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一直在乡下度过,农村的生活条件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诸如发臭的旱厕、没有淋浴以及没有下水道。
但很奇怪,时至如今回忆起来,记忆里的童年生活这些不便之处好像通通都被头脑给遗忘了。剩下的只有蝉鸣,夏季的风。闭上眼睛记忆中的童年时光简直像首诗,真是不可思议。
夏季傍晚往往有蛙鸣声。乡下的老房子是一种木质上下结构的窗子。开窗时是把上面的窗子用竹竿支起来,竹竿立在窗台上支撑着。这种结构的窗子可以开得很大,傍晚的微风吹进来连带着嗡嗡的蛙鸣十分惬意。不好的地方是猫常常把竹竿弄倒,窗子也就砰的一声落了下来。
城市里的生活固然方便整洁但总让人觉得少了些什么,又多了些什么。细想之下大概就是少了一些蛙鸣,多了一些令人烦躁的噪音。
城市的生活太拥挤了,到处都是人和汽车,高高的房子也覆盖了天空。人太多就没有那么多空间留给自然了,可偏偏人本身又是向往自然的。好比我来说,听着汽车的声音就会时不时的感到不适甚至反胃。嗡嗡的呼啸声和引擎声,听着声音就仿佛嗅到了尾气味儿。即便是癞蛤蟆也比那些钢铁怪兽可爱的多了(这么说好像有点对不起癞蛤蟆)。
乡下的生活有一些珍贵的东西是无法被还原的。有猫,有蝉鸣,有墙角的藤蔓、有邻居家的青杏。但归根结底还是人和自然的接触。不像城市里,人和人重叠在一起高高的悬挂在半空,没有安全感。毕竟踩在泥土地上,才是千百年来人类熟悉的生活方式。
我觉得在人工和自然结合这件事上,城市远不如乡村。可是乡村又未免太奢侈了。一座村庄可以盖多少高楼大厦,这些高楼大厦又可以分出多少户人家,又可以住多少人呢?给青蛙住的小池塘岂不是更加浪费了。
效率、效率、效率,就好像城市。悠闲、悠闲、悠闲、就仿佛乡村。但是无论怎么样我还是喜欢有青蛙叫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