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周围还剩多少人在玩啦,作为佛系玩家,还木有卸载咯。(在游戏里追星呐…)
玩游戏依然是有强迫症,嘻嘻,不如一起看看那些成功引起本制作人注意的内容。
收集物品和漫步道具
玉如意——如意如意,如我心意
看如意的形状,长的像不像你用的痒痒挠呢?
《晋书》记载:王敦“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边尽缺。”
唐代诗人李贺《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诗中有:“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之句。
当时如意的功能主要是用来搔痒。
如今常见的是作为工艺美术品的如意。以清代为多,明代亦有,但已比较少见。
青玉凤蝠如意,清,长42.7cm这件清宫旧藏如意为青玉质,如意头灵芝形,上饰蝙蝠衔符节,配以灵芝纹。柄部修长弯曲,拱面上浮雕凤纹和万年青等图案。
如意的品类有珐琅如意、木嵌镶如意、天然木如意、金如意、玉如意、沉香如意等等。
宫廷玉如意使用的原料多见有透闪石、翡翠、蛇纹石玉等。图案种类常见的有吉祥图案和人物典故。
清代宫廷中如意作为重要的礼品,制作精美、原料珍贵的玉如意更是珍贵。从记载来看,祝寿贡品中,可以经常看到如意的身影。
康熙年间,如意大量出现在皇宫。到清末溥仪时,如意仍是皇帝与后妃们的把玩之物,有吉祥、顺心之含义。
面具——回头率绝对高
本来这件,在制作节目的时候并没有引起注意。结果在城市漫步中,帮忙给别人买有当地特色的纪念品时,设计的剧情选择了这个面具。(我才不说在大明星的漫步里)
然后我的脑回路竟然跳转到这件“土家族木雕傩戏开山莽将面具”。
土家族木雕傩戏开山莽将面具它是少数民族的文物,年代为清代。傩戏起源于原始宗教,后来在这种祭祀活动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民间的戏曲艺术,开山莽将的形象正是这种双角直立,怒目圆睁,獠牙狰狞的造型,有很好的威慑作用。
它在上海博物馆的少数民族文物展厅,里面还展示了各个少数民族的日常服饰,有代表性的生活用品。这样的展示可能在其他博物馆是很少见的吧。
城市新闻
看到这个场景的最醒目元素,第一句想说的是:这是仿制文物的拍卖??毕竟铜奔马可不能随便拿来“亵玩”。
言归正题,这个眼熟的文物真身是著名的“铜奔马”,还有“马踏飞燕”等比较有文艺气息的名称。
铜奔马 东汉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
这件奔马出土于甘肃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表现了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越飞鸟的刹那瞬间。全身的着力点集注于超越飞鸟的一足上,展示了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
铜奔马是按照良马式的标准去塑造的,集西域马和蒙古马种的优点于一身。
你没有看错,它确实是中国旅游的标志。
制作拓片
一眼就觉得设置的场景是在给画像石一类的文物做拓片。
这绝对是一项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技术活。从拓包开始,选择的质料、包裹的内容物,扎拓包的大小;再到纸张的选择,细节上各个环节的时间控制等方面都是有大学问的。
简单来说包括了下面这些内容:(参考《浅谈拓片技术及其制作方法》及部分切身体验)
使用的工具有刷子、拓包等。
打刷、墩刷: 打刷又叫 “砸刷”,是上纸工具。两者各有不同作用,一是为拓印碑石墓志时用的,另一种是拓印小件铜、玉、甲、骨等器物。
棕刷: 又称 “平刷”, 也是上纸工具。棕刷型号根据拓印器物的情况确定。这种刷子用来刷平拓纸, 赶走空气使纸与碑(或器物)面密合。
拓包: 一般两个。用细腻平纹棉布包棉花或秕谷(只体验过包细沙),扎紧成大蒜形,上端棉布捏紧捆扎,下端形成扁圆状,拓包基本就完成了。一个沾墨汁, 另一个用于调节拓印拓包上墨汁的干湿浓淡程度, 均匀墨色。拓包的大小根据所拓器物尺寸确定。
所需材料主要有宣纸、墨汁等。此处就不详述了。
拓片上纸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湿纸,一种是干纸。
干纸上纸法,按需要选择稍大一些的拓纸(有经验丰富者认为大出三分之一),用笔蘸白芨水将纸逐步浸湿,再用棉花轻轻按之,使纸与器物紧贴, 再用打刷按顺序拍打,到纸入字口(针对铭文的拓印)或纹饰为止,再改用平刷操作,纸就上好了。
另一个重要步骤就是上墨。上墨须先掌握纸的干湿程度,待纸由青色慢慢变成白色,纸在将干未干之时, 用扑子轻轻拍一遍,以淡墨盖住纸地,使文字或纹饰显出,待纸完全干后再扑二三遍。循序渐进,层层加深。(自己也是学习了,心急必毁)
上完最后一道墨,待其干后,由上而下再行揭下。
与传承文化相关的“节目”
看到这里,想到了之前很受欢迎的传统手艺纪录片。安利几个不算广告吧,其实自己看过的也就两部。
《寻找手艺》应该是2017年比较火的同类型纪录片了,即使被电视台拒绝,在B站确实真的火了一把。豆瓣8.8的高分,199位民间手艺人,可能之前根本没有听说过的手艺,也在这里被重新认识。
《手造中国》其实是在双十一的时候看到某平台《过完双十一,来吃官窑土》的推送,点进去一口气看完的。5集的浓缩,以成瓷工序为主线(水土、器度、画心、守艺和薪火五集)。从原料开采到烧制成瓷,带你了解景德镇陶瓷匠人们的手艺。
其余的没有看过的此类纪录片还有不少:《百心百匠》、《大国工匠》、《留住手艺》、《我在故宫修文物》……伙伴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食用啦!
其实仔细看,一些新闻、综艺、纪录片等等所设置的主题都和社会中的现象有关,自然之美、人们对兴奋剂、自闭症、垃圾分类与环保事业、娱乐圈的一些事都有所涉及,这可能也正是它“超现实”特点的体验吧。
印象最深的是有两期是关于男性在家里不做家务的节目,拍摄完成三颗钻之后下面的评论里有“看了节目,我那八百年不干家务的老公居然干活了”“楼上,我也是”。看见的时候真是笑出声。
PS:最后祝还在玩游戏的宝宝欧气爆棚,适度消费。不管入坑出坑,开森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