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94138/32952f87f9806514.jpg)
01
最近,最发达的几个城市,接二连三曝出幼儿园虐童案,一次次刷新我对人性下限的认识。
“喂芥末”、“扎针”、“喂药”、“猥亵”,最近,频繁被这些词组辣眼、扎心,一次又一次刷新自己的认知,而事件中种种细节的曝光,让人每看一次,五脏六腑就抽筋一次。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掌心里的宝,骂几句都觉得心疼,更不用说真打了。给孩子选择心仪的、收费高点的幼儿园,也是觉得他们应该会是遵循“一分钱一分货”的规律,价位高点、服务质量应该会呈正相关,所以才敢放心把孩子交进去。
而幼儿园也承诺了会爱心陪伴孩子成长,可是,到头来却发现,这些话只是他们为骗取家长的善良做的幌子。
一旦出事,看到的是当事人的各种推责,看众的各种愤怒,要么呼吁孩子学会自我保护,要么群起支持严惩凶手。
可是,在那么多声讨的背后,我思考的却是,社会该如何真正从根本上根除隐患。一出事,你让那么小的孩子要学会保护自己,这个梦想太过美好,却太不现实。大家也都知道孩子都还只是个孩子,各方面都还未发育完全,在面对强壮的狡猾大人时,你让他们该如何聪明地寻求自我保全?我想,年龄那么小的孩子,应该还不懂得什么叫做“随机应变”吧。
力量的悬殊对比,注定孩子要成为弱者,而你让一个毫无半点反抗力的弱者学会自我保护,除了纸上谈兵外,并没有多大的实际作用。
02
抛开管理的缺失,家长的教育陪伴不到位,其实,更应该值得我们去关注的是,幼师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
现在中国的教育模式是,年级越高,所要求的教育者的文化水平、学历越高。而对于幼师,学历甚至可以低至职高毕业。
并不是对低学历者的一种歧视,不过,你要知道这样一个道理,普遍文化水平越高的人,个人修养越好,不过不排除小部分反常态化现象。文化涵养高的人,越明事理,越能以己度人,善待他人。见识越多的人,越能寻找方法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即所谓的成熟懂事。
孩子在上幼儿园,学的更多的,不应该是知识,而应该是学会如何生活,如何培养性格,如何培养学习力。而这一系列的教导,没有高文化水平、教育领域里的高精专业人士引导,是很难达成的。而教导这一切,更是需要磨人的耐心。
在“三颜色”事件曝光细节里,我看到一条,里面的教师,居然有年龄低至17岁的大孩子。先不说这个17岁的幼师道德素质如何,我们就单单从年龄来讲,17岁,身体、心理、性格、智力都还处在发育的阶段,都还是需要大人照顾的未成年人,这样的教育者,本身都还需要别人照顾,怎么能够照顾好ta面前那一大堆不懂事的娃呢?
03
年龄越小的人,其实情绪自控力还是相对比较差的。据心理学研究显示,一个人的性格在25岁时才能完全确定下来并长久保持稳定,也就是说,25岁之前,性格还是多变的、不固定的。
而中国的幼师,在教师行列里头,恰恰都是年龄相对偏小的人,20岁初头的人在象牙塔里学习一大堆儿童心理学一类的课程,背过一大堆名词术语,考核通过之后就开始风风火火走上教育岗位,涉世未深、历事不多, 更别扯所谓的人生体悟,然后,就以师者身份教育祖国未来的领军人物,是不是太过仓促、太不负责了点。
而受教育者里,幼儿园里的孩子又都是最难以管理的对象,最小的教育者管理最小的受教育者,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组合,而更可怕的是,还让几个小教育者管理一大群更小的受教育者,这个场面,能hold得住吗?不会分分钟存在失控的可能吗?
都说孩子的教育要赢在起跑线上,但如果这条起跑线本身就是一条错误的方向划线,那所谓的起跑线还有划分与大力鼓吹的必要吗?
04
作为孩子的妈妈,面对熊孩子我尚且忍不住会情绪不好发脾气,难以想象,一个爱我孩子远不及我的人,同时面对十几二十个孩子的时候,她得有多么大的爱心、耐心和自控力才能胜任每天的工作。
而且大部分幼师都是连婚都还没结的年轻人,她们怎么可能有亲眼看着孩子一点一点长大的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呢?她们怎么可能有切身体会为人父母的体验和感受呢?既然不了解,又谈何“教育”?这样的老师我相信是有的,但绝对稀少无比,碰上的是幸运,碰不上就太正常了。
孩子上幼儿园,其实该学习的不是知识,那么小,你让他们学习再多,估计过不了一段时间,也会忘的。他们首该学的,是生存能力。一个人只有先学会如何在世生存,例如如何学会自己吃饭,如何学会自己如厕,如何学会自己睡觉等等,只有把这些人生最基本的需求完成了,接下去才是考虑为生存得更好而进行的一系列学习问题,这才是正确的成长顺序。
而面对繁忙的父母,成长道路上陪伴的无奈缺失,我更希望代替父母照顾他们的是,一群结过婚、生过娃的高文化、高学历启蒙者们,毕竟,只有亲身带过娃的人,才能真正懂得孩子的需要,真正接纳孩子,即便不是自己的孩子,也多少会推己及人。而高文化素养的人,还是更能掌控自己的情绪波动,并拥有更强的法律意识,拎得清道德底线。
面对年幼无知的孩童们,更需要更加专业的高素质文化人才去培育,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实现赢在起跑线上。
但更重要的一点,国家应该更加重视对幼师的培养,提高幼师准入门槛,更加注重道德素质的考核,社会应该对幼师更加尊重,只有幼师受到更多的重视和更大程度的尊重,年幼的孩子们才能真正得到重视,才能真正得到精心呵护,从而健康成长。
愿人人都能对待每个孩子视如己出,愿这个世界每个角落的天使,少受一点伤害,多一些被疼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