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自己的脑子里还是有点经商头脑的,这一点随我爸。我觉得我爸如果知道这一点,他是很高兴的。
我从小的经济环境都要比同学们好很多,衣食无忧,想吃什么就有什么。老爸创造的经济条件让我享受着小公举般的待遇。
我觉得自己从小都不爱美,怎么说呢?我老妈是一个相当朴素的人,她除了一瓶大宝面霜,别的什么都不用。可问题是,我爸挣钱不少啊,除了高标准的日常开支,剩下的都被她存起来了。
可想而知,我对化妆对打扮毫无了解啊。我印象中也没记得她打扮过我。反倒是我小姨,光给我买一些漂亮的衣服,并且总爱带着我去找她好朋友。
因为我从小皮肤比较白,大家眼里公认的白,这一白就经常被人夸,遮了好几丑。
小时候我就在想:她们两个是一个妈生的吗?一个从不打扮,一个永远都是面带妆容?
可我还是受我妈的影响多,直到我上6年级到县城上学,我才知道有一种洗脸的叫做洗面奶。
我的整个初高中生涯的脸都是洗面奶+面霜度过的。
对于衣服,在上高中之前都是我妈给我买,风格可想而知:老实本分,普通无奇。直到上了高中,我终于可以自己做主啦。也就起就在那个时候我学会了和卖家砍价,并且乐此不疲。
可是真正穿自己衣服的时间只有周三和周日,除了这两个时间,其它时间都是在穿校服。
可是我周围的同学大都穿的也很平常,只有几个个性同学开始和大家穿的不一样。我虽然自己可以自主买衣服了,但是我也从未买过那时的森马,361,以纯等等。
即使在过年的时候,我的好友都是她们老妈买的这种叫上名字的“牌子”时,我妈好像也没有这种概念。在路过这些店的时候,我也从来没对我妈说过。
好在我妈给我买的衣服质量都过硬,像起球啊,褪色啊,这种情况几乎没出现过。
反倒是我自己买的衣服,这种情况都出现过。
其实心里有遗憾,虽不强烈,可也是成长时期的黯淡点吧。
总结一下大学以前的我:普通,朴实,听话,节俭。
这不就是我妈的缩版吗?
直到到了大学,我对打扮稍微有了点意思,经历过拉直,经历过烫卷,也终于开始了我的护肤之旅。第一套护肤品四件套下来才200元,那也是第一次开启淘宝之旅。
我对衣服和化妆品之类的一直走的是平民路线,可是我对数码类的就很舍得下手,比如说手机,比如说电脑上。
2009年年底,我大一的上半年,老爸给我买了台华硕笔记本,5200元,性价比很高,那台电脑陪伴我至今。
细想想我老爸是真的很舍得在我身上花钱。大二那年,加上我自己挣得钱,然后让我妈给我出资了点,买上了第一块真正的智能手机2000元,HTC。其实我喜欢黑莓,无奈对于当时的我而言价格高了点。
工作后自己开始挣钱了,然后除了给我妈三分之二的工资,剩下的都是买买买,大到衣服,小到小饰品,几乎全是网购。
这买买买的模式好像要弥补我当年对衣服和化妆品的遗憾。
我开始买牌子,认牌子,但是我买的衣服类没有超过1000的,最贵的是一件代购过来的韩国ryan newyork风衣,700多。
但是对于化妆品的买买买,我是变化最大的。我一直觉得自己的皮肤很好,从小就白的特征让我即使不用大家也是说白,这就是先天条件的优势。
在没怀孕之前,国内的这些大众品牌化妆品,我都快用了个遍了,像韩束红石榴套装,自然堂,美宝莲,欧诗漫,珀莱雅等等,我都用过了,不过对我的皮肤而言用完了一套也没觉出好来,所以都是用完后就换下一个品牌,从来没有回购过。
直到我怀孕后才真正转变了对化妆品的看法,当时还奉行着“怀孕期间不能抹抹抹”。
可结果呢?秋冬季节脸干的要命,这个时候才开始用玫琳凯。我觉得玫琳凯的好处就是配方好,它真的是改善了我每年冬季的皮肤状态,用完后水水的,可舒服了。
于是我自己开始下订单,一笔订单下下来,差不多在3000左右,不过可以用好长时间。有朋友需要就介绍给朋友,在调理了一段时间后,我也开始在朋友的推荐下开始使用其他品牌的化妆品,都是混合使用,护肤久了其实也就摸索出一条自己的护肤之道了。
对于买衣服,我以前的心态就是价格便宜款式新颖就好,所以大部分都是一两百的价格购买,可在我眼里这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性价比最高的同类价格了。我一年逛街的次数可以用个位数数出来,几乎都是网购。
也就是从去年开始,我开始喜欢小众品牌或有点小名气的品牌,说明我越来越注重衣服的质量,穿着的是否合适,而不是满衣橱的衣服竟选不出那身出门合适。
所以好几个朋友给我推荐的知心代购,因为这几个代购确实都在国外,也有朋友干外贸,有几件原单的情况下都会跟我说一下。如果有相中的合适尺码,也就收了。
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对于“买”都会因为自己的经历和自己的见识及追求而慢慢发生改变。改变是一个很好的成长,也会慢慢变成我们所期待的模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