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人民日报报道新闻《名导演炮轰收视造假:“播前先交7200万”,国家出手了》,我想了想,电视台作为媒体,掌握了传播喉舌,如果也在造假,甚至歪曲事实,颠倒黑白,就太可怕了。
我这个时候甚至还有些沾沾自喜,因为我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几乎是只看央视的节目,尤其是新闻和财经。哪怕电视台很早的时候已经在开始造假,我也已经免受毒害。
包括在微信上看新闻,我关注的公众号,跟新闻有关的,也只有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央视新闻。偶尔也会看看一些地方的新闻媒体,但感觉不太靠谱,最终也是取消了关注。
我有时候也会想,自己老是接收这么官方的媒体,会不会总是接收那些“报喜不报忧”的新闻,导致自己过于乐观呢?现在看来,自己是杞人忧天了。部分媒体确实是存在问题的。
02
这个新闻是这样的:
郭靖宇(知名导演)这篇微博长文超过4000字。事情起因是此前他纳闷去年就已经做完后期的《娘道》为什么迟迟不播。郭靖宇找到买了片子的电视台总监,对方告知,“如果你不花钱买收视率,人家绝不会播出,而且买收视率找谁,都给你指好了路。”郭靖宇说,自己当时气得浑身直哆嗦,但仍去见了这位“(卫视购片主任)指定的能搞定收视率的大神”。
让郭靖宇震惊的事发生了。“他给我开价90万一集,还不保(收视率)第一、二名……我一算,80集的戏,要花7200万买收视率。”郭靖宇直言,《娘道》卖给电视台才130万一集,“也就说我们花那么大力气把戏拍好,却要上交百分之七十给他们当保护费,才能播出。”
郭靖宇说,此外自己两天前还得到一个消息,“因为收视率‘不合格’,其实很不错的《天盛长歌》被卫视剪掉了14集。他们(卖收视率作假的人)还以此吓唬制片人就范,‘《天盛长歌》发声明说不买收视率,结果被剪了,直接损失一个多亿’。”郭靖宇最后直言,如果没人抗争,整个行业就完了。
电视台做得一门好生意啊,什么事都没做,收一部电视剧播放总收入的百分之七十当保护费。
而且,各大卫视的广告额都与收视率挂钩,每提高一分收视率,就能多一分广告收入。
赚了拍电视收入的大头,多骗了广告收入,愚弄了电视观众,视政策于无物,一举多得。
收视率都造假,广电总局不收拾你,观众也一定会处死你前段时间,《光明日报》报道2017年全年有12部影视剧的点击量破百亿,其中最高的一部影视作品年内播放量甚至达457.9亿次。某些影视作品的“大”数据甚至远超全球人口总数。
再往前一点时间,有导演曝光某电影票房造假。
还有电影、电视剧、书籍恶意刷分……
03
这些媒体,为什么那么胆大包天,做出这样自取灭亡的手段?
我认为有几个方面很值得思考。
收视率都造假,广电总局不收拾你,观众也一定会处死你第一,数据造假利益太大。
从电影的市场分析,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的电影市场,这几年甚至可以冲击全球第一。去年中国电影总票房是559亿元,今年有望超过600亿元,而北美去年的总票房是720亿元。
中国电影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各方都想分一杯羹。
电影公司红红火火,明星收入也蒸蒸日上。
收视率都造假,广电总局不收拾你,观众也一定会处死你 收视率都造假,广电总局不收拾你,观众也一定会处死你电视剧的收入,从上面新闻就可以看到,电视台仅仅是收“保护费”,就可以瓜分电视播放收入的百分之七十。
电视演员的收入也是高到吓人。
收视率都造假,广电总局不收拾你,观众也一定会处死你这么高的利益驱动,难怪有人愿意冒着被“绞死”的危险也要去干了。
第二,造假成本太低。
早在去年4月份的时候,央视就批评《三生三世》播放量造假。可是这个电视剧受到什么处罚了吗?好像没什么处分的新闻。
2016年,《叶问3》票房造假事件,广电总局介入,“勒令发行方停业一个月,剩下的处罚就是严重警告、谈话和通报批评”。
就只有这样的处罚。可以称得上是高高地举起,轻轻地放下了。
第三,观众的的“处罚”力度太低了。
发生这样造假的事件,观众们会有什么反应呢?
我猜大部分观众,都会觉得,这样的事情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电影电视哪个不是看?反正都差不多。
不是这样的,收视率或者电影票房或者评分,是评价一个作品优劣的重要指标,好作品就应该有高的收视率、票房和评分。通过这些指标,筛选出好作品,淘汰差的作品。
这需要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但是造假,让这些评价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劣币驱逐良币。好作品没有呈现给观众,差作品却大行其道。
做出好作品的公司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而那些弄虚作假的公司反而大发横财,长期以往,恶性循环,整个产业都要崩坏。
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完善需要时间,但是观众可以用脚去投票,不观看造假的作品,不在造假的平台观看作品,这个是最有力有效得手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