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是一个精神病患者,被大学退回,幸运的是有毕业文凭,并有幸通过相关契机和关系进入教育系统当了一名教师,也算学有所用。
说实话,甲是我所见精神病人中最幸运的,有稳定而体面的工作,有同事领导的关怀和照顾,虽然一路走来跌跌撞撞,靠药物扶持,但基本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有工作有家庭,物质生活水平也有较高的保障。
乙是甲的同事,她们经常在一起交谈,也谈到关于精神病的问题。
谈来谈去,乙只从甲那儿获取泛泛而谈的两大信息,没有确定的具体事例:睡不着觉;总是禁不住胡思乱想,焦虑。
乙认为:焦虑是疾病的核心,它是由于人的某种欲望不能得到满足而引起的,并由此衍生出了一系列非同寻常的言行,久而久之对身体和心灵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其实别人眼中异常的言行,对于焦虑者本人来说却是再正常不过的,是有迹可循一环扣一环的,她就是那样认为的,也必然会那样做,归根结底是个认识上的问题。
焦虑,可以说就是担心和害怕。
为什么担心为什么害怕,有没有解决的办法,这才是问题的症结,了解了这些,才好对症下药,俗话说得好,没有过不去的沟沟坎坎。
实际上,很多时候,焦虑者是把不可怕的事当成了可怕的事,或者相反,所以行为乖张怪异。
从下面几段对话可看出一二
一
甲:李老师,我想邀你到外地去找个人,我一个人有点怕。
乙:我去不了,我也从来没有去过无接应点的外地,你要找什么人,叫你妈妈陪你去。
甲:我不想我妈知道,就是网上谈的那个朋友突然失联了。
乙:哦,我去不了,你也最好别去,一定要去的话,必须跟你妈妈说。
……
乙:你又不晓得地址,一个县城那么大,么样找得到,你干脆等一段时间再说。
甲:已经有半个多月了,找一下放个心,免得心里不踏实。
乙:那你到了那里打个电话,时时保持联系,也跟你妈保持联系。
……
甲:我到了
……
甲:我到派出所查了身份证上的信息,派出所不透漏具体家庭住址,我马上搭车回来。
乙:好,好,到了就打个电话。
……
甲(一个星期后):网上又联系上了,他弟弟说他出了车祸,一个女的一直在照顾他,现在他们在一起。
……
二
乙:你现在还在吃药?
甲:嗯,不吃不行!
甲:不吃药睡不着觉,爱瞎想。
乙:医生么样说。
甲:我吃了天津的一个有名的老中医开的中药,吃了一个月,他说到时候再看情况而定,不能私自减量或停药。
乙:你以前刚开始睡不着觉的时候,没有想到锻炼身体或干些体力活,也许那样就能睡着了。
甲:没有,不敢出门,烦躁。
乙:那你现在一定要加强营养,进行适当的锻炼,并且休息好,争取在医生指导下早点断药。
乙:你说吃药可以阻断胡思乱想,有助于睡眠,但药肯定有副作用,肯定不光是阻断一部分思想,而是切断一切思维联系。
甲:嗯,是的啊,有副作用,有成瘾性,难以戒断。
……
三
甲:喂,李老师,我明天到县医院检查妇科,你陪我去一下好吧?
乙:好,你明天来了再联系我。
……
乙:你身体怎么样了?
甲:我怀疑我现在丧失了生育能力,检查一下。
乙:你怎么有这个想法?
甲:怀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吃了药,怕对小孩不好就引产了,第二个自然流产了,现在老没怀上。
甲:现在我们经常吵架,要是生个孩子可能就好了。
……
四
甲:喂,李老师,我有个事想让你帮我拿个主意。
乙:哦,么事啊?
甲:我要离婚,我弟弟要我引产把孩子拿掉,说离了婚不好再找。
乙:你那样个身体,经不起折腾,再把孩子拿掉 ,以后真的不好说,你年纪不小了,三十多了。
乙:把孩子生下来怕么事,又不是养不活,你父母身体健康又没事,你问一下你妈妈,看她怎样说。
甲:我妈妈也是这个意思,就是离了婚,他也得付抚养费。
……
看到没有,一个进过精神病院,吃了十几年药物的人,她的思维是不是很正常,她是不是有着正常人一样的担心和纠结,她只是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走了死胡同。
所以说,归根结底是认识上的问题吧!
就像很多其他慢性病一样,我相信精神类疾病,也有自愈的可能性,就看你怎么对待处理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