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10月13日是世界保健日。每年联合国都要选择一个与公共卫生领域相关的主题,旨在提高全世界人对这一保健领域的认识,借此激发起一项长期宣传活动,促使该领域工作的开展。“世界保健日”期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卫生组织各会员国,都举行纪念活动,推广和普及有关健康知识,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哦?
我吃了一惊
这么多年
抽烟喝酒熬夜撸串都过来了
怎么这节日没有宣传到我头上?
害笔者从曾经的小鲜肉
变成了中年大叔
这中间都发生了什么?
细想起来无非是曾经以为的
变成了现实中的
同样是宣传,保健知识的宣传效果好像永远比不上荧幕上魅力男主抽烟喝酒的潇洒镜头。人们都知道酒喝多伤身,可都喜欢《笑傲江湖》中酒不离身的令狐冲;大家都晓得抽烟有害身体健康,可都为约翰尼·德普的抽烟镜头而陶醉。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从不同的媒介中获取不同的信息,无论这些信息是否是我们需要的。前段时间,笔者重温了《娱乐至死》,这本书即使放到现在书中的某些观点也丝毫不过时。它给我留下的一个深刻印象是:从不同媒介的传媒中获取的信息,往往带来不止于内容,还有内容表达的形式,而从时代上看,内容的形式往往比内容本身影响更为广大。
在石器时代的洞窟里,考古学家发现许许多多的壁画,非常详细了描绘了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那个年代没有文字,人们能交流的,只有语言和夸张的肢体动作,所以那个年代的人肯定围着火堆跳着舞,然后嘴里“呼啦呼啦”的念叨一堆,犹如现今各大原始部落保留下来的传统一样。那时的信息通过肢体动作与嘴来传播。
到了纸媒时代,人类迎来了智慧的高峰。人类的智慧高峰发生在需要通过晦涩难懂的文字进行深入思考的年代。我们现在熟知的哲学家、思想家如苏格拉底、孔子、释迦摩尼等,都诞生在那个年代。不仅仅是单纯活得比我们早,更重要的原因是,那个只有纸媒的年代,作家就如同现在的明星。而人们“追星”的方式便是去看偶像写的作品,去思考偶像写的作品。
而以文字为载体的信息阅读难度是相当巨大的,同时也是信息最全面的,可以沉淀作者整个人生的思考与领悟。这也是为何在美国林肯总统选举辩论期间,无论台上演讲得如何高深晦涩,底下的听众依然络绎不绝,兴致勃勃,因为底下的普通民众已经习惯于从书本中获取信息,所以对再高深的演讲也能“应付”。若放到如今,如果演讲稍微高深了些,大家估计都要低头刷抖音了。
到了电子信息时代,电视、电影、互联网的出现,让信息的获取变得空前便利的同时也变得空前的容易。和从书本阅读获取信息不同,目前最流行的短视频,能把高深的知识拆成若干小段,并且用对用户十分受用的语言来重组知识,最后给用户呈现如此这般的现象:这个我懂了。
而这个过程其实把系统性学习的知识体系打碎,去除其中的系统性与自我思考、消化吸收,把一个看似好理解的话语摆到用户面前。好像看着是对用户的帮助,省去了用户自我学习的时间与精力,但实际上并没有帮助到用户,往往令用户“浪费”大量时间,且容易误入歧途。
这是笔者对现下短视频类知识付费信息的看法。我们在信息社会中面对海量的信息,容易迷失。信息的摄取对人产生一种奇妙的满足感,即使再无聊,人们也能面对电视、电脑、手机不断“摄取”与我们自己毫无关系的信息。比如某某网红出事了,这样的信息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可我们会很容易被吸引并花费大量时间,同时在大脑里存入大量无用信息,导致真正有用的信息因空间不足而遗忘。
世界保健日来了,或许我们可以反思自己,每天熬夜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完成工作,还是为了玩手机。如果是玩手机,我建议立刻停止不必要的信息摄入,在信息过载的今日,只有对我们最有用的信息才值得我们花费时间,而且白天的时间完全够用。若是因为工作,应该想想白天的状态如何?是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还是不经意间又做了许多摄入不必要信息的行为?
戒掉垃圾信息,早睡早起,我们都将在大数据时代过完此生,信息有的是,但身体就只有一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