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转述一本英文新书,书名叫做《真相:我们对世界充满误解的十个原因,以及为什么这个世界比你想象的要好》(Factfulness: Ten Reasons We're Wrong About the World-and Why Things Are Better Than You Think)。
这本书的作者是世界顶级医学健康专家汉斯·罗斯林。大家可能会觉得数据不都是那些工程师最擅长的领域嘛,一个医学界的专家能对数据有什么好的看法和分析思维,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一个医学界的专家怎么用他的认知思维去看待数据以及数据的应用来提高洞察力。
作为一名医学健康专家,汉斯·罗斯林不只是关注医疗数据,他还关注经济、人口、地理、历史、文化等不同领域的数据。如果我们把这些完全不同领域的数据拿过来,进行研究和对比,就会对今天的世界有一个全新的了解,也能帮我们洞察到很多“淹没在数据海洋里”的真相。如果你觉得数据很无聊可能这不是你想要的,或者你没有意识到这些数据和真实世界的联系。
比尔盖茨在他的微博中说道,我最近读了汉斯的新书《真相》在这本书中,他为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框架。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讲述的是十种让我们无法看清世界真相的直觉。从关于恐惧的直觉(我们更留意吓人的事)到关于大小的直觉(独立报表上的数字通常比实际的业绩更好看)再到关于差距的直觉(大多数人处于两个极端之间)。介绍每一点的同时,他还提供了关于如何克服我们与生俱来的偏见的实用建议。
第一个阻碍我们提高数字洞察力的原因是直线思维。首先问你一个问题:今天全世界总人口是76亿,其中0到15岁的儿童有20亿人。到2100年,也就是82年之后,全世界总人口会达到110亿,那么0到15岁的儿童有多少呢?有三个选项,分别是40亿、30亿和20亿。你可以在心里想一个答案。
汉斯在美国、英国、瑞典、法国等国家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答对的人只有15%。然后他又到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把这道题拿出去问各国领袖和世界500强公司的CEO们,结果也只有四分之一的人答对了。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20亿。经过了80多年的发展,年轻人的数量没有增加,只是维持现状。
可能你会觉得奇怪,世界人口不是增加了40亿,怎么0到15岁的儿童数量没有变化呢,怎么样也应该增加一点儿吧。但实际上,世界人口在未来80多年里增加的都是15到74岁之间的成年人。所以,如果你看到人口增长,就想当然地认为每个年龄段的人口都会增长,可能就会严重影响你对商业市场的判断,从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错过巨大的市场机会。
现在有很多人在看数据的时候有一个直线型思维的错觉,当看到数据下降的时候,就会想为什么呢?为什么会下降,如果你把时间拉长看,用户数据的下降,可能并不是因为你当前的原因而造成的下降,而可能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在很久之前就发生了。
人类的直觉天生就是线性的。我们看到一块石头砸向我们,不用数字计算,我们下意识就知道赶紧躲开;当我们开车的时候,不用知道时速,凭感觉就知道应该跟前面的车保持多远的距离。但是在商业世界做决策的时候,线性思维并不总是可靠的,想当然地认为事情应该如此,就会犯大错。
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消费者和公司成为线性偏见的受害者。常见的一种线性偏见涉及一个重要的商业目标:利润。
影响利润的主要有三个因素:成本、销量和售价。一个因素发生改变,另外两个必须随之变动,才能保持利润不变,例如成本增加,售价或者销量必须随之增加才能抵消影响;如果售价打折,就需要降低成本或提高销量来避免利润下降。
可惜往往对于这几大因素间关系的直觉并不准确。价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大于销量和成本,但往往过度关注销量和成本,不重视合理定价。
原因何在?因为价格下降后,销量大幅提升,这个现象令人兴奋。他们意识不到,销量要提高多少才能保持总利润不变,特别是在利润微薄的情况下。
假设你负责管理一个纸巾品牌。一卷纸巾售价50美分,生产一卷纸巾的边际成本为15美分,最近你有两个促销方案,如下表:
初看似乎是方案B更好,价格下降40%,销量提高80%,比降价20%多卖20%的方案A更能赚钱。不过你大概也猜到了,事实并非如此。
事实是,两种促销都会使收益降低,而方案B的负面影响大于方案A。
第二个原因是格局不够。汉斯长期为联合国工作,曾经在全世界最贫困落后的地区行医。他当年在莫桑比克工作的医院,每年要医治1000名病重的儿童,死亡率是1/20,也就是差不多一个星期就有一名儿童因病死去。这是非常让人心痛的数字,但是更让人心痛的是,这些孩子如果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更好的照顾,就很有可能被救活。汉斯有一位医生朋友远道而来看他,就指责汉斯没有尽全力救治儿童。但汉斯却是从一个更大的格局上来看这个问题的。
汉斯来到当地之后,就开始搜集数据。他发现能够送到医院接受救治的儿童,只占整个地区生病儿童的很少一部分,98.7%病死的儿童甚至没有机会来医院接受救治。汉斯认为,花很大的代价去提高医院里1.3%儿童的生存率,而不管医院以外98.7%儿童的死活,才是真正的不道德。所以汉斯会花精力去组织培训当地人,让他们具备最基本的医疗救助知识。比如每个家庭都要了解一下怎么应对常见的儿童多发病。这样做,一是在儿童发病初期,就可以得到及时治疗,这样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生存几率;二是这些去不起医院的孩子,也可以在家、在社区得到基本的治疗。
汉斯总结说,人们经常会花大量的精力、财力,去应对那些我们一眼就能看到的问题,比如医院里1.3%病重的孩子,但是这样做,我们就忽视了更大的问题,比如医院之外98.7%病重的孩子。在任何时候,资源都是有限的,我们不要被眼前的数字和个案吸引,而忘了站在更大的格局上看问题。
在这个数据时代,只站在一个点去看数据往往会以偏概全,造成错误性的判断,我们把格局再放大去看,现在企业与企业之间,政府与政府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数据还没有互联、互通。小马哥在主题为《智慧连接:云时代的创新与探索》的演讲中表示,腾讯希望在云时代通过“连接”,促成“三张网”的构建(人联网、物联网、智联网)。通过赋能才能让数据的作用发挥最大化。
小格局、小作为只能阻碍企业乃至社会的发展,只有大格局才能有大数据。
第三个原因是决策太快。汉斯讲述了一个让他终身都后悔的故事。很多年前他在非洲行医,有一次遇到当地很多人都病倒了,这些人被送到医院之后,症状很相似。汉斯没办法在很短的时间里诊断出这究竟是一场恶性传染病,还是一次食物中毒。在非洲,一旦爆发恶性传染病,后果非常严重。所以当地市长追着汉斯问,到底是不是传染病?要不要采取临时隔离措施?汉斯虽然没有把握,但是觉得隔离一下也没有坏处,万一是传染病可就麻烦了。
于是,市长宣布这个地区临时隔离,公交车也临时停运。结果河对岸原本要坐公交车到市区买菜的几个妇女和孩子,只能改成坐船,但是很不幸,船翻了,这几个妇女和孩子全部身亡。就在临时隔离措施实施不久之后,检测结果就出来了,这几个人是食物中毒。所以,这件事给汉斯留下了很深的伤疤,他不断反问自己,为什么当初要急着下决定,同意采取临时隔离措施?为什么不能等到检查结果出来之后再做决定?
汉斯告诫我们:当有人告诉你赶紧行动,不然就晚了的时候,你就必须要警惕起来,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这样催促你,导致的结果只能是你自己放弃思考和判断。想想看,我们做过的那些重大决定,有多少决定是真正把数据研究清楚之后,深思熟虑才做出的呢?
以上就是《真相》中我们对世界充满误解的十个原因中的三个,在这个什么都要扯上点数据的时代,我们应该冷静并清晰的认识到,数据并不是唯一的标准,数据并不是永远都是正确的,我们应该用自己的认知能力去辨析数据,去剖析数据,去发现数据真正传递的价值,而不是被数据这块面纱蒙住了认知的双眼。我们能不能克服种种偏见和先入为主的观点,同时能够站在更大的格局上整体地看待问题。这样我们才会有深度的数据洞察。
汉斯·罗斯林,一位让数据歌唱的大师。
《真相》一本非出色的著作,同样推荐给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