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飘飘在微博上看到一条新闻——
莫文蔚宣布不再办大型巡演
她给自己人生下半场的任务是,做出属于华人的歌舞剧。
歌迷在一片哀嚎之声中送上祝福。
老实说,遗憾一定是有的。
她的演唱会,错过实在可惜。
舞美、音响、视频、服装,无一不是精心准备。
当然,最耀眼的,还当属她美到极致的表演。
看这身材,你能想象她再过两天就49岁了吗?
最近在减肥吃草的飘飘,酸得十里飘香。
但话说回来,莫文蔚做出这个决定,也不意外。
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个自由洒脱的人。
你可能没有粉过莫文蔚,但你不会没有听过她的歌。
江一燕说,每个人都在莫文蔚歌里恋爱过。
这话不假。
爱而不得,你体会到“他不爱我,尽管如此,他还是赢走了我的心”的无力。
异地相隔,你遗憾于“千山万水沿路风景有多美,也比不上在你身边徘徊”的孤独。
懵懂暧昧,你执着在“不停揣测你的心里,可有我姓名”的不安。
暗恋无果,你接受了“也许放弃,才能靠近你,不再见你,你才会把我记起”的放手。
从1993年第一张专辑《karen莫文蔚》以来,莫文蔚已经唱了26年。
她不是vocal型歌手,唱功机能并不强悍。
但她语感一流,每首歌经她一唱,都是带着表情的。
或张扬,或缠绵,或自怜,或从容。
这个“表情”,说白了,就是“辨识度”。
那种时而沉闷、时而轻灵的咬字,她演绎得浑然天成,不古怪也不突兀。
这种能力,让她在驾驭那些风格极强的音乐人的作品时,也能借力打力,揉碎重组,化成自己的风格。
这首歌是周杰伦作曲,但飘飘不看歌词本的话,完全猜不出来
这也是她为什么在90年代天后辈出的环境,仍能在歌坛站稳一席之地的绝杀武器。
像王菲、张惠妹这样的音色派和技巧派,如果下功夫去模仿,多少能学来几分。
但莫文蔚不一样。
她的歌,只能她唱。
你越是要模仿她,就离得越远。
打个比方,飘飘觉得莫文蔚唱歌就像周迅演戏,她们的声音和形象已然融为一体。
所以周迅如果演戏配音,一定会出戏。莫文蔚的歌交由他人演唱,也会欠缺几分味道。
“你还记得吗?记忆的炎夏”,看到这句歌词,脑袋里就已经响起她那克制、冷冽的口吻。
对,“口吻”。
她唱歌,是娓娓道来的。
纵没有声嘶力竭,却把人听得荡气回肠。
难怪华少夸她:她的歌,就像电影一样。
充满故事感。
身怀老天爷赏饭的天赋和追求自由的天性,莫文蔚当然有底气放开了玩儿。
星光、滚石、索尼、环球,每到一家唱片公司,她都能挖掘出不同的音乐形象。
如她所说:一定要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才好玩。
她在商业柜台贩卖艺术,把艺术舞台搬上市场,而且非常成功:
她曾两度获得台湾金曲奖最佳女演唱人。
还在无人看好之时,背水一战拿下分量最重的最佳国语演唱专辑。
主流审美之外的东西,她也爱玩,而且驾驭得风生水起。
1996年的《全身》,她便涉足了前卫迷幻的trip-hop曲风,整专弥漫着朦胧潮湿的氛围,另类大胆。
2001年的《一朵金花》,她和伍佰、林夕搭手,把电子、摇滚、funk统统尝试了一遍,更加剑走偏锋。
两张专辑被铁粉公认是音乐质量最高的神专,可惜它们实验性太强,销量都非常惨淡。
但这毫不影响她再满怀热情地投入下一个未知的阶段。
她的活力,好像取之不竭。
莫文蔚这二十多年攒下的大热情歌,数都数不过来,但她不靠老本圈地,仍然保持着探索的劲头。
2016年参加综艺《我们来了》,嘉宾们被要求学习昆曲,还要当众献唱。
这个任务非常艰巨,但她学得兴致勃勃,登台时唱得有模有样。
事后她说,哪怕以后可能没机会唱,但这份学习经验非常宝贵。
果然,半年之后的舞台上,她那首《We Don't Talk Anymore》,就将昆曲唱段和欧美hit曲搭在一起。
你可能会很喜欢,可能会很讨厌,但不会不惊讶。
飘飘嘴拙,在此搬运一下乐评人耳帝对这首歌的夸赞。
只有时代包罗万象的气量
才能受得住如此与众不同的嫁接
她的舞台表现,是可以被称为“逸品”的。
飘飘看莫文蔚的节目或采访,最深的印象,便是她洋洋洒洒地开心。
笑容时刻挂在脸上,聊high的时候,语调都要扬到天上去。
据说,某次采访,一位记者说:虽然你长相普通,但……
莫文蔚打断他:对不起,我认为我长得非常漂亮。
她的举手投足,都透着见过世面的聪慧和自如,毫不扭捏。
哪怕释放性感,也是生动灵性,大方落落。
正是借着这股自信,她在演戏的时候,从不介意扮丑。
她赶上了港片黄金时代的末班车,在90年代后期塑造了不少经典角色。
商业片如《喜剧之王》《回魂夜》,文艺片如《堕落天使》《心动》,她在其中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大多数观众对她演的白晶晶念念不忘。
但她最喜欢的,还是《食神》里那个善良仗义、一口龅牙的火鸡姐。
因为这个角色,很难得。
其他女演员避之不得的形象,她毫不犹豫接下。
因为首先这样的一个机会
这样的角色真的很少
对于任何一个演员
如果他愿意去接受这样的一个尝试的话
都会有突破
那在我早期的时候已经有这样的机会
我觉得是很幸运的一件事情
我就 哇 我都开心死了
飘飘一直觉得,火鸡姐爱得太卑微。
喜欢史蒂芬·周,为他徒手挡刀、帮他东山再起。为了让他画一颗心,从香港追到大陆。
付出了那么多,换来的只是冰冷的拒绝。
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没有的,就算你为我挡20刀也没用
即使自尊都快被踩在脚下,却还不忘在危难关头替心上人挡子弹。
就连莫文蔚自己也说,她做不到火鸡姐这么伟大。
她对爱情的理解,是“不勉强”。
莫文蔚的爱情观,和她本人洒脱的性格如出一辙。
相爱之时,双方毫无保留,悉心投入。
缘分已尽,那便一别两宽,各自安好。
她不和自己较劲。
和冯德伦相爱9年,全世界都以为他们会修成正果,却还是没能走到最后。
分手之后,她有段时间一直被舆论摆在“被出轨”的一边。
再配上这条传得人尽皆知的新闻——
冯德伦和徐若瑄公开恋情的当晚,莫文蔚哭着唱完《他不爱我》
活脱脱把她塑造成一个楚楚可怜、为情所伤的女人。
但,这条新闻完全就是假的。
1. 冯德伦从未和徐若瑄官宣。所谓的“公开”,不过是两人在电影发布会上拥抱。
2. 莫文蔚唱到哽咽的《他不爱我》,根本不是发生在“冯徐二人公开恋情的当晚”,而是她在2000年的演唱片段。却被媒体移花接木,说成9年后的分手绝唱。
这个眼泪,和冯德伦毫无关联。
那个被舆论硬造出来的黯然神伤、垂影自怜的人,不是她。
相反,她从未站在道德高点消费这段感情,从未展示过对前任埋怨、留恋的情绪。
反倒在冯德伦被舆论裹挟时,她勇敢为他澄清。
冯德伦和舒淇结婚时,她大方送上祝福。
被问到是否还会和冯德伦合作时,她想都没想,就说“当然啦,说不定”。
她洒脱得像一只把线攥在自己手里的风筝,任自己意愿,想飞去哪就飞去哪。
甚至,连步入婚姻,都是这样潇洒。
2011年,她和17岁相识的初恋男友完成了婚约。
年过不惑,却能再度牵手少年时的恋人,如此性情,唯有莫文蔚。
回过头再看她1997年发行的那张《做自己》,会发现,她真是一以贯之地执行。
唱歌、演戏、恋爱、生子观。
每一项内容,都并非始于大众预期的目光。
但都是她心之所向,行之所至。
我们老说“做自己”,却总缺少迈出最后一步的勇气。
可能你想去北上广闯闯,但被高昂的生活成本吓退了脚步。
可能你真的还不想结婚,但抵不过父母三番五次的催促。
可能你受够了眼前的工作,但实在无力去追求远方的梦想。
社会舆论、经济压力、家庭责任,每一方力量,都在相互拉扯。
提醒你不能“越界”。
提醒你,做一个安静的、本分的、从众的人。
所以飘飘羡慕莫文蔚,能活得那么热烈。
某期节目,主持人请她对20年后的自己说句话。
她说,希望20年后的自己,还能像现在这么开心。
所以,做歌舞剧能让她开心,那就放手去做咯。
这个天生热爱舞台的人,总有自己的办法,散发这该死又迷人的魅力。
最后,祝她49岁生日快乐。
对她人生的下半场,我还是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