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抑郁症,因为服药中断而导致治疗不充分的情况很多。一旦服药中断,事情就复杂起来了。服药中断的一个原因是:
(一)医生没有做服药教育,要告诉患者:精神科的药物不同其他,要坚持服药,一方面是因为起效慢,依所服药物不同,这个时间可能是一周到数周;另一方面是因为药物达到理想效果以后,要有一个巩固和维持期,因人而异,可能是一年到两年不等。
(二)药物的副作用。今天稍微讲一下抗抑郁药副作用的机制。
这几年我身边一个又一个朋友开始服抗抑郁药,大家可能也有这样的感觉,怎么一下子冒出这么多抑郁症来?是不是现代人矫情了?
不是,是因为这几年诊断标准趋于明确,医院也更有抑郁症的诊断意识。
现在有多少抑郁症患者,过去就有多少。人类在有史可据的几千年中,生理构造没有发生可见的变化。现代人在精神上同古代人是两个物种,在生理上绝对没有二致。
抗抑郁药物是精神科药物,其生化作用及于中枢和外周,及于神经和精神。所以它的副作用不像非精神科药物那样肉眼可见,很多只能服药者自己主观感受到。
而某些感受,正常人无法体会和理解,服药者本人也无以名之,所以无法描述,这更加深了绝望感。
抗抑郁药有很多种,最初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后来的三环类,现在常用的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英文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简称)类,作用谱更广的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还有其他。今天单就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展开讨论。这也是最为人熟知的种类,“百优解”是最典型代表。
百优解最早叫“百忧解”,这样的名字太感情用事了!简直像是桃花岛黄药师炼制的灵丹妙药。事实上,所有的抗抑郁药都有一个快乐的商品名,“黛力新”、“乐友”、“赛乐特”。“百忧解”太过分了,被我国医药行政部门所不能接受,后改为“百优解”。
这类的药物有五种,俗称“五朵金花”(真得很俗)。这里说通用名不说商品名,分别是: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氢溴酸西酞普兰。它们作用机制类似,都是通过增加五羟色胺的相对数量抗抑郁。
如何增加五羟色胺?
咱们给简化一下,方便理解:
神经元有突触,两个神经元以突触互相联系,但并不直接接触。它们靠五羟色胺来联系,前面那个释放五羟色胺,到达后面那个,就算联系成功。前面那个(突触前膜)分泌五羟色胺以后,除了跑到后面那里完成使命,有一部分还被回收了(再摄取),这几种药物抑制回收过程,五羟色胺的数量就相对增多了。
正如大家所熟知,增加五羟色胺,抗抑郁。但是诸位需知,增加五羟色胺未必是个好事,它还有其他效应,这就是它的副作用。
今天先讲一个:五羟色胺水平升高,多巴胺水平会降低。二者是个因果关系。而多巴胺水平降低会带来一些列的副作用。
咱们先说五羟色胺(以下简称5-HT,英文5-HydroxytrypTamine的缩写,最早从血清中发现分离,故又称“血清素”)和多巴胺(以下简称DA,英文DopAmine的缩写)的关系。
DA神经元显然分泌DA,但是DA神经元上有个小机关,它是一个受体,是个5-HT受体(具体为5-HT2a受体),当有5-HT同此受体结合时,产生的效应是该DA神经元分泌DA减少。还是过去反复提及的负反馈调节。
也就是,这五种抗抑郁药增加了五羟色胺的水平,五羟色胺的上升导致多巴胺的降低。多巴胺在前额皮质激动受体,会改善认知,在伏膈核激动受体,引起快感,在纹状体激动受体,降低肌张力,使精细运动灵活,在下丘脑-漏斗激动受体,降低催乳素。
那反过来,多巴胺水平的下降,就有相反的效果。
可能引起肌张力升高。肌张力是在安静状态下肌肉的张力,它保证我们能安静的坐着,对写字这种精细动作有影响。如果肌张力升高,可能会坐立不安,写字写不好,手抖。
还有一种可能的情况是:有些患者服抗抑郁药,自己感觉变得呆滞木讷,思维缓慢。还不如没吃药的时候。同理,这是因为五羟色胺上升引起的多巴胺下降的缘故。
而催乳素升高,对于男性,引起性功能障碍,对于女性,引起月经减少(甚至闭经),引起泌乳。
上一篇短文讲精神药物和性功能之间的关系,那个过程的关键结点跟本文是一致的。在理解精神药物时,不仅要看它直接影响哪些递质,发挥效应;还要理解它间接影响哪些递质,产生什么样的效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