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和作揖

作者: 舒云萱 | 来源:发表于2019-07-21 11:09 被阅读11次

老早时候的人们,打招呼是用作揖的。后来不知什么时候,就改成了握手。我没有仔细考究这两者的区别,以及后来进化发展的缘由。单就目前我的感觉来讲,我觉得——作揖还是比握手要好些。

作揖比较方便,不与对方有实质性的接触。距离无论远近,只要眼睛能够看到,作个揖,言语上再拉拉话,就算是礼节到了。

握手就不同了。它是近距离接触,是肢体进行实质性接触。有时候人就有顾虑:对方的卫生程度,性别差异,以及握手的力度等,都是人们容易引起心情不快的因素。更有我国流传已久的“男女授受不亲”等情绪影响,提起握手,十次就有九次,属于尴尬和犹豫不决的。

我国是礼仪之邦,古人是把《礼》作为人生必修课的。现代社会,也不可完全弃之。必要的礼仪,对人的心灵能够起到美化和保护的作用,有利于人们之间确立有效的边界感。

如今人们各自繁忙,彼此之间多有冷淡。在这个时候确定合适的礼仪,并广泛推广使用,实在是现实生活对我们的刻不容缓的要求。也就是说,到底是用“握手”还是用“作揖”,是时候做个了断了!

相关文章

  • 握手和作揖

    老早时候的人们,打招呼是用作揖的。后来不知什么时候,就改成了握手。我没有仔细考究这两者的区别,以及后来进化发展的缘...

  • 礼遇

    文/英歌h 何必太近 以示知己 一米距离 ——悦人 悦己 何必握手 以示诚意 拱手作揖 ——有节 有礼 何必拥抱 ...

  • 要火!“两会”重现“拱手礼”!复兴传统正当时

    有“礼”有“距” 疫情当前不握手,有礼作揖 拱手礼的历史渊源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无时不在。“敬个...

  • 古代人们不握手(拼音报特约稿件)

    古代人们不握手 文/江俊博 对于作揖这种古老的表达问候和敬意的交往礼仪,同学们可能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由于在古装剧...

  • 作揖

    路上行人互道新年好 不是对我说 我也一一回应 只怕再没有机会 明明不开心 却放轻声音

  • 2020,我们不握手,作揖才是打招呼的最好方式,今天你作揖了吗?

    随着国内疫情的逐渐好转,我国已经开始分批复工复学,虽然部分地区早已恢复常态,但面对残酷的病毒,我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 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浙江广电新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柳蓉导

    我国一直都是礼仪之邦,从秦汉的作揖之礼到现在的鞠躬握手,礼从未离开过华夏人的生活。 ...

  • 顺序

    人之所在,顺序无处不在。 顺序,读书也得从翻前页开始,握手作揖也得连贯顺序而成,衣食住行都是;血缘近远顺序显然亲戚...

  • 品茗作揖

    品茗如修行 , 一汤一色 一杯一皿 绞尽光阴的汁 邂逅岁月的泉 泉缓茶尽 一拍两散 谁曾记得 座上为何客 杯中为何...

  • 作揖再别

    纱窗外,太阳渐渐落下 于白昼与黑夜交替之际又见 黄昏,枫叶飘落满地 夕阳和红砖房同去年一样美丽 一次次路过熟悉的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握手和作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sm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