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慧和轩:原广州太阳新天地维波楼6号馆,现同时授牌为日本小原流花道广州支部。
维波楼6号馆,以老家具为主,主要为明清时期民间古家具,有的物件一百多年,有的六七百年。由哈维、小波老师花了三十多年抢救、修复和保护,并重新投入使用。主要展示传统和现代、东方与西方空间艺术审美新形式和体系,主张"艺术于生活"的生活方式。在维波楼系列生活艺术博物馆中,6号馆以"美学学堂"为主。
日本小原流花道,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三大花道流派之一,至今一百多年。日本花道起源于中国佛堂供花,流派众多,却各有特色。小原流花道广州支部,由旅居日本习花二十多年的杨玲老师创办。杨玲老师师从日本各种风格的插花名师,是花道大师川濑敏郎的《一日一花》、《四季花传书》指定译者。一直致力于花道培训,希望对花与美的心灵语言注释花道的精髓。

百年
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模样?
是人的一生,一辈子
抑或是爱情最好的样子?
还是有故事的器物
浸透着岁月的古雅?
又或者是那积淀与传袭的精神
在某一个瞬间与心灵的触动……
如果
在广州"慧和轩"遇到,
你愿意以怎样的形式开启一段对话?
是去遇见,
又或是,为自己推开一扇
通往探索老家具与花道的美学之门?
这个世界上,通往美学之门有千千万万种,总有一扇,需要自己去主动推开。
当我推开这扇美学之门,"老家具"与“花道"之间的邂逅与对话,于我看来,是"慧瞻百年 和而不同"。

慧瞻百年
慧瞻百年,因为器物,更因为器以载道,师以有道,且生生不息⋯⋯
器物的日用之美是一种日用之道;古家具的修复再用,将器皿的实用功能和审美标准达到与自然和谐融合的高度统一,将其艺术生命再一次进入当代人生活中,也是一种道。
百年器物在并不多见的今天,对我们的触动,远不止那静处虚室时散发出的美感,有人文精神;有高速发展下,对于遗失情感的满足。如小时候,我们用过的东西舍不得丢,值不值钱无所谓,最主要是留个念想。
花道首先传递着的也是道意,是培养人的身心和谐、有礼。这种通过花进行情感创造的表达,是用线条、颜色、形态和质感的和谐统一,来告诉我们追求“静、雅、美、真、和”的意境。
而哈维小波老师三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定;杨玲老师二十多年的专注。她们身体力行践行着的这些精神,亦是一种师道的执行。
当道器之间遇见,所迸发的智慧之光,原本也是百年好合,惠泽自身。其美,更不可言喻。

和而不同
美与艺术是相通的,从抽象的角度来看,艺术的东西或多或少也是相通的,至少有联系,这是和。然而,每一种艺术又有其独特。
古雅的老家具看似艺术于生活。细读每一个物件上的图案,是古人们将其生活趣味、人文倾向、文化品位和地方民俗、传统习惯融合在一起,将饱含气韵心神的用具器皿恰到好处地融入居家场所和日常生活中。其摆放,是用西方的功能设计与东方的留白相结合,间空调和或冲淡一部分的繁缛,成就了整体空间的无言之美。
我想,如果物件会说话,它们一定会为你推开时光的大门,向你讲述古人们的胸臆之气和那些年发生的故事……

插花,是生活于艺术。将美的创造与欣赏融为一体,在平淡生活中注入一种创造性与仪式感。用心体会,也是在枝条取舍之间,删减多余,在与花的对话过程中,教会我们生命的极简、柔软与滋润。
然而,美又与位置有关。插花很讲究位置之法,其比例、角度,在体量、线条,色彩与季节搭配中,蕴含着自然和谐,与老家具的"间空"一样,成就了花作与空间整体的和美。
想起《红楼梦》贾母中秋赏月时,特意让吹笛的乐师站在远处桂花树下吹奏,听那悠悠扬扬的笛声,在天高夜白,花香暖酒中,由远及近,让人肃然起敬。
所有美的东西,何尝不是异曲同工。

品读老家具的古雅,品赏花中意趣,我忽然了悟到:形而上的"道"始终贯穿于形而下的"器"。"道”是抽象的,精神的;"器”,则是具象的、日常的、器物的。
无论是老家具的修复一新,还是插花,都是将其赋予新的生命。当这种生命以艺术的形式再一次进入生活中,并对人们产生影响时,也许它们是平凡的,但正是平凡的日常中蕴含着的精神,才有触动人心的力量。
人容易被美的东西感化,在我看来,因为美的东西,总是感性的,它带动人的所有感观情绪。而美源于生活,源于对事物的审美感知或体验。

当我推开了这扇美学之门,去研究它、触摸它、感受它,就像慢慢的呷上一口老茶一样,低头品味,不一样的惊喜,一点一点,从看到、对话、相伴,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走向美⋯⋯
雅室何须大,方寸之内,巧善为之,亦可令丈室纳沧海、尺案见桃源。
愿每一个踏进这扇门的你,看到时,如同"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