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我与地坛》

读《我与地坛》

作者: 巷小酒 | 来源:发表于2024-03-06 20:22 被阅读0次

《我与地坛》是一篇史铁生的自传体散文,记录了他双腿残疾后与地坛有关的一些零散记忆及感想。

在文章开头史铁生写到:“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经沧桑在那儿等了四百多年。”史铁生的家离地坛很近,然而直到他双腿残疾的某个下午,他摇着轮椅进入园中,才真正与这园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他极度失意、万念俱灰的时候,他来到了这个园子。在这里,他长久地思考,思考着死,思考着生,思考着出路,思考着归路;最终他想明白了:“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在这座古园里,史铁生解开了心头的枷锁,开始了写作生涯,开始了向死而生的人生之路。

每过一段时间,我都会捧起《我与地坛》读一读,失意时读,低潮时读,得意忘形时也读。每一次读《我与地坛》,都会给我的心灵带来一次洗涤。十多年了,每每如此,而且每次读都会产生新的感想。

例如读关于作者与母亲的那一节,一个失魂落魄陷入迷茫的青年与一个“既会疼爱儿子又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之间,那种最亲密又无需吐露的纯净的母子之情,一方躲藏、执拗、偏激、沉默,另一方关怀、焦虑、包容、希冀,细细密密地编织着漫长而又短暂的母子故事。

说它漫长,是因为在史铁生迷茫而其母亲束手无措的那段日子里,谁都看不清未来,看不到希望,而所有的希冀也得不到回应,漫长的挣扎,绝望地挣扎;而即使这样的日子也并不长久,母亲的突然离世让这种“漫长”的日子戛然而止,从此,史铁生独自徜徉于地坛公园中,徜徉于每一个日子。

十年前读,同样是青年人的我读到的是儿子的感恩与愧疚,十年后读,已为人母的我读出了母爱的伟大和厚重。世间情,唯母子之情最浓烈、最难以言尽,也最易攻破人的情感防线。

在地坛公园中,历经十五年,史铁生看到了一对夫妇由中年步入晚年,看到了一个热爱唱歌的小伙子的执着和努力,看到了逍遥而羞涩的酒鬼,看到了一个想通过长跑改变命运而执着努力却最终未能如愿的朋友,看到了一个漂亮却有智力缺陷的小姑娘,看到了体面优雅的女工程师,看到了捕鸟人……

在这个园子里,史铁生看到了众生,看到了世界,也看到了自己。

苦难是什么?

有些苦难可以通过努力或运气来减轻或避免,比如贫穷、失败、落后,而有些苦难,不管你做什么,如何做,都无法减轻或消除,如不治之症、残疾,一旦存在/出现,它将伴随终生。

遭遇苦难的人是不幸的,但正是因为有人不幸才凸显出了别人的幸运,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是“众生度化了佛祖。”因此,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面对无法改变的苦难,面对你有满腔怒火一拳打出去却打在了一团棉花里的那种无力感,渺小而脆弱的人类,应该怎么办?

史铁生给出了答案:向死而生!既然对死是无惧的,那么何不“活一活试试?!”

相关文章

  • 一日一字

    开始读《我与地坛》

  • 母亲的背影

    ——读《我与地坛》 我在看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书还没有看完,让我隐隐疼痛的是他的母...

  • 我读《朝花夕拾》,《张晓风经典散文集》 ,《人间草木》,《我与地

    2018.8.18 读《我与地坛》一 本章先由作者提到地坛,写到地坛与我很有缘分,四百多年让它变得沧桑,有着宿命...

  • 读《我与地坛》

    生命的斗士——史铁生 “假如世界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存在吗?”史铁生是生命...

  • 读《我与地坛》

    翻开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买下这本书,一切似乎都很顺理成章。在我翻开它之后我明白了,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老夫注...

  • 读《我与地坛》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我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 读《我与地坛》

    文/明日之月最近在看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以前有在杂志上看到过一些他的文章,那几篇关于妈妈的文章很是让人感动,觉得...

  • 读《我与地坛》

    一 我与地坛 “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院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在双腿残废的最初几...

  • 读《我与地坛》

    ■文/从前慢 最早接触史铁生《我与地坛》是2016年,拿起这书就再也放不下手了。我难以准确说清其中的原因,但有一点...

  • 读《我与地坛》

    不知道为什么,自从十几年前粗略翻看了《我与地坛》之后,就一直不敢再去细读,其中的缘由说不清楚,也不敢深入思考。 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我与地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aj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