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习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读书笔记(2)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读书笔记(2)

作者: Alex_0822 | 来源:发表于2019-01-04 22:24 被阅读156次

第四章 知识维度

  • 知识的种类:本手册中,将知识分为四个类别: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

事实性知识:分离的、孤立的、信息片段形式的知识
概念性知识:更为复杂的、具有结构化的知识系统(概念、原理、模型、理论)
程序性知识:如何做某事的知识
元认知知识:关于一般认知的知识以及关于自我认知的意识和知识

PS: 手册中,在谈及概念性知识时,谈及了专家的标志之一,就是不进拥有大量的学科知识,而且能够把他们的知识有效地组织起来,反映了他们对学科的深刻理解

  • 事实性知识:包括学科专家用于学术交流、理解以及系统地组织学科的基本要素,具有两个亚类:术语知识;具体细节和要素的知识
  • 概念性知识:包括关于分类和类别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知识,是更为复杂的、结构化的知识形式。具有三个亚类:分类和类别的知识;原则和通则的知识;理论、原理和结构的知识。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表示的是知识是“什么”,可以被称为“成果”的那些知识。
  • 程序性知识:需要遵循一系列或序列步骤的形式出现,包括技能、算法、技术和方法等统称为程序的知识。具有三个亚类:具体学科的技能和算法的知识;具体学科的技术和方法的知识;确定何时使用适当程序的准则知识。程序性知识涉及的是知识的“如何”方面,反应的是“过程”的知识。
  • 元认知知识:采用了弗拉维尔(Flavell)《认知发展》艺术中的观点,具有三个亚类:元认知包括关于学生学习和思维的一般性策略知识(策略性知识);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以及何时为使用这些不同策略的知识(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与行为认知和行为动机两者相关的关于自我(个人变量)的知识(关于自我的知识)。

策略性知识:分为三个大类,具体是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除这些一般策略外,还有能够掌握用于计划、监控和调节认知的各种元认知策略的知识,比如计划认知(建立子目标)、监控认知(阅读一段材料后给自己提问)、调节认知(重新阅读不理解的某段课文;修补一个数学问题的错误)以及问题解决和思维的一般性策略,一般的演绎思维和归纳思维策略。
认知任务的知识:分为情境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不仅要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还要掌握采取各种策略的条件。
关于自我的知识:包括对自己在认知和学习方面的强项和弱项的了解;个体具有关于自我动机的信念。

PS: 手册中,在谈及元认知知识时,谈及了专家的另一标志,他们明白自己懂什么和不懂什么,他们知道何时他们不懂某一问题,而且,他们具有寻找所需适当信息的一般性策略.

相关文章

  •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鲁姆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首创“教育目标分类学”。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划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

  • 樱飞翎 | 图卡笔记02 | 好讲师之布鲁姆目标分层学

    今天的主题词是布鲁姆目标分类学。 首先花一分钟科普一下,何为布鲁姆目标分类学。 布鲁姆目标分层学是美国教育心学家本...

  • 教学心理

    一、教学目标分类 布鲁姆于1956年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次把分类学的理论运用于教学领域。布鲁姆等人认为...

  • 教育目标分类

    1. 教育目标分类 1956年,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1956年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 (第一分...

  •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读书笔记(2)

    第四章 知识维度 知识的种类:本手册中,将知识分为四个类别: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 事实性...

  • “数字布鲁姆”原版vs中文版

    “数字布鲁姆”是美国教育专家根据新的布鲁姆目标分类学提出的信息化工具集合图示。它被按照认知领域“识记、理解、应用、...

  •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读书笔记

    第五章 认知过程维度 认知过程的三种情形和两个最终要目的 教育的两个最重要的目的是促进学习的保持(记忆和再现知识)...

  • 教学方法

    布鲁姆在1956年的著作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提出教育目标包括三个主要方面: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其中教学目标中...

  • 《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为每个学生而教 要点: . 高效教师与有效课堂氛围的特征 . 运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制定教学目标 . ...

  • 《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第14章 为每个孩子而教

    本章目标 描述高效教师和有效课堂氛围的特征。 运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制定教学目标。 描述计划一节课时所涉及的过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读书笔记(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rl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