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新园子,见证了家乡的发展,现在退到了历史的幕后,不再是举足轻重地存在——这是发展的必然!
自从有了弟弟之后,外公就把我家屋后的桔园送给了弟弟,因此,桔园就成了我家的新园子。
和老园子不同,新园子品种单一,只有桔树。
新园子比老园子大,有500平方米左右,说是说新园子,其实里面的桔树也有二三十年的树龄了,只是是外公赠予,区别于我家老园子。
新园子在屋后,所以桔子成熟时,它就成了我们解渴、解馋的基地。
但在小时候,那时物质比较缺乏,桔子的销售收入是乡亲们的所有的收入。所以桔园见证了家乡的发展史。
桔子一般是在二、三月份栽种,栽种后需要做好除草工作,新桔园离家近,所以除草工作不费力,在我们玩耍、打闹还有空闲的时间里,杂草都被我们践踏得差不多了,偶尔有零星的几株。
除草不是问题,但施肥是个大问题,因为那直接关系着桔子的收成,所以施肥的方法以及肥料的控制都是有讲究的。土壤施肥,叶面施肥,施什么肥,量多少,这些对我来说太难了,我一般都是跟在外公后面瞎转悠的。
在桔树开花前后,还要做好病虫害防治,有时我见外公是用农药喷洒的,有时我见外公是用浸杀虫剂的棉纱堵塞虫孔的。喷洒农药我只看过没有操作过,因为外公说农药被风吹拂容易落在皮肤上,对皮肤不好,所以不让我接触。但是用浸杀虫剂的棉纱堵塞虫孔是我的拿手好戏,因为眼力好,我总能最快找到虫孔,并兴奋地将之处之而后快。
在外公的辛勤呵护下,桔园的桔树长得绿油油地,初结果时,外公就会去修剪枝条,免得把桔树压弯、压坏了,果实长大后又开始修剪那些枯树枝、衰退的树枝、病树枝,有时还要剪去挡光的树枝,修剪工作就是为了桔子个头大、光泽好,能卖个好价钱。
收成不好的时候,桔价的价钱就还可以,一斤能有5毛左右。可收成好的时候,家家户户的桔子多,价格就低,脑海中最便宜的时候,桔子才2分钱一斤,卖了是贴钱的,也舍不得,家里的地上,铺上稻草,放了一层又一层的桔子,都在等调价后出售,可价格没有涨起来,桔子烂了一大半。有好几次,我看到镇里的老人们对那倒出去的一堆堆烂桔子抹眼泪。
就是这样的情景,小时候的孩子们从没有光明正大地吃过个头大的,光泽好的桔子,那些都为了能卖好价钱的。家家户户天天给孩子们吃的都是烂桔子,放不住了的,还加工成桔子罐头,就是为了能多放几天,接着吃。
靠桔子收成过日子,就像靠天吃饭一样,不容易。慢慢地镇里的青壮年出去了,家乡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了,老人忙农活,孩子忙学习。后来,孩子大了,老人老了,家家户户的条件也好了,桔子不再是唯一的收入了,桔园里头也不再有欢声笑语了,桔园也顺其自然地发展着,杂草重生,桔树也不再是绿油油地充满生机了,只有零星几棵,生命力顽强地还生存着。
由于一家人都在外头,现在的新园子就这样荒废着,无人问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