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我愿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写作当中。写作的目的,不在于挣大钱或者谋名利,而在于我们对自身思想的独白,那种将思想流露于纸上的充沛幸福感。而不是将自己的心门紧闭!就像:
“你看不到我,我也看不到你。
我们是彼此之间的围城!”
围住的,不仅是一段文字的塑成,而是思想的撞击,迸射和形成!
我之所以写作并不是由于天才的冲动,而是为了舒缓爱情的烦恼和哀诉人生难以消除的痛苦。——普洛佩提乌斯
写作是一个很有趣的东西。
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
它能够把一个人的思想体现出来。有人说演讲本身就是一种传达思想的途径!
但对于我这种不善于大众言谈的人来说,利用文字来慢条斯理的整理出自己所想。那真的是上天馈赠于我最大的礼物。(至少在我看来,虽然这句说了很多次。)
我一般写出的“不算文章”的文章都是在深夜中(12点左右)写出来的,因为在这个时间段,才是在我接受这个环境下最安静的时刻。
每每想要趁着夜色安睡时,思绪不知怎的自缕自清,它像是一条延绵的小溪,顺着属于它的轨道生生不息!在许多作家看来,这多么令人兴奋啊!可是这便是让我最为痛苦的。若是个人居住,我当然会极速赶往桌边赋予笔思绪的神力,将这日日夜夜都不会重复也不会断章的好文给理顺了。
只是想让我这样一个强迫症十足的人儿,接受对别人夜眠的制裁,以及对自我生命顺逆的征服,我实在是狠不下心!
那么写作究竟是怎么样的,当然我说了不算!
我找几条最贴切实际的行家所说的话:
1.真实的创作灵感,只能来源于现实生活。这是邓拓说的。
有人又要说,那那些科幻小说怎么可说是来自于现实生活中呢。这比较好说,因为他活在现代,他不会以现实生活中回到过去,而是面向未来。里面一些人物的情感,也大多数来源于作者的生活汲取。不是凭空捏造就有的。
更深的来说,“小说中的人物不是靠技巧编造出来的角色,他们必须出自作者自己经过消化了的经验,出自他的知识,出自他的头脑,出自他的内心,出自一切他身上的东西。”
若除去这些真的有,也只能耍耍这位愚弄“自己”的人儿了。
那么对于经历极其丰富的人。他(她)若没有接触写作,我是真的真的为此感到遗憾。
最好的例子便是我的母亲。我喜欢听她过去那个时代都是怎么走过来的。她总会留着心加那么几句“看你们如今这么幸福的生活,怎就不知道好好念书呢”。这便是我突如其来懵住呼吸不上气的时刻。
而我极力劝说让她练练字看看书(当然最终目的大多数归于我的自私),我想从她的文章里看到一些,从文字流露出的,过去人的情感或是趣事。
而在一位情感极其丰富,经历极其不一般的人所写出的文章。大多数会受到同时代或跨时代人心弦的震动以及更多浅浅的触动。
而我的大多故事都不喜欢在写作上出现,第一是觉得我怕滔滔不绝的过去史会一直填充在我这个承受不了伤心记忆的内心。第二是我自认为这些极好的素材在我现如今相对于年幼的情事当中,我怕拿捏的不够准确!第三的话,就是时机不够成熟吧。因为我总觉得,再老一些,回忆或许是甜的呢?
当然最重要的是大众的平常心:懒得写。
那么对于现实生活来说,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让人无法承受得来的故事!而他们的文字往往不需用堆策华丽的辞藻,往往只是平淡的文字就足以打动人心。
而每个看起来欢快平常的人,都有着对于现实所承受的巨大压力。所以我坚决不会从他人眼里认识此人,或是断定此人;也不会从表面断定此人的一切,甚至一生;也从不会散播某人的不对以及粗鲁(即使他是有多么的丑恶)。相反对于特别特别让我感到不适甚至恶心的人,我可能会因此恼怒,但更多让我快乐的是:我觉得我获得了构成我小说人物的极要神态素材。想想这,我就不免有几分窃喜。所以那些更多腐臭的经历,不足以打到我的坚强的不要脸的心思。
而说到故事,我是一个极爱听故事的人,却不喜欢听废话。(否认我的,你应该在对别人多余的废话中,得到了某种极大的快感吧。)
故事是除去真实经历最能让人获得有意义的东西的。我自认为,每个人经历的不径相同,我有时大可不必寻求他人的顺眼来做某件事。若是有人热心提议,我会很有礼貌的至之真理,但最终我会把相对的选择权就在自己手里;当然除去那些口气中含有轻蔑气息,话语中带着不容置疑、“仿佛他就是真理”的人。
而一些人超出脑洞的做法,若是我的挚爱、相知,我常常会用文章来分析我的看法。我不会说这是对还是错,应该或不应该!我觉得尊重你思想结果起码比随意否认和践踏好的多!
在一件事情中,很少能分出对错。而在习惯轻易站队的人来说,分出无脑的对错只在一念之间或是从流、喜或厌。
王小波有一句很值得提及:“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假如还想学得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 ”
我想当代的喜欢在话语中寻求快感的。两两对怼的人儿,或许在文革时,他们早已激动的开始比狠、互咬鼻子耳朵!
所以上面的一大堆废话中,我只是想说在经历故事的沉默和真诚之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沉默)。
2.写作的目的不应该只是为了发表。当然更不是为了稿费或虚名。它实际上是一个人认识真理之后的独白。——罗兰
这是我迄今为此对写作最大认可的一句话。但在我自认为我恬不知耻的背后,还需要声明一下:我并不全权否认,为发表为名利为金钱而为目的的文章!是因为:
这样的人可能有我们所不为人知的一面难处,而这恰恰是每个称得上人的弱点所在,只不过少多数作家的道德和底线抑制了这种可能性的发生。但写作要完全没有一点私心、以及一点点的纯目的所在,那么对不起,我还真不信。至少在我现在看来!
当今是文化多样的时代,各色各样的写作人都有。但他们的目的却无外乎两三中。这样那样的我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
只不过我只想说,想要真正的融入到写作,就必须将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丢掉,以及对自身德行的端正。这起码是对写作最大的尊重!
那么写作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自身所融合的思想(个人生活经历、知识文化所衍化而形成的),能够有一个道出的场所。这可以是纸张,也可以在谈话中、演讲中所迸射。
3.“文采是来自思想而不是来自辞藻。”
如果你想,每天都可以有新的发明。发明家可以,一个作家也是如此!
但一个最致命的问题便是虚张声势。
我有时候看一篇文章。一篇下来,我不知道他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一股脑下来,我总是自形羞愧起来。里面都是一个个生僻字,硬是查字就废了我好多时间。有些字结合它的几种意思竟然没有可通性,甚至让我读起来有些生硬,更别说它说包含的意思和潜意识的哲理所在!所以这种就是极端的矫揉造作,本可以很简单的一句话表达出来,硬是用一大堆让人看起来崇生敬畏的字。
不知道他这是模仿谁,或是让人夸他的文学高就,来满足他自身在其他方面的缺憾!
所以,“应该写得朴素,愈朴素愈好,而且愈能打动人,时代和新的读者要求朴素和明晰。”——高尔基
不可或免的,我本身有时写作,也喜欢加一些辞藻。但愈加,我俞写不下去,因为这不贴合我的个性,我也无法掌握更加深意的段落,而大多数这样的文章,最后都是以失败草草收尾,但正因为这些弯路,才造就了我个人独属的文风。
但这不是说这就可以左思右想,想着法子去使用。而是来脚踏实地的去写作,好高骛远只会让自己死得更惨,摔得越深。
真正值得提倡的,是:“应该写了又写,这是磨炼风格和文体的唯一方法。”——列夫•托尔斯泰,这就是第四点。
试着多写,才能提炼自己的文字,让它更加顺畅。多写,才能造就那种信手拈来的境界。否则光靠说,人人都会。
常常有人谈写作就色变,仿佛写作是个极大的恶魔,深植于这些人的心中。
抛开写作不谈,我们就说说学生的作文。学生作文题材多样,我觉得若是缺少了度过学生这样的生活,写作往往难度大的多。但学生却不喜欢作文,我觉得可能对这方面认识比较欠缺。但不喜欢归结为不喜欢,我没有谴责的意思。
只是,不会写作文,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以尚失道德的底线,来成全我们那可怜的自全心(为完成任务而抄袭的那种心态)。这是一种很烂的心态(在我看来),是因为对自己的不信任所导致的!
第一个形容女人像花的很有才,而第二个再这样形容的是傻子。
抄袭在我们身边常常出现。少有人以此为耻,并以此为乐。而这些让我称之为“耻辱”的东西,常在我“抄作业”中出现。
我唯一庆幸的,由于自己的好充面子,这么多年下来98%(百分比说明具有严格性)的作文都是自己在脑子之间蹦极而来的,虽然大多数都比较惨。扯了不知多少张,但正是这样,出现了让自己相对来说,较为满意的文章,至少在自己实力允许之内能够承受的。
不允许垃圾出现,怎么可能次次都是精品。有人热衷于追求高质量的文章,可他连烂文章都写没几个,这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我想,谁要是吐槽某某某作家有天赋,自己没有。我可能要和他掐架!
5.天才的作品是用眼泪灌溉的。这巴尔扎克说了很多,我觉得他这点也挺有意思的。
一件好的作品至少得流露出作者本人的情感,而这恰恰是作者对感情本身的弱点所在,所以在一篇有感情的文章上,我们往往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是那种单调的毫无生机的文章所体现不出来的。
这就是为什么大多人将自己的脆弱情感说出来时,就很容易得到大众的泪眼扑腾。
所以,情感在文字中的体现,是一种极美的感染。这不仅仅是作者本身的吐露,而更应该是大众所获的平淡如水的感情感染。
一些作品也是讲感情的,那么它为什么得不到一些读者的共鸣呢?
“故事可以虚构,细节不能捏造。”
一篇故事开端–过程–高潮–结尾始终尤其重要。但虚构的故事往往缺乏一定生活所体现出来的质量。感情它是有质量的。就像一片树叶,它不可能莫名奇妙地就黄了,就掉了。感情也是,这就是为什么细节就显得极其重要。
每一个细节,都是构成文章成功与失败的关键。
所以在虚构故事的时候,不妨将自己在现实生活所积攒的感情细节、神态细节融入到其中。但这似乎有些难,还是试着在文字中写自己身边的故事,越细越好(这里的“细”不是说“废话”)。把感情的拿捏越准,你就赢了。当然建议不作发表!既然说到细节,我们再说说严格!
6“写作要严格、严格、再严格。求快这意味着不是往上爬,而是从上坡向下滚,到头来只有死路一条。”——富曼诺夫
在这样一个时代,仿佛快已经成了一个通有的标志。互联网要快、高铁要快、吃饭要快。这不是,文章也开始追求快的速度。这我们可以常常见到,谁谁谁要赶稿。
思想流露的时候是循序渐进的,不是直接喷涌而出的。这就好比营养,越追求快越不如意,应该慢慢的来。任何急切的心理,无法造作出一篇伟大的作品。所以,写文章需要允许思想做准备,也需要它小憩一下。直接拉着它跑,还是比较容易爆胎,你不信,可以多试试!
那么有人又要说,我写出来的文章没人认同怎么办?
这种情况比较多,但是我们应该在用心作文之后,试着虚心改改自己文章中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试着从更多人的观点中寻找答案,若在你认可和视为美好的东西,在别人看来极其荒唐。那么,我将这句送给你:
“倘若说,作品愈高,知音愈少。那么,推论起来,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鲁迅
这不是说你的文章就值得高傲。
越是让人不理解和不认同的文章,越需要超过真理本身十倍的理由之上!
写作的种种,只会给我们开一扇新的窗户。而外面有什么,就需要你自己去发现与寻找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