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哲思想法
失败/苦痛/挫折,人要如何走出过往的阴影?

失败/苦痛/挫折,人要如何走出过往的阴影?

作者: 深夜章节 | 来源:发表于2019-11-22 00:10 被阅读0次

    影视作品中,有一种特别流行的叙事。讲一个人或事物,尤其是反派人物,他毁天灭地与全世界为敌,但背后往往有一段辛酸的往事,早年的阴影。亲人离世啊,被最爱的人欺骗啊,天灾人祸……等等。因为这些阴影,现在种种特异的行径就都可以讲得通了。啊,他也是一个可怜人,可怜又可恨。

    《火影忍者》里的宇智波带土   《蝙蝠侠》里的小丑 《复仇者联盟》里的灭霸

    不仅是动漫与游戏,就连反腐题材的故事都爱用这种套路。《人民的名义》有个小处长贪污了两亿巨款,罪大恶极吧?结果他哇地一声哭了,说自己有童年阴影,出身农村,从小就穷怕了。对他来说,贪污这些钱不是因为贪婪,只是为了解决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人物形象一下就立体了。不是他的错,啧啧。但我不赞同这种「阴影」决定论。

    作为影视作品,这种叙事可以增加人物的魅力,也让故事更有戏剧性。但是引入到现实生活中,成为一种固定的思维,就会形成对人的束缚。


    阴影在哪里呢?就藏在我们的叙事里。

    「阴影」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画面感极强的隐喻。它好像是笼罩性的,一个如影随形的幽灵,一旦承认它的存在,终其一生就好像只能活在它的笼罩中。所以我们在使用这种语言的同时,也就坐实了自己处在无力反抗者的视角。

    这是双重的受害:不仅当年被伤害,并且受伤这件事本身——作为一道「阴影」——还会持续主宰我之后的一生。如果在语言中为「阴影」赋予决定性的意义,它就是一个法力强大的凶手,我们的余生都是其魔爪下的牺牲品。

    要走出阴影,首先要换一种语言。语言建构了事件与事件之间的联系。现在做出一个动作,既可以把它说成是由过去某事决定的,也可以认为是当下的自由选择。你读这篇文章,是因为你想读?还是因为之前的经历让你不得不读?取决于你怎么看。你有权利——也只有你有权利——给自己的行为赋予意义。你越是相信阴影的影响力,它就越有影响力。你越是认同自己无法决定你的人生,你的人生就越是会任人摆布。

    只要你在使用阴影的叙事,它就是真的。所以,每次被问到「如何摆脱过往阴影的影响」,我的建议都是:「换一个问法,不要把自己说得这么被动」。你随时可以授权自己当自己的主人。关于这一点,我这些年写过不少文章,反复讲一句话,叫做:承认自己是有选择的。

    这句话虽然简单,却常常遭到质疑。很多人听完之后的第一反应是生气:「你也太小看这些阴影了,它真的会发挥作用,你光在口头上否认它有什么用?」而且我发现,往往越是急于摆脱阴影的人,越会站在阴影这边,证明它无从摆脱。

    这个叙事有它的好处。如果是完全的自由选择,人就会陷入失去形状的恐慌。


    「阴影」维持了稳定不变的安全感。

    讲一个精神分析发展史上的著名公案吧:早期的创伤导致成年之后的心理症状,这是精神分析的经典假设,也得到了大量案例的验证。但后来有人发现,有一些病人报告的创伤记忆,是夸张失实甚至虚构的,那要怎么解释在病人身上造成的症状呢?如果我们拿出铁一样的证据向病人证明,这件事从一开始就是他们记错了,从来都没有发生过。他们是否就会变好,症状就痊愈了呢?结果,大多数病人没好,反而更愤怒了。

    他们努力证明:没记错,那件事真的存在!真相是什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这样相信。我相信的事就会发生影响,否则我为什么是现在这样?

    阴影是叙事上的一道框架,它固定了形状,也保护了形状。如果我的现状都由我自己说了算,以后也就只能由「自己」负责了。不得不审问自己的灵魂:「既然这一切都是我选的,我怎么会这么选?做这种选择的我又算什么?」

    没有几个人经得住这样的一问。

    想一想吧,那个贪官如果不拿自己的童年阴影说事,他就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他是自己「选择」贪污了这么多钱的。姑且不论他怎么向纪委交代,他首先必须给自己一个解释,为什么要做这种选择?他要承认:「因为我做错了。」

    是我做了错误的选择。

    这是需要勇气的一答。

    所以现在我会说,走出过往的阴影,需要改变一种语言,重新把自己描述为自己的主人。——但是要改变这种语言,前提是先改变我们的观念。


    活在阴影中的人,面对自己做主的可能,往往处在骑虎难下的困境里。不做主,意味着在一条路上走到黑,很绝望。但如果做主,要怎么才能承认自己的选择呢?那意味着要先承认过去的选择都错了。——可以承受这样的叙事吗?

    进不得,也退不得。

    我理解那些无法改变的人心里,尽是不能与人言说的孤独。

    几年前,我在文章里介绍过这样一个隐喻:一个人抓住一头老虎的尾巴,他害怕这头老虎咬伤自己,于是他只好一直死死地,攥住老虎尾巴。同时他又很痛苦,在想:为什么这头老虎一直跟定了我呢?谁能帮我把它赶走啊?

    所谓的「阴影」,也像是这样一头老虎。

    我们抓住它的尾巴,借以稳固自己的形状,同时也就把它留在了自己身边。虽然想放手,但我现在的理解是:放手的第一步是敢于放手。一个人首先要获得足够的支持,才有放开手的勇气。我之后要如何面对现实的残酷呢?接受人生是可以由一个人自己选择的吗?如果结果好还好,我工作努力,取得了进步,倒可以说「选择」了进步的人生。但反过来,我没有那么努力,被开除了,我怎么能接受「我选择被开除」这样的说法?不像话。我会说:我是想努力的啊。

    只是没办法,受制于我的阴影。

    放手的前提,是为现在的形状承担全盘的责任:我错了吗?我是否浪费了很多年的时间?我做了愚蠢的决定吗?我是否存在恶的欲念呢?它们发自于我的本心……做出这种种选择的我还是一个好人吗?我还可以被爱吗?

    如果没有人给他回答,就只能独力承担。

    所以不要催,催也没用。如果没做好准备,「阴影」就是一个安全岛。越是身处不堪,就越难以面对那个不堪的自己。坏人都会把自己说成是不幸的,无奈的:「如果不是小时候遭遇了背叛,后来的我也不会与人类为敌……」

    何况生活中的多数人还不是这种坏人。


    我们只是普通的软弱,普通的难以面对自己。

    最近,看了不少网友讲自己从阴影中走出来的过程。真实的故事往往比影视作品更精彩。按照电影的讲法,在高潮部分往往会安排一个改变的仪式:一场对话,一夜暴雨,一次崩溃痛哭,或者一场战斗和生死。然后这个人幡然醒悟,做出不一样的选择。从被阴影摆布的怪物,变回一个自我决定的人。

    很戏剧,人还是同一个人,说话做事忽然就像脱胎换骨了一样。

    但是在真实的转变故事里,背后往往是一段时间潜移默化的观念转化。我在琢磨这个变化是怎么发生的。不是谁讲了什么道理,当头棒喝地说几句话就好了。假如没到时候,再怎么讲道理也没用。回到老虎的隐喻,重要的不是把老虎赶跑,而是松手——冒着被咬一口的风险。如果还没做好准备,越是想把老虎赶跑,反而越会紧张地攥住它的尾巴。所以离开老虎的关键一问,其实要是问自己:我需要做哪些准备,才敢真的放手?

    我现在理解,答案往往是最简单的东西。

    经常是一些普通的选择:爱情,友情,家人,工作,兴趣爱好,一个家……所有平常的事物,甚至一只宠物,一盆花,都可以帮人积累起改变的勇气。

    不知道积累到哪一点,他就准备好了。

    所以真实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个人背负着他的阴影,以某一种固定的,既扭曲又安全的形状,在一个城市默默活下去。他做了一些选择,人儿不自知。一些年后他渐渐稳定下来,赚了些钱,交了几个朋友,也许有了爱人和家庭,相对确认了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以面对自己了。然后想到过去的事,忽然觉得:「我是挺好一个人了。我可以像过去一样活着,我也可以不一样。」

    他承认自己有选择,他就走出来了。

    说到底,需要的是足够的安全感。有足够稳定的人和事向他承诺:「你不需要一直活在阴影中才能保持你自己。你就是你。不管你做什么选择,我们都在。」

    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改变:要走出阴影,先要变成自我负责的语言。改变语言的前提是改变观念。而改变观念的最初,是让自己变得足够安全。

    背负阴影的人,也许只是在等待自己准备好。

    等下去。但愿你足够幸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失败/苦痛/挫折,人要如何走出过往的阴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nx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