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去衡量或评估一个人的“自我”这是每个人可能都会思考的问题。武志红老师在《拥有你说了算的人生》中,提出“衡量自我的五个维度”:自我的稳定性、自我的灵活度、自我的疆界、自我的力量和自我的组织力。
自我的稳定性
一个人的自我稳定性越高,他的外在表现越稳定、越结实;反之,一个人的自我稳定性越低,那他的自我就越脆弱、越容易瓦解。若把一个人比喻成一个容器,有外壳、有内在,自我稳定性就是指容器的外壳是否结实。
武老师强调,父母要做孩子的容器,老师要做学生的容器,容纳对方的情绪、活力……。当我们的自我稳定性提高,就更能够在关系中包容支持他人。同样,也能够更少的受到他人,例如情绪波动的影响。
那如何提升自我稳定性?
可以借助于外部方法,如交往稳定性高的朋友,找环境稳定的工作,还可以让自己的日常作息保持稳定等等。这就给自己制造了一个稳定的外部容器,这个稳定的外部容器会慢慢内化,让自我变得更稳定。
自我的灵活度
灵活度越高,一个人就越容易及时调整;灵活度越低,就越会固守着自我。自我灵活度像是一个人自我的感性程度。如果一个人够感性,他的自我就像是流动的,灵活的,他就可以敏感地感知外部世界,并及时做出调整,包括调整自我状态。
提升自我灵活性的关键在于提升感性能力,多在生活中放下理性,去体验当下的感觉和心中或身体中浮现的情感,不需要做什么,只需要当他们出现的时候和他们多呆一会儿,就可以帮助你在感性层面多打开一些。练习多了,自我的灵活性也就提升了。
自我稳定性,是在关系中一个人如何能守住自我不被改变;而自我灵活度,则是在关系中如何能敏感地感知对方并改变自我的状态。一个自我成长足够的人应该在这两方面都比较高。
自我的疆界
即一个人会将自我延伸到多大的空间。自我疆界小的人,他的自我只能笼罩很小的范围;而自我疆界大的人,他的自我能伸展得很广。那么疆界是如何形成的呢?
如果一个人将外界感知为有敌意的,他就会倾向于缩小自己的疆界。这样的人大多有点儿封闭、被动、消极,对新事物或去一个新地方缺乏兴趣。他们觉得只有在自己的地盘上才能伸展自我,才够是安全的。
而有些人,到了一个新环境,是能基本感到自己可以控制局面的。因此不紧张,而是兴奋,和新鲜事物或人建立起新的关系,这些都让人感觉到自我变得更饱满。
自我的力量
即一个人的力量程度,或“汹涌澎湃”的力量或只是 “涓涓细流”。武志红老师认为,一个人的自我力量好像是先天的,后天很难有多大改变。如果一个人有“汹涌澎湃”的力量,那这股力量会一直在。不过后续的问题是,这股力量能否被驯服,被驾驭。如果一个人的自我力量是比较弱的,那就很难指望他后续会迸发出洪荒之力,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好好利用“涓涓细流”的力量。
从关系的角度看,自我的力量指的是一个人本来就具备的力量;而自我的疆界,则是对外界的感知与态度。相比之下,自我疆界是一个容易改变的因素。
若想拓宽自我疆界,可以好好去觉知自己对外部世界的敌意感知。可以多尝试新环境,去和新环境中的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当能建立起真实的良好关系时,你头脑中想象的敌意关系也就被改变了。这样也会营造一个更好的,能充分发挥你现有的自我力量的环境,可以说是侧面增加了你的力量。
自我的组织力
指的是自我重组能力,或自我疗愈力。自我疗愈力高的人,能够在遭受重大打击后更好地痊愈。这个能力,是五个维度中最重要的一个。其最高的表现,是哪怕自我还没有被重创,这个人就已经认识到自己固有的人格结构不大对,于是主动重构自我。这个能力是可以通过心理学学习来提升的,重点是要在行动中去练习。
这五个维度,也可以用来衡量一个人自我成长的成熟度。一个越能活出自我的人,在这五个方面相对都有比较好的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