的喜与忧

相关文章

  • 节日文化盛行背后的喜与忧

    一年一度的“十月双”到了,桂东北某乡镇学校晚自修第二节值周领导检查发现,各班均发现有空座位现象,多的班29个,少的...

  • 节日里的喜与忧

    一水嘉陵是故乡, 迎龙门里小鲜香。 万人挤破三街巷, 何处清幽举酒觞。 ……三街(正,横,小街)

  • 不愿结婚,背后的喜与忧!

    据说,现在很多90后女孩都不愿意结婚了,她们觉得自己有挣钱的能力,一个人生活很自由。 繁衍,是动物生存的需要,大自...

  • 中秋佳节礼尚往来

    中秋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象征着团圆的节日。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

  • 喜与忧

    2018年6月14日 星期四 晴 今天上午林老师发出给孩子们听写的情况,让我很意外的是这次全对...

  • 喜与忧

    昨晚上和老公聊起喜与忧的话题,报喜不报忧,报忧不报喜,喜忧参半,这三种人生,谁过的最开心,到最后也没说个所以然,以...

  • 忧与喜

    天微微亮,你告诉我你要走了,我不舍,却没有流一滴眼泪,也没有微笑送你离开 东莞的春天总是太过匆忙,微风走过...

  • 喜与忧

    今天我要和小伙伴们分享一个段子。这个段子是来自一个五岁的孩子与陌生人的通话。这不,就在上个月底,我在陪儿子写作业,...

  • 喜与忧

    喜 昨晚回到家,惊奇的发现小宝竟然能自由行了!一步一步走的稳稳当当的,从房间到客厅,从客厅到卧室,自由穿梭,多么大...

  • 喜与忧

    今天的语文课觉得是所有周一里学的最好的一节课。 今天学《古诗三首》,这三首诗学生都会背,加上周末布置了让他们预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节日文化盛行背后的喜与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qeq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