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若说知己二字,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星河里,早有诸多各异的繁星。从古而今,自顾自地璀璨纷呈,或远或近地交织在一起,静静聆听着过往世人于他们的闲话闲说,倒也落的自在,全然一幅隐者面貌,无意世人评说,且就做各自的知己。到如今,关于知己的诸般故事和传奇,也被孤独的文人墨客一遍遍地重述和塑造,在街头巷尾,在山野村庄,在舞台演剧,层出不穷——安慰自己,也安慰世人。但就其实在的内质,在我思来这是始终不变的,世人对他们的重述和再制,丝毫不会对他们产生影响,本真自然都在。
就如同不断翻拍的《四大名著》,你得明白,不是什么事物都是能够被超越的,因过度商业化而有失偏颇的改变,人们未必就会买单。譬如说吧,三国《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你煞是换一百个人来讲述,找一百个演员来表演,再转一百个舞台,怕也离不了以“结义”二字为主题吧。倘若离了,我估摸着也是败在“重述”的形式上了——这一点大抵只能归咎导演和编剧了。说到此处倒是不得不提提李安,他将扬·马特尔的小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改变成电影《Life of Pi》,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发挥了作为“导演”最重要的“改造与重建”之作用,将人性与兽性、灵魂与宗教的关系诠释地淋漓尽致,这也解释了其高票房并非媒体炒作。
二、
我自打小长在农村,能够供我涉猎的课外书自是不多的,是故对于各种知己的典故了然不深,多也是源于历史书和电视剧了。桃园三结义自不必说,这是典范;语文课上倒也曾说过李清照与赵明诚,志趣相投而两情相悦;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似是开始听古典音乐那时知晓的;近来了解的只能归于顾贞观和吴兆骞了,其中的《金缕曲》二首,实在令人感动和慨然。当然关于知己的故事,此不必赘述,人生百度,转折回环,其内里已然早在你我心胸了。在见过那么多人,处过那么多事,去过那么多地方之后,也渐渐深陷“千金易得,知己难求”的窘态,大有一番愤懑登高以舒胸臆并高呼“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的形态,直欲脱出俗尘的樊篱。但是随着现实生活对我的教化,我也逐渐地被理性了。所知一些不能,所知一些不可,所知一些不愿,在走南闯北的一些人的脸上,我渐也看得出几分颜色了。
犹记得初中历史老师跟我们说的一句话,“年轻人决计不能愤世嫉俗!”,到如今也仍是犹如醍醐灌顶,振聋发聩,不敢稍忘一刻。每当有不如意事,心绪上总有一些愤慨的苗头,我总会想到这句,想到我的历史老师——年来已过半百,任教历史多年,对古今中外数千年来的沉浮跌宕、阴谋恶诡,了然于胸,如数家珍,却仍是一副清风随意、笑傲江湖的气度,实在是教人佩服不已。
数来寒窗一十七年,加上历练的这几年,倒也认识了不少朋友。诚然,此中多是泛泛之交,只相关与一些利益,深交者无多。但若一人离乡背井出外供职求生,或多或少,或深或浅,他总是需要一点心灵上的慰藉和寄托吧。人都是从猴子长成人的,群居而生,每个人都需要朋友,不可能离群索居,隐然世外。诸如陶渊明一般,在如今的我看来,这都是不现实的。于是乎,我们在成人之后,开始走向社会,发现所谓的“知己”竟然是一种极其稀缺的奢侈品!稀缺说明市场供不应求,奢侈说明价格昂贵,如此都可见诸于古代文人的一些诗作,譬如这几句: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清·曹雪芹)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唐·孟浩然)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陈刚中)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鲍蓉)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明·冯梦龙)
三、
于是乎,在心态渐转平和之后,我便开始审视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分析其中每一类关系的成分比例,观其是否合理和均衡,并权衡与每个人的结交成本和维持成本,以最优化人际扩展和规避泛滥社交。当然,这个在你听来可能会觉得不舒服——不就交个朋友吗,至于这么算计吗?我虽然不否认这当中有一定的功利性,但在我看来,你若想构建一张使用高效、关系稳定、成分均衡、成本合理的人际关系网,这以上是你一定要做的。而且我也不将其看成算计,而是考量和计划。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你有两个朋友,一个是酒肉之交,一个是职业精英,在同一天约你,你会作何选择?我想这个不用我讲,大家心里必早有答案,因为这就是人际当中的效用问题。然后,对于职业发展停滞不前的你肯定说,我当然想认识更多的职业精英啊!对于远在异国他乡而了无旁助的你肯定也会说,我也想认识更多的朋友知己啊!但是糊涂的你几曾思考过——为什么我认识不到这些人?关于知己,你可想过为什么要得他,你该如何去得到他,得到之后又该怎么去维持他?可能你会说,有那么复杂吗?事实是真的有那么复杂,所谓的“心有灵犀”和“一见钟情”,生活中你可见过几次?这是小概率事件,几乎万中无一。
物理老师说作用力是相互的,品德老师也说欲取得他人尊重必先尊重他人——我怎么想怎么都觉得这是强盗逻辑。但纯粹的从心理上来讲,你要得到一个知己,必先成为他的知己——这个从对方心理上的愉悦和接纳来说是行得通的。 既然如此,我们姑且退而求其次,来谈谈怎么才能成为他人的知己。
四、
古人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言下之意便是,为人者能够知悉、认可并接纳自己外在体现和内心索求,是诚然可贵的。所以我时常在想,一个连自己都不能基本了解的人何以能得到一个透彻你内心的知己?
所以,这成为他人知己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至于到底如何才能真正了解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效果也是参差不齐,但在我看来最简单的莫过于对比。拿同一件事情或对同一个人进行评价,对比一下你与其他人的看法,结果自当分晓,当然这几个最好是来自于不同职业或阶层的人。其实,这所谓的了解自己就是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从性格、三观、道德感、美感、职业诉求等方面来诠释自己的内心世界。再有一个方法,就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比如家人、同学、同事对你的评价,尤其重要的是家人和HR对你的评价,家人的对你的了解全面、透彻,HR对你的了解准确、理性。所以不能闭门造车,而应该多与来自各阶层和职业的人沟通,交流想法,时刻跟进变化——了解最新的自己。
在了解完自己之后,这第二步便是理解自己了。可能有人会说,了解和理解不是一个意思吗?当然不是一个意思!了解仅是指知道一件事情的面貌,理解则是明了一件事情的内在道理并认可它,分别便在此处。其实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更合适的术语来描述,那就是悦纳自我!我们看看心理学是怎么给它定义的吧。
悦纳自我是指个体能正确评价自己、接受自己,并在此基础上使自我得到良好的发展。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接受自己的全部,无论优缺点还是成败;第二,无条件的接受自己,接受程度不因是否做错事情而改变;第三,喜欢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有愉悦感和满足感。
心理学的专业论述比我说的有道理多了。总结一句话,一个人若不能诚实的接纳自己,他便不能打开胸怀,去接纳他人,而他人也不可能走的进去。
《孙子·谋政》有云: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在厘清完自我的问题之后,这第三步便是要研究对方的问题。这其实就是把前述关于自己的“了解和理解”转换成关于对方的“了解和理解”,本质并无二致,此便不赘述了。
说到此处,我想说个略显非主流的例子。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喜欢上一个人,你会把他的空间、博客、微博通通看了个遍,也会问及他身边的一些同学朋友,企求从中发现一些有用的信息,比如兴趣爱好、星座生日等,以指导和帮助你了解他或追求他。还有,就业指导都会告诉你,在去面试之前一定要对这家公司和你应聘的职位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其道理同出一辙。
最近网上有这么一个笑话,传的比较疯,大概是这样说的:
女: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男:为什么这么说?
女:我明天不吃饭了,去打你经理一顿!
男:为什么要打我经理?
女:我就知道你不爱我了!你都不关心我为什么不吃饭!
男:……
女:……
男:受不了你,分手!
笑话归笑话,要是发生在你身上,可就不好笑了。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讲,这是因为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通俗的说就是双方对彼此了解不够,更没有及时沟通以交换想法。就如同你是一个卖菜的,你能高价忽悠买进的人可能就只有学生和青年了,对于家庭主妇——我奉劝你还是省省吧,免得招骂。
五、
在完成了对自我跟对方的基本认识和客观评价之后,俨然也还不能成为知己,因为还需要一个最为核心的要素支持——共鸣。这就是我们讲的第四步,寻找并最大化彼此共鸣的引爆点。一曲《高山流水》,便是最好例证。相传在战国时代,俞伯牙探亲回国时,在汉江边弹琴钟子期正巧遇见,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因志趣相投,两人结成至交。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遂摔琴,终生不再鼓琴。几千年来,传之不绝,自称千古佳话。倒也在网上看了不少此类主题的文章,关于知己的各种描述、渴求和赞美,层出不穷。诸如此类,“只一个眼神,我就知他什么意思了”,“她那一挽青丝只消一甩,我便知道我要遭殃了”,“我们的来往的信件都很简单,只几行字,或者几个符号,便似是把彼此心里的要说的,都一展无遗了”。
这倒让我想起在公司实习的时候,当时正值寒冬,我在一个公司的论坛上发了一首唐诗,温飞卿的《商山早行》,还配了一幅水墨。以下便是当时的几句纪念: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八日,因已近末年,将是新年时候,虽家在惠城,犹不减思乡情重。故于星期八论坛发飞卿诗一首,以抒心意。谁料想,一同事见之,便引诗情至,出句对句,虽无平仄节律,却也有趣非常。始知其多才,便纳之以知己热情。 ”
友:霜色一如梦,良景应不同。
吾:秋寒侵帘月,归乡露几重。
友:窗棂映台色,可怜白发生。
吾:商贾催野渡,烈酒送孤鸿。
…………
到如今想来,仍是满胸暖意,你该怎么去描述这样一种情绪?一直停留在帖子的页面,在出句后不断的按F5刷新,企求能马上就能看到他的对句。等他回复了对句,我又一轮继续苦思冥想,该如何出句。然后,循环往复,那一种情绪和心念,是怎么也不会断绝的。
甚至在实习离开公司,我们仍在原帖子上续对,没错,就是这样一种共鸣,经久不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