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记 |
上影节早有耳闻,这次却是第一次参与,但依然觉得时间,不早不晚。
6月9日上午八点,大家在淘票票上展开“厮杀”——《泰坦尼克号》《小偷家族》等热门影片据说10秒光,也几乎可以用“惨烈”来形容这场抢票大战了。等我赶到战场的时候已经九点多了,剩下的基本都是看上去处于中下水平的兵了,但也毫不影响自己在这些人头中捡漏。所以,结果可想而知,我挑了几部非热门片,也顺其自然地成为了迷影小伙伴中片单最冷的那一个。朋友们好奇,我为什么选那些片子,我说,热门的肯定难抢,我就没有打算凑热闹,这些有的是有资源的,有的后面会上院线,不急。
说这样的话,跟影迷的身份很不符吧?谁不希望在大银幕上看到经典老片的重映、提前看到大师的最新作品?不过我有时候选起片来就是比较“执拗”,可能会按当时自己的心情、喜好等因素来做选择。我想,那些不那么热门的片子,如果这次不看,可能以后很难再有机会看到了,于是呢,有了《印第安·豪斯》《阿尔法围棋》《释放来自天堂》《翻译家》陪我度过了上影节期间的第一个双休日。它们每一个都令我难忘,都有触动到我的不同的点。这些,都是始料未及的惊喜。
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这部作品呈现了加拿大的种族歧视问题:50年代末的安大略,原住民的孩子会从他们的居住地被带走,安排到寄宿学校进行教育。他们在那里被迫信奉上帝,不能讲自己的母语,也不能和同学之间产生依赖的关系;所有不合学校规定的行为,都会施以惩罚,甚至被关到地下室的笼子里,无助地忍受孤独和黑暗。几个孩子不堪学校托管人的暴行,先后选择自杀。这些不幸,都被一个叫索尔的孩子看到,在他内心留下了无法抹去的阴影。后来,在一位教员的鼓励下,他爱上了冰球这项运动,还去到了多伦多这样的大城市比赛,可是,他原住民的身份,依然受到很多观看比赛的市民们的嘲讽。
冰球原本是他的救赎,他也以为它可以带他通往珍贵的光明。可当他再次看到那个曾经带引他打冰球的教员时,他人生中的至暗时刻瞬间袭来,近乎将他吞噬。他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越来越不在状态,变得无法压制愤怒,屡屡犯规,最后把挑衅他的那个人痛打了一顿。教练找他谈话,但他毅然离开了,开始去流浪。
索尔一生最深的黑暗是幼时身心的双重折磨,那是成年之后也无法忘记的,而这种痛苦直到影片约3/5处才爆发出来,那段最黑暗的往事接着才浮出水面。他不想记起但又被迫记起的黑暗,便是那位教员在他幼时对他做出的性侵行为。这个情节在片中其实还是比较含蓄地表现出来的,但也足以令人震惊——因为在此之前,那位教员给人的印象真的非常好,他是带给索尔温暖最多的那个人。所以看到性侵的那一幕,心中就好像有一座山崩塌了一样。所谓人面兽心,也是可以用来形容他的吧。
索尔的涣散自弃终于得到了解释,可我的心也如他一般,不知前往何处。他会一直那么流浪下去吗?他嗜酒成性,差点死去。是的,他完全放弃了冰球,那个让他感到踏实、快乐也让他痛苦、讨厌的热爱。
当他再次站在家乡河边远眺时,我感到一种默默的泪眼朦胧。家乡的河还是那么清澈那么美,水波潋滟的风光仿佛让他的漂泊的心渐渐沉静了下来。在这里度过的童年或许有些模糊,但每一个家人离开的那一幕,他都印在脑中。
如果影片在这一刻便结束,那是何其悲凉。所幸,这世间有一种爱,是你我无血缘,我仍视你如己出;他回到了养父母那里,见到了曾经并肩作战的队友兄弟。他们看到他是那么高兴,他们对他的爱,未曾改变。拥抱,依旧那么温暖。在这里,他可以不叫索尔,他是斑比,他们爱的那个斑比。
电影讲了一个国家历史上的社会问题,也讲了冰球(加拿大人真的很爱冰球啊),这样的题材我还是第一次见,觉得十分新颖。尤其是关键情节点的这种时间设置,效果非常好,令人心底更为震颤,感到主人公多年隐忍的不易以及背后真相的残酷。最后的故人相聚,并非煽情,而是让人感到发自内心的欣慰,有一个不离不弃、永远等着自己的家,是阳光下暖洋洋的平凡幸福。
家乡的语言,不会因为被迫经受同化而丢失,它一直流淌在血液中。每一种文化,都应得到尊重。每一个个体,都有创造荣耀的自由。这是这部电影,给我的另一个体悟。
AlphaGo(2017)《阿尔法围棋》当年李世石和AlphaGo的人机大战,想必大家都略知一二,这部电影便是对这个事件的一次纪实,而我没有想到的是,一部纪录片,竟然这么好看。即使对围棋一无所知,也会被它震撼!
人机大战固然引人瞩目,但更令我折服的,一方面是李世石的大师风范和气度,他在每场比赛之后面对媒体时镇定的表现和对自我、对AlphaGo、对围棋不断产生新认识的态度,都让人感受到他作为围棋大师的独特魅力。
另一方面是AlphaGo团队在程序面前依然保持理性思考和对人类潜能的尊重。他们既希望AlphaGo赢——因为那是他们多年研究的成果,又明白世人对于发展人工智能的担忧,同时,他们也心疼李世石一次又一次艰难对战——人类输给程序该是多么崩溃的一件事。
“那个男人拼尽全力却迎来失望。”
除了国家和自己,他也在为人类尊严而战。五场比赛,他只赢了一场,但意义非凡——AlphaGo有弱点,研究团队有了新的发现,这给他们今后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上以更多的信心与憧憬;李世石能找到万分之一的突破口,这说明人类智慧的伟大。AlphaGo的出现,也是人类智慧的伟大发明。这些都让人无比振奋。
片中有一句话:“人都希望人能赢,这很正常。”李世石第一局输了后,就有很多人说他没尽力,这种社会舆论压力一定非常非常大吧,大到我们无法想象。可他是经验丰富的专业选手,有着过硬的心理素质;他在比赛现场紧张的表情、因紧张而做出的手上的习惯性动作,都展现在我们面前,可他始终怀有求胜的希望,他落下那个78手的时候,真的是具有历史性的一刻。
大师何以成为大师,人类的创造力已经达到了何种程度,你都能在此片中得到一些启示与体会。
P.S 片尾也蛮好玩的,五场比赛的棋局一个个通过明暗两种“棋子”一点点呈现,最后,五幅棋局同时出现,像是伟大的历史定格。
Release from Heaven(2017)《释放来自天堂》可能是之前看过《我在伊朗长大》,伊朗的动画于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在讲述历史之中可以渗入情感的力量,不强烈,却绵长。这次选择《释放来自天堂》,和对伊朗动画的印象有关,也与这部作品自身有关——看故事简介时便吸引了我。
整部影片包含了三条线,简单来说可以概括为:过去、现在、将来。
主人公是一位女老师兼漫画家,她虚构出一个她在童年时期的关于某位英雄的故事,把它讲述给学校里那些因战乱而受到惊吓的孩子们。这个“发生”在过去的故事,也是处于一个战乱时代,有一位英雄在一次大战后退隐,和妻儿过起了安静平淡的生活。但是,他不时地梦见曾经的敌人找到他现在居住的地方,令他的家人陷于危险之中。后来,他终于决定带着他的剑、骑着他的战马回到村里,却发现一片狼藉破败。他找来以前的部下,一起筹划战事……
在这过程中,他认识了一位寡妇以及她的孩子们,他教他们在石壁上画画,留下他们的心中所想,留下美好的回忆……
而当下的现实世界里,学校在某一夜遭到了飞机轰炸,她需要护送孩子们回到他们的家人身边。不料车子半路出了故障,轰炸仍在进行中,她和孩子们只能躲进一个山洞过夜。神奇的是,她发现这个山洞里有她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里的石壁上的画……
她觉得,她虚构中的英雄好像就存在于生活中。成功送回孩子后,她便踏上寻找这位英雄的旅途。她对他一无所知,一路上想尽办法打听,追寻着他的足迹,最后,她来到战火纷飞中的伊朗。可当她意识到那个人就在战地医院时,他已经离开了。
她可能,再也没有见过他。
在现实世界里追寻一个自己创作出来的虚拟人物,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像是一种探索和冒险,又像是一种生活试验,而它以极具创意的构想呈现出了这个故事,这是我真正喜欢上这部作品的其中一个原因。如果要问这部影片有着什么意义,我想,是对信仰的坚守、对美的坚守吧。每个时代都有英雄,英雄有很多,真的如何,假的又如何,他们给予我们守护家园和家人的决心、在危难时仍能保持内心平静和勇气,便如同那些乱世的天空中闪烁的星星,任光芒再微弱,也会陪着我们,穿过漫漫黑夜。
Un Traductor(2018)《翻译家》悲剧是什么?是把最美的东西撕碎给人看。
痛苦是什么?是把最痛的东西翻译给人听。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很多苏联儿童在核辐射的影响下得了癌症,苏联本国的医院容纳不了那么多人,便把一部分儿童随他们的家人送到了古巴进行治疗。在古巴一所大学,马林作为教俄罗斯文学的教授,和其他几位会俄语的老师被政府任命前往当地的一家医院,给那些患病的儿童及其父母做翻译,协助医生与他们交流。从此,马林每晚都在医院度过,他目睹了一个个年轻生命在病痛中呻吟、挣扎直至死去,这令他越来越沮丧。当有一个待在重病室的孩子给他讲述了一个故事后,他开始尝试走进孩子们的心,他把他最喜欢的古巴故事翻译给他们听,他让他们写字,不会写字的话就画画,画他们想画的任何东西;如果不会画画,也可以折喜欢的纸飞机。马林亲自用针线把这些画缝定成册,带给重病室里的那个孩子,给这个整日只能待在病床上的孤独之子带来了极大的安慰。
然而,每一个夜晚马林总是待在医院,第二天到家后倒头就睡,对妻子的艺术策展事业漠不关心,同时,他也无暇照顾年幼的儿子(有一次,儿子偷偷跑出去,差点弄丢)。这些让马林和妻子的关系日益紧张。
做翻译的需要具备什么素质?
扎实的翻译知识、便捷的速记符号、快速的反应能力、强大的抗压能力,这些是当年在大学口译课上所习知的。而在看了这部影片后,“强大的抗压能力”这一点得到放大,并且超出了我的想象。当病弱的孩童躺在病床上痛苦呻吟,医生说出孩子的恶化情况,翻译者不得不同样带着痛苦去转述给孩子的家长。他不是医生,也不懂医学,除了与家长四目交接、尽力让狂躁的对方镇定下来,他很难再说出更多。他也是有孩子的人,他能理解那种疯狂中的绝望,可他不轻易显露出自己的心情,那些糟糕的、压抑的情绪,被他带回了家中,在疲劳的睡眠中消耗,在与家人短暂的相处时间中倾泻。他的妻子再也受不了这种状态,带着儿子到娘家暂住下来。
马林去找妻子,想和她好好谈一谈,但当妻子问他关于他在医院工作的事情时,他一言不发。
痛苦,不是都可以拿来说的,也不是都可以说得出来的。
之后,他的妻子决定亲自去医院看看。当她瞥见整整齐齐地贴在白墙上的画和纸飞机时,她恍然大悟,悲伤涌上心头。
马林总是以“那只是画而已”来向她宣泄自己的疲惫,她非常讨厌那句话,她觉得那是那是在给她筹备已久的画展泼冷水。绘画,对他来说真的就那么不值一文吗?
自然不是。他鼓励孩子们画画,在他们的心中播下爱和希望,并希望他们画下去,就如同希望他们继续坚强地活下去。他不想直接去和孩子谈生死,便通过他们易于接受的方式——画画,来给他们打气,让他们不再感到孤独无所依,他们灰暗的世界里从此有了携着温暖光芒的色彩。
他,做了一个翻译者职责之外的很多事。这是护士对他说的话,可他只是莞尔一笑,那是他想做的事,无关工作。他不是专业翻译,但他配得上“翻译家”的称号,也就是片名,这个本看似普通的身份,却在他身上闪露出了耀眼感人的光泽。能够被称为“大家”,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人格力量更不可或缺,也难能可贵。
没有汽油不能开车天天骑自行车到医院的日子,或汗水淋漓,或因太急而跌落擦伤,曾经如梦魇般囚困着他的心。在死寂的疲惫和伤神的争吵中,他一次又一次提起精神给孩子们讲故事、看他们画画,以及,接受一个又一个孩子的死亡。这些也让我感到十分压抑;作为一个观众,比银幕中的他,更加爱莫能助。
也许早已知道死亡的结局,但始终心怀希望,希望奇迹可以降临到这些孩子们的身上。也许早已明白离别的悲伤,但无法坦然释怀。被通知医院翻译的工作结束可以回学校继续教书时,那种突至的茫然也撞击在我心上;他离开医院来到湖边,望着远方时他噙着泪水的双眼里,我看到融在其中的依依不舍和无能为力。
影片在这里落幕。
我想,成为别人苦难中的一部分,会是他终生难忘的一次精神磨砺;尽其所能去减轻那些痛苦,是崇高人格力量的彰显;敢于直面人生中的艰难时刻并坚持真善美的信念,是马林们给世人珍贵的精神熏染。
P.S "夫妻于XX年离婚;两人的儿子执导了这部电影”,这是我迄今见过的字幕即彩蛋中最精彩的一个,勾起了猜想,还有强烈的敬意——全场鼓掌的感觉,真的让人激动又感动。
2018年6月27日/ 季霖·上海
-上篇(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