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就应景的来聊聊孩子的教育问题。网上经常有人说,“没有差学生,只有差老师”。我不同意这个看法,这个看法只是从家长的角度片面看法。
我不否认,现在当中确实有个别或是少量的能力不强,职业操守也不好的老师存在。但是我相信绝大多数老师还是认真负责的。如果非要给个说法,我倒是认为没有差学生,只有差家长。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同样一个班,同样一个老师,但是教出来的学生确实千差万别。如果说,学生们都很差,或者是都非常优秀,那一定是老师的责任;如果学生结果各异,就不一定是老师的责任。
至圣先师孔夫子有弟子三千,其中只有七十二贤人。你能因为有两千多位没有成才或是成就一般,就说是孔夫子教的不好吧。
再如中国男子足球队,一直冲不出亚洲(2002年曾经侥幸冲出一次),换了无数教练,德国、西班牙、南斯拉夫、英国,大牌教练请个够,最后把世界冠军教练里皮都请来了,依然没有成功。
我们习惯性让教练背锅,不行了就换教练,但是世界顶级教练都不行,这就真的不是教练的责任了。怪只能怪队员们不努力、技术差。怪就怪体育总局和足协领导的不专业、不负责。
同理孩子成绩不佳,就简单的说是老师水平差或是不负责吗?我这么说,并没有为老师开脱责任的意思。孩子成绩不好,老师肯定有责任,但是不是唯一责任,更不能是主要责任。
主要责任是谁?当然是学生自己和家长了。
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终身的老师,是孩子能否成功的第一责任人。
我想大家一定听过孟母三迁和孟母短织的故事,孟母为了给孟子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环境,不惜三次搬家。孟母看到孟子逃学,为了教育他,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把织了一半的布匹剪坏,来告诫孟子不要半途而废。优秀的孟母成就孟子成为亚圣。
西汉·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孟子生有淑质孟母三迁,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这样的故事古今中外还有很多。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或是一对优秀的家长。
我们也听过很多失败的案例,高英培老师相声里讲的“坐地炮”妈妈溺爱孩子,把孩子送进监狱的故事,很多家长一定还记忆犹新。我们经常说,每一个熊孩子背后一定站着一个或是一对熊家长。
很多家长自己不努力,把希望都寄托在老师身上,把理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是不负责任,也是不可能的。
很多孩子在学校本来很好,可是一回家就变了,为什么?因为家长不配合,甚至是起到反作用。孩子要学习,家长却要看电视、玩手机,甚至打麻将,你说孩子能学进去吗?
家长如果希望孩子成才,就首先自己要配合,要做好。
三、家长的成就就是孩子的起点
很多家长都有一个误区,每天都在叫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什么是孩子的起跑线,不是上早教课,不是上各种补习班。
而是家长如何做人,你的价值观就是孩子的价值观,身教重于言教。你努力的结果就是孩子的起点。你自己一事无成,又怎么可能希望孩子可以成龙成凤。
我的孩子很优秀,四岁获得基尼斯最小画家认证,五岁办个人画展,被包括央视在内的多家媒体采访报道,上学期间获奖很多,现在英国读书。
除了她自己的努力,我觉得我自己也是做了表率。我工作十几年后考研考博,一直陪伴孩子学习成长。家长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你自己都不上进,让孩子怎么看。
我一直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对孩子付出多少,你的孩子成就多少。
没有差的学生,更没有差的老师,只有差的家长。
如果你真心希望孩子优秀成才,先从做一个积极向上的好家长开始吧。你的努力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你的成就就是孩子最高的起点。为了塑造优秀的孩子,家长从自己做起。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立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