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地处淮河南岸、大别山北麓,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从这里横过,加上位于中部,造就了这里兼具南北、地接东西的独特风土人情。
虽行政上属于河南,但无论气候、地貌、物产,还是方言、饮食、风俗都与河南的代表性的中原特色迥然有异。
以至于我在电话中聊起家乡话,周遭的听者集体表示了惊诧,无奈,我只能再次像祥林嫂一样重复多次的话:我是河南的,但我们那儿不吃馒头、种的也是水稻、不说“中”……
家乡的这种地理位置造就了这里独特的物产,儿时三天两头往山上跑,很多东西信手捻来。
长大后,为生计奔波,一年也难得在家呆上十天半月,上山更是难得,加之环境的变迁,很多东西渐变模糊,今天突然回忆起来,就记下儿时吃过的野果。
1、毛葱
春夏之交,田坎山腰,随处可见,儿时放学上学路上、放牛的间隙,总会大把大把的抽这种植物,剥开外皮,里面就是可以吃的芯,一长条状如棉花的东西,入口是一种软绵的清甜;
毛葱.png
2、芽碰
听起来很怪的名字,一种带刺的灌木状植物,属于蔷薇科植物,其实就是野蔷薇抽出的嫩芽。掐下它在春雨之后长出的嫩嫩的清苔,剥去带刺外皮,就可以享用了,嚼起来一股清甜。
芽碰.png
3、秧泡
上面这个红色的果子,味道更甜美一些,有点像草莓,但和草莓的味道差别甚大,味道也很独特,名字一样奇怪——秧泡。
秧泡.png
4、蛇泡
这个跟上面的“秧泡”很容易混淆,大家说这是蛇吃的,不能吃。如同妖艳的诱惑,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是我们小时候嘴馋得不得了,也偷偷吃过不少,吃完啥事也没有。
蛇泡.png
5、糨子
我们当地的方言叫糨子,学名现在也没搞清楚,在其他地方也没见过,这个可是我们小时候重要的玩具,每逢七八月份,糨果成熟,颗颗饱满,摘下,用竹签插在上面,就成了伙伴们最好的玩具,用力一搓,就可以在地上或桌子上旋转起来,还可以变换了正转与倒转。用它榨成的糨粉,是夏日里的一道美味凉菜。可惜,小时候吃不起这个,老贵了......
糨子.png
6、灯笼果
现在叫“菇娘果”。没有成熟的时候它是绿色的,非常硬。我们会把它摘下来作为“弹药”,相互扔着玩儿。等到夏天它熟透了,就是笼在轻纱里的一种美味,外表有一层皱巴巴的皮,里面是一个光滑的黄颜色的果子,一口咬下去酸甜的汁液瞬间涌入嘴里,好吃得停不下来。
灯笼果树.png灯笼果实.png
7、毛楂
其实就是野山楂、蔷薇科、酸酸甜甜的,这东西越吃越饿。
毛楂.png
对于当年不知道什么是冰激凌、巧克力,几乎没有零花钱的我们这些孩子们来讲,他们就是我们当年最好的“零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