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特辑芳草集谈天说地
50、七弟兄【洛河源家事】

50、七弟兄【洛河源家事】

作者: 亚宁 | 来源:发表于2023-11-16 06:04 被阅读0次

前面介绍过,康喜义老伴郝氏因病去世的早,留下了七子三女。按《康家族谱》所记,他们分别是康明才,小名富贵;康明德,小名富生;康明章,小名招财;申玉山,蒙名蒙克巴音;康明堂,小名聚财,字生胜;康明成,小名跟财;孟保山,小名存住。三个女儿分别是康春花,康开业,康兰花。

最初的时候,康家弟兄排行不计入送出的两个。后来,在父亲康喜义的要求下,又把送出的两个儿子,归到了行列中。老四申玉山一夹塞,原来的老四老五次序顺延。这便是上面所排七兄弟的由来。只是多年的习惯,加联系的频繁与否,后人一直按老顺序称呼。

正应了古话,一娘生九种,康家弟兄七人,性格大异小同。康明章有一回给小女儿康秀莲总结说:“你大佬是个心明眼亮的人;你二大慢性子,马大哈;你四大心胸大,创业办大事的人;你五大心眼多,小怪物。”这几乎是给几位老人画了个漫画像。只是少了他自己和两位送了人的兄弟。

要说康家七兄弟中,最倒手的是老五康明堂。他闹革命之后,前后三次被抓,每次都多亏了弟兄的帮忙,才化险为夷。对于第一次和第三次,我们前面有过交待。第二次在此做一下补充。

解放前的吴起,还在国共合作期,就已经成了红色苏区。在队伍中干了几年的康明堂,由着父亲给作主成了家。婆姨是当地人,受得好苦,却没有文化。作为地方上活跃人物,加上性格好动不好静,事事都爱热心参与。这一年,他却因一件事,挨了老父亲一把掌。

那是秋日的一天,他在戏台上正唱戏,演的是《小姑贤》中的老梅旦。杨青村里有人来喊说:“康区长,你婆姨生娃娃呢,不好生。你大让你赶紧往回走。”康明堂正在兴头上,没当回事,只说:“生个娃娃,又不是头一个,我回去能干啥。等我演完戏再回个。”

康明堂演完戏回到杨青的家里,天已经黑了。他一进院门,迎头和父亲遇在了一起,还没等说话,头上被重重的抽了一把掌,跟着便挨了一通臭骂:“王八蛋,你还叫个东西呢,家里都死了人了,你给我还演戏演的不回来。你还叫个人呢!”

从窑里跑出来的康明章,把老四拉到一边说了家里的情况。原来,就在他演戏的时候,婆姨因为难产,大出血死了。康明堂咋也想不到问题这么严重,蹲下身子哭了个悲痛欲绝。

康明堂头一个婆姨叫白芝英,夫妻俩一个闹革命,一个在家种地。两人的感情挺不错,不几年就生了三个女儿。有一天,康明堂回三道川办事,路过杨青,偷跑回家里,催着让婆姨赶紧给弄点饭吃,说把他饿坏了。

饭做好了,刚端到炕上,康明堂还没吃几口,院门就被撞了开来。进来的是张家的几个马兵,凶神恶煞把他给堵在了家里。逃已经不可能了,他干脆坐在炕上,纹丝不动,继续吃饭。白芝英早吓得哭成了一堆。

康明堂被抓了后,张家放话说是要杀头。这可不是说怕怕,几个哥哥都急坏了,没敢跟生了重病的老爹说这事,只是一块相跟着去求老张六。张六口气阴阴地说:

“我救了你们全家,给你们地种,现在反过来反我。我不杀人等甚。知道来求我了,想活命,行。你们给我从杨青川口到川掌,写个万人保证书再说。”

“六爷,我们都不识字,你说这万人保咋个写法?”康明章琢磨着问。

“用一张大纸,先申明,你那兄弟保证再不干游击队了。后面,每一个签名人都要摁上手印印。杨青川里的人少一个签名都不行。”张六对自己的想法来了兴致,临了不耐烦地说:“还站着等甚,赶紧去吧。”

万人保只是一个说法,整个杨青川的人也没有那么多。康家弟兄几个只好照办,把杨青川住的人家都求过了,红手印在一张弥补起来的长麻纸上,密密麻麻,差不多有几百个。康明章拿上保证书给张六送去,这一回张家倒是没为难啥,把康明堂放了。只是,他前脚被放出来,后脚连家都没回,又跑着闹革命去了。

话题再回到婆姨难产大出血死了,又给康明堂生了个女儿。这个娃当天送给马寨子的一家人,听说没过多久生病死了。康明堂常年在外面忙,没办法,把自己的三个女娃,都留在了杨青,交三哥和三嫂给拉溜着长大的。

后来,康明堂续娶的婆姨叫武配兰。她原是国民党一位司长的姨太太,还是一所学校里的小学教员。解放之后,这位落魄的司长,因为没有太大的罪恶被释放,因为争老婆,还和康明堂上了一次公堂。新政府采取尊重妇女意志的决断。武配兰在堂上说:

“那时候我还是个师范的学生娃,你是强行娶的我,后来对我也不好。这么多年,你书信没有,我以为你死在战场上了。你还是找那几个老婆去吧。现在我和康生胜(康明堂)结合,这是我的选择。”

当天的公堂上,武配兰先后在两个手续上摁了手印。一个是和那位司长的离婚,一个是和康明堂的结婚。从此,新妇夫俩的关系有了法律保障。只是,他们先期没有孩子。康明堂写信给三哥康明章,让把他的二女儿送过去。

康明章按约定,把家里养大的老四的二女儿给送到了银川火车站。康明堂事前也没说,领着老婆到车站去接人。武配兰怀疑说:“你从来没说自己有个儿子,咋突然就去接儿子去?”康明堂说:“见了你就知道了。走。”

果然,那一天康明章送过去的是个十几岁男孩子,这让不生养的武配兰大喜过望。回到家里,直把这个儿子当宝贝。过了几天后,疑问出来了。她发现这个小子说话,举动,还有穿衣裳,都像个女娃娃。

“老康,我咋看咱娃咋像个女娃子。”背地里武配兰问。

“你看像女的,可能就是个女的吧。”康明堂笑笑的敷衍了一句。

真相很快大白,这个假小子是女扮男装的一个女娃子,因为从小喜欢留个小子头,穿衣服也多仿着男娃的式样,这才弄了一出子以假乱真。这一切,要说康明堂,心里当然都清楚了。

这些都是康家不安分的老四,也是老五的康明堂家后来的故事。它所体现出来的是兄弟和儿女亲情的幽默,多年之后,还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记录在此,聊以一笑。

回头再说,中央红军到陕北后,红色革命根据地掀起了第一次土地革命。康明堂当了金佛坪区区长,把充公了的张廷芝家土地,动员老百姓领种。迫于张家的威势,当时没人家敢要。他来气了,一下子领了张家上千亩地。有地了,还得有人种才行。他回到家里跟父亲说,这些地谁领谁种,谁收谁得,这种便宜事,跟天上掉饼一样。全家人一商量,除老三康明章外,其他几个拉家带口全跑到了金佛坪的崖窑台。

三媳妇李贵花是个爱红火的人,心里觉得空落落的,不无心动地跟丈夫说:“他大,要不咱们一家也过去吧?”康明章说:“过去干甚,这里的地不种了?再说,这是大大的安排,我觉见对的呢。过光景又不是赶买卖呢。”

这一切确实是康喜义的安排,按老人的想法:“这国家的形势谁能说准呢。张廷芝那一家子人现在跑了,要是人家完了回来咋办。这事啊,我看,咱们还是两头都占着点,走走再看了。要有个万一,杨青这咋还是个落脚的地方。”

古有狡兔三窟之说,康喜义不知道这个词,但想到了它的意思。只是这样一来,吴起传统人眼里父母在不分家,好人不分家的古训,就被冲得七零八落。一个大家不分也分开了。

分开了的儿女各自过活,留在杨青的老父亲,就成了四散开的儿女们的老树干。逢年过节,有事没事,住在金佛坪的几个儿子,都会回来看望老人。至于渐渐成长起来的孙子辈,自然也不在话下。这时的康家,可以用人丁旺盛来形容。

那一年,病倒在炕上的康喜义,把几个儿子叫到身边说:“你们妈妈走得早,大大没本事,那年心怂的把老四和老碎都就那么送给人了。老碎前些年闹革命还回来过,这些年再没个音信。这几年我老是想起他们。要是能联系上了,就说上一声,能回来见上一面,我闭了眼,去见你们妈妈也好有个交待。要是联系不上,这也是我的个心愿,将来条件好了,你们弟兄七个,一定都要互相照应上……”

康喜义去世后,一份遗愿成了弟兄几个的一桩心事。解放后,老碎孟宝山留在了乌海工作,回过几趟吴起,从此与家人联系不断。老四申玉山还是一直没音信。

1964年,到盐池演出的康秀文,刚从剧台上下来,还没卸妆,听见说有人找她。出到外面一看,见大门口站着一个老人,身边站着一个穿蒙装的姑娘。望去的第一眼,她就觉出了老人和自己的四大、五大十分的像。几句话没说完,三个人抱在一块痛哭有声。

那一天,申玉山和女儿坐在戏台子下,看着《铡美案》中侄女扮演的秦香莲,边看边抹眼泪。多愁善感的这一位叔老子,让戏台上的康秀文演戏中走了神。她想到了从不多言,但因为怀念母亲,常偷着抹泪的父亲。

由此,失联多年的康家老四申玉山,在父亲去世十几年后,就这么出现了。兄妹十人终于联系在了一起。为此,申玉山还特别的回过一次吴起。那一次,兄弟几个给父亲上了坟后,回到杨青的老窑洞,铺排开来,直拉了几天几夜的话。

父母的血脉惠及了一群优秀的儿女,即便从小送给人的这位老四,远在内蒙古的草原上,同样的也参加过革命工作,还当过当地的公社书记。申玉山的妻子是蒙古族,蒙名道格陶拉玛,夫妇生有一儿三女。1985年9月,申玉山因串半身不遂而病逝,享年72岁。

回头再说老六康明成,年轻的时候,是弟兄中商业脑瓜子最灵的一个。解放前,他曾举家到定边住了几年,生意做得挣了不少钱。后来,看见形势不稳,把几个娃娃都送回了吴起。好象是天意的安排,他的这一次游离在外的人生轨迹,没成想,保全了被抓在定边大牢,差点被枪毙的四哥康明堂。这一档子事我前面已有过交待。

那些年局势动荡,到处打仗。开磨坊挣了钱的康明成心里一点也不踏实。果然,灾难就来了。1947年,国民党马鸿奎的部队和解放军在彭滩大战。定边城里的老百姓闻风而动,四处逃难。夫妇俩抱着五寸多厚的一摞子纸钱,带在身上怕让人抢了,放在家里又怕人偷,一时情急,藏在锅台下的炕洞中。

快手快脚藏好了钱,夫妇俩抱了点衣裳,跟着人们逃出定边城。逃避战火的老百姓,谁都不知道敌人从哪个方向来,东南西三面都有人乱跑。两人商量了一下,看见往东南方跑的人多,就跟了上去。跑了半天,偏偏遇上了国民党的马队。

奔赴战场的回民骑兵,几无队列,远远的铺天盖地。所有的战马为了不惧战,都把鼻子捂了棉花,嘴张大了出气。这些战马疯了一样,看见人就咬,用蹄子踩。马上的军人不但不管,还举起马刀,咋咋唬唬看着笑呢。

一时间,康明成一群人陷在了马队里,不辩东南西北,只有顺着马队跑,耳朵里只听见马蹄声如洪水滚滚,喘息之声更是响如野兽在吼。好些女人和娃娃,晕头晕脑,就淹没在了马蹄下,喊天叫地,一片地狱里的情景。

马队跑得天昏地暗,最后总算过去了。地上到处都是人的尸体,有的人身首都已经分离,还有的人肠肚被马蹄拉出了多长。康明成两口子幸运,只是受了点擦伤。

一场大难已经遭下了,活下来的他们跑不动了,也不跑了。一个个掉转头往城里走。回到家的康明成,看见门上锁头不见了,也没当回事。回到屋子里,惊魂未定,正说坐下来歇一下,就发现了一个情况。他“啊呀”一声,手忙脚乱,从灶台上把还冒着热气的铁锅端了下来。

灶膛里还没有熄灭的火星,让夫妇两个傻了眼。再用带构子的棍子往炕洞里一探一拉,拉出一堆烧成黑灰的东西。他们几年的积蓄,就这么个不知被啥人做饭烧水的一把火,给烧得一无所有。两口子气得一屁股坐在炕沿上,欲哭无泪,心痛不已。

几天之后,康明成和婆姨打听到国共两家仗已经打过了,就收拾了一下,跑回来了吴起的崖窑台,在大哥家的门前土崖上,挖了个洞洞住了下来。

从那以后,康明成再没有外出,本本分分的当起了受苦人,把一份聪明,委屈在了乱世的无奈里。还好,多年之后,他老人家最小的一个儿子康全鑫,把父辈的这一个梦给圆了。

一段时间里,康明成与人说起那么厚一摞子纸钱,还时常的摇头又惋惜。直到听人说,那些钱都是国民党印的光华票子,到了解放区政府不给兑换,且在外面也贬的啥也不值了,心里才觉得放下了一些。上了岁数后,他还常与人说起,这一档子往事倒成了记忆里的一件趣事了。

再说老七孟宝山,还在吃奶当中,母亲就去世了。父亲要领着一家人流浪找活路,把他送给了一户孟姓人家。与四哥申玉山不同,他的养父母所在地,离吴起不远。1939年,他在邓宝山领导的部队当兵,任过蒙汉支队队长。1942年参加红军,革命最艰苦的时期他入了党。有好些年,他都在吴起闹革命,与康家的兄弟一直有联系。

在红军的队伍里,孟宝山是一名猛将,枪林弹雨,九死一生都经历过。多少战友都牺牲了,他能安然无恙地活到了解放之后,戴着一身的功勋,先被安排在了内蒙的鄂克托克旗当武装部长和城建局党委书记,后调到乌海市任商业局和乌海煤矿的党委书记。

1957年,孟宝山和四哥申玉山一块去咸阳的国棉二厂看望康明堂。看见五哥家的几个女儿,心里那个喜欢呀,就半玩笑半认真地说:“五哥,你三个女儿,我没女儿。你把凤莲送给我算了。”康明堂直性子,也没多想,说:“都已经长那么大了,还是算了吧。”

从西安回到家,孟宝山跟老婆一说,夫妇俩从外面抱了一个女儿,也给取名叫凤莲,一度还领着回过吴起。见了老家来的人,他总不忘把这件事情拿出来当玩笑说。这也算是弟兄中的一段闲话。1986年10月,康家老弟兄中的这位最小的兄弟在乌海去世,享年61岁。

康喜义和早逝的妻子郝氏,以一棵老树的形象,在我艺术的想象中飘摆摇曳。他们的十个儿女,如分出的枝杆,各人后面的儿女,和更后面的子子孙孙,便是这棵树干上的支支叉叉。如果往前了再想,康家寨子里逃出来的祖上……

——部分内容源于屈有富回忆录

相关文章

  • 清晨吗哪(周三)~《待人有恩的约瑟》

    灵修经文:创50:15/21 一、既往不纠1.安慰弟兄 50:192.饶恕弟兄 50:19/20 ...

  • 家事(七)

    这天,跟明凯学吉他的小徒弟来了,明凯在午休。徒弟便坐在椅子上和韵儿小声的聊着天。 徒弟刚初中毕业,一脸的稚气。见韵...

  • 灵修分享 创世记第50章

    分享/校对:小贴贴七夏 整理:Miss whale 创世记50章,记述了雅各和约瑟的去世,中间穿插了约瑟原谅众弟兄...

  • 家事小记(七)

    腊月二十九的天空晴朗,阳光充足。大寒节气并不算寒冷。我看了节气表,兔年年景真的不错。一龙治水,花收十二分。期盼兔年...

  • 七律·梦里弟兄

    醉回中夜月凭阑,思忆知交总自宽。 才薄吟诗须佐酒,家贫对客劝加餐。 残花落地无人扫,斗帐招风入枕寒。 睡起欲书犹阁...

  • 七绝·生死弟兄

    保国志,战友情,战场归,家物农。转眼四十载,吾辈已形翁。相聚小山村,往事如梦中……。

  • 漳河源记

    漳河源记 徐伯羽 盛夏七月,我们游了一次被称为“世外桃源”的地方——漳河源。不过,这个漳河是位于荆楚之地的湖北南漳...

  • 同心者同路——记第七届磨房河源40公里

    1. 2016年11月13日,来到河源和平县,参加第七届磨房河源40公里,现场有约3000多人,浩浩荡荡,让很多深...

  • 感谢有你

    洛洛的母亲突然病了,病得彻底,病得措不及防——肺癌,洛洛的天一下子塌了。 洛洛的母亲刚刚50出头,而她的父亲因10...

  • 此水只应天上有——2019广东河源三日游记

    清明小长假,决定去河源,常听提起,却从未去过。怕假期堵车,人潮蜂拥,于是早上5点50起床,6点50出发,走长深高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50、七弟兄【洛河源家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jx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