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网络传播什么内容都有,说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学生女子,为了快活找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发现自己怀孕了,竟然告老人强奸,最后索要15万,大家说该不该给 ; 一个女同学买了20粒避孕药,磨成粉放在室友的饭里,竟然是为了同学将来不孕不育 ; 一名老婆婆和儿媳撕逼起来,原因是老婆婆不论是什么时候都要来儿子房间看看儿子,看他是否盖好被子,有时候还要搂着儿子睡觉; 一位骑三轮的老妇人摔倒了,警察过来搀扶她,过了几天老妇人家人来说警察撞了她,幸好路边有监控 ; 一个老人住在十七楼去世了,邻居竟然不让使用电梯把老人运下来,最后家人从十七楼把老人抬了下来。凡此种种事情不胜枚举,我们在想如果不是新闻为了博眼球,那么此类事情这么高频率发生,说明了什么?是我们三观尽毁?还是我们的人性发生了根本转变?谁能告诉我?
自然很美好App随着经济时代的迅猛发展,我们现实生活正一点一滴地发生着转变,更多的人为了家庭福利而奔忙奋斗,没有时间教育下一代或正确教育下一代,更有人自私自利到极端利己,一切以自己为中心,教育孩子任何事不能吃亏,自己不能吃亏。中化传承的美德一点都不在顾及,一味地把自己放在了至上的位置,就像如今的美国至上一样,当时看好像你得到了一点利益,我想最后损失的一定是自己,最起码我们在道德层面上已经是落了下乘。
家庭如此潜移默化的教育结果,就是孩子自私自利不再顾及他人,没有了规矩也没有了传承。如果一个小孩子没有人教给他良好的习惯和有关的知识,他必定是愚昧和粗浅的。如果一个大人没有教养,孩子肯定也不会成为有教养的人。如果一代人都这样做得话,那就太可怕了,那就是亡国的前奏,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记得儿时五六岁的时候,第一次跟父母去承德百货大楼。第一次爬楼梯,觉得特别好玩,爸爸妈妈只顾看琳琅满目的商品,没有注意爬楼梯玩耍的我,结果我不知不觉就跑下了一楼,当时感觉天是两层的,看到了另一番天地,我就跑了出去,这下坏了,我发现迷路了,幸好碰见一个戴草帽的中年人,他耐心的询问我家长情况,还记得路吗?我竟然记得姐姐上学的承德医专,并成功地指引他把我送到了姐姐的宿舍 ; 还记得当年路上的警察和蔼可亲,那个时候我们出门家乡都会告诉你,有什么问题了去找警察,那是多么踏实的信赖啊,只有亲人才会这么做的。
六月初去日本,一共三次问路,两次日本人把我们送到目的地,一次送到路口并指明目的方向。我就在想了,我们自诩为文明古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美德传承,可是,如果问道问到我们头上,我们会比她们做得更好吗?抛去中日恩怨,抛去中外差异,我们不一定比她们做得更好。所以美德教育不分民族,也不分过度,在于文明素质,在于自上而下的教育传承和重视。
有点跑题话说回来,针对我们目前出现的社会扭曲现象,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传统美德缺失了。
所谓的传统美德,说白了就是“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这也是中华美德的精髓。
“修身”,是指修养身心,修身的具体行为表现日常生活中就是择善而从。修身的本质是一个长期与自己的恶习和薄弱意志作斗争的过程,时时克制检束自己的身心言行。修身最切实的办法就是择善而交,通过善友相互勉励来增长德行,培养志趣,用最朴实无华的态度切磋关于仁爱的学问,齐家治国最根本的还是在修身。“齐家”,是指家庭应具备的美德。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和万事兴”。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治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为人处世之道。处世美德包括职业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内容有:精忠报国,勤政爱民,秉公执法,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讲求公正,礼貌谦让,公平交易,尊师重教,勤劳敬业,救死扶伤等。
只有把我们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了,我们的社会现象就会变好。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良好的家庭传承,需要社会榜样的力量,需要加强道德教育。加强社会法制规范,提倡诚信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还社会澄明。同时,我们要提高造假者、道德败坏者的成本,让他倾家荡产 ; 对道德败坏者,记录在册,被社会群体监督 ; 让自私自利者羞愧,被人鄙视唾弃。
不止是为了“噱头”
网友评论
第四段倒数第三排第八个字了是个错别字😂 😂 😂
建议您段落短一点,读起来更轻松,更容易抓住您的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