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

作者: 子木凡 | 来源:发表于2020-04-14 12:53 被阅读0次

    读书是为了什么呢?是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还是像古时候那样:“学成文武艺,售于帝王家。”还是读懂了人情世故,体味了人情冷暖,然后隐居在终南山下,过着陶然世外的感觉呢?还是求书中的“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呢?还是想当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人呢?

    我有时常常问自己,相当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经常今天想着这边,明天却又否定了今天的论断,在摇摆中跌跌撞撞,不知所以。

    我和朋友说起自己的想法,他说我想的多了,是不是太闲了。我是一个常常反求诸己的人,虽说不上三省吾身,却也过于苛责自己。虽然知道如此过于迂腐,却常常不改其志。这是性格的缺陷,人的善良,总是要有些锋芒的。

    我喜欢读历史书,常常陶醉于三国里的金戈铁马,江湖义气,侠义天下,又常常叹息于生不逢时。若是在那动乱的时代,恨不得也要手提三尺剑,敢笑黄巢不丈夫了。不过这种属于意淫的想法了,怕真到了那个年代,活不过三秒就挂了。

    我不是很喜欢看现在的穿越剧,想象力太丰富了,而我不是一个脑袋纵向思维比较丰富的人,所以常常理解不了他们的思路。现代人穿越到了过去,然后改天换命,开创了历史新纪元。谁也没有比谁聪明多少,人类的思想的进化是缓慢的,你穿越到孔子面前,和他讲论仁,恐怕自己还是要躬身受教的。你和苏格拉底进行辩论,恐怕你也不是他的逻辑思辩的对手,你和欧拉比博学,恐怕也只是蚍蜉撼树。和高斯比数学,也只是班门弄斧了。

    人类的科技进步的很快,但是对于思想上的进步,确实缓慢而艰难的。老人们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可他们终将离去,带着他们的博学和人生世故。而新一代的人,又要从文字,知识的起源重新学起。一代代的旧人离去,新人出生。旧的知识变成教科书上的历史,而新人在历史的架构上,不断地学习。历史在增加,学习的量也在增加。这是一个很无法更改的时间规律,除非真的可以像苏菲有一个上校,席德有一个好的爸爸。

    人都是复杂而矛盾的个体,无论哪种文化,都是这样。西方的追求本质,东方的统一理论,虽然方向不同,但是对于思考本身都是这样。西方的物质为本,东方的求心为本,所以产生了不同的研究方向。我无意去比较文化的优劣,这是专家学者需要皓首穷经进行研究辩论的。

    现在的书籍,每年都在海量的增加,实在让人惊讶于其产量。以前的书,非要锱铢必不可,咬文嚼字许多春秋,才能印刻,而且发行量也是极少,大多石刻,木刻的活本,许多已经燹灭于战火,存留下的实在太少。故古人常常在家训中将耕读传家作为家族立世之本,由此可见,书之贵重。古人求学也严谨,有程门立雪,囊萤映雪,也有宋濂的读书之苦乐,曹雪芹的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而今人著书立说,能称为苦者,少也,偶有所得便编辑成册,出版刊行,引为时尚。而读者读之,常常不知其所云,全书所写,常了无新意,一无所得。

    我常听人说,读书要不求甚解,要相信读过的书,会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心灵的一部分,虽然不记得了,但是在某天你会突然想起的。你并没有遗忘,只是讲这种只是存在记忆里了。我以前读书求快,常揽其大概,草草结尾,待到日后想来,常常遗忘,再读时,犹如新书。故余心中便对此言产生质疑,你看下的读,在没有理解,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就追求速度读完的,究竟算是你读过得书吗?应该不算吧,你只是看了书名罢了,就觉得自己读过了。

    你还记得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里的君主应该如何对待大臣,如何去管理权利吗?你还记得蒙田随笔讲述的什么吗?你还记得奥勒留的沉思录中对于宗教的看法吗?你还知道易经的坤卦是什么谶言吗?恐怕很多人都忘记了,即便看过的,也都记不得了。斯宾诺莎,休谟,毛姆,伊壁鸠鲁,李贽,等等的历史人物,又有多少人能说出他们的著作,他们的核心思想呢?

    即便这些你都知道了,那你的思想又是什么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反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qa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