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看着校园里穿着军训服的大一新生们,偶然从她们三三两两的身边经过,听见不少人对周围一切感到新鲜的探讨。转身到食堂,却早已被熙熙攘攘的"迷彩"小萌新们"攻占"......食堂"沦陷",也要吃饭!站在米粉窗口前的长龙后面等待一阵儿,双手捧碗小心出队,在徘徊了整个食堂两圈之后,无奈拼桌,坐下吃饭!有天在图书馆看展板,突然被叫到"师姐,西四楼在哪里上呀?",带她到最近的电梯口回复不用客气时,看着小学妹的背影活泼而灵动,一阵欣慰满怀。等等...欣...慰...,不得不说,这是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我大二了。
省去赘述与煽情。一年之间,或许是周遭的人情世故,或许是榜样的精神引领,也或者就是顺其自然想躲也躲不了的正常发展,自我感觉发生了一些思想和行动变化。我不知道这些变化到底是算好还是不好,也许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定义,但它们确确实实发生在我身上,除去我主观的意愿以外,更多的是客观原因——经历过的事输入自身,沉淀,然后输出,成为我慢慢改变着的性格或三观之中的一部分,让我学会怎么更合适地对待以后的岁月。就像如果时间倒流,让我带着记忆重新站在某个选择的十字路口,是左?是右?即使仍然不知道对错,但是更多了份坚定。
不断寻求解决方法
大一正式上课的第二周,我就加入了学生会的新媒体部门,这个过程阴差阳错,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感谢那时候在电话里说"我同意"的自己。部门负责学院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我负责排版。各方面初步上手之后,开始日常的工作任务,随之而来的,是无数的bug和似乎永远也解决不完的细节问题。刚开始耐不住,草草百度简单搪塞过自己后便丢给师姐"我都试过了还是解决不了"的牢骚。师姐倒不会说算了的话,提供几种也许会有进展的方法让我挨个试。没有办法了嘛,也没有能说服自己放弃的理由,任务量还扛在肩上。
第一次解决问题以后的欣喜我至今也还记得。就这样啊,周复一周,篇复一篇,习惯是自己忍耐力的一大麻醉剂 。为寻求解决方式选择熬夜是家常便饭。舍友早早休息,我在微弱的台灯下紧紧盯着电脑屏幕,周围的漆黑已经无暇顾及,无数次重复尝试不同的方法竟也能沉得住气,亮光和黑暗的反差刺激得眼睛干涩又流泪,停个几秒钟,揉揉眼睛继续找寻。那时候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战士。
后来有同学说,看着我每次这么辛苦,都对这个部门产生了阴影。只有我知道,这些辛苦有多少价值。
"不断"是励志鸡汤惯用的词汇,听起来枯燥无聊,做起来更是需要极大的意志力和行动力。我本身其实是超级不具备自制力这种属性的人,非常幸运能遇到这样的外力,推着我不得不跟问题较劲,直到解决的那刻出现。
前两天因为课程需要得安装一个软件,电脑不太给力,过程非常不顺利。先是来来回回安装了几次,无果,百度,无果,拿到学校的维修站让师哥师姐帮忙,无果,请教老师,无果。断断续续解决了四天,终于终于,在同学以及强大的互联网的帮助下,它有果了...那一刻,我的心是开花的。
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要惦念问题,其次才是掌握解决的具体方式。真正能放在心上的事其实也都不算什么事。
"鬼马"精神
从本质来看,或者从十八年来的所作所为以及多数人对我的潜印象来说,乖乖女是个不能再符合我的词。但其实,我身体里潜伏着一颗躁动不安的心。像我妈,是个贤惠又知性,充满了母性光辉的形象,谁都想象不到她听见摇滚音乐时眼神放光胡乱蹦哒的样子。长久的乖乖女形象令我厌烦,老是觉得这是个不怎么褒义的词,太不符合心中神向往之的自己。但是改变既需要主观意愿,也需要外部条件,直到大学,全新的环境,让我站在了全新的起点。在这儿,谁也不知道我之前是什么样子,正是我想做自己的好时机。激动的时候,不怎么太顾旁人的眼光,吹个小牛,撒个小泼,畅快地释放欢乐。不再固定在一个圈子里,尝试很多新鲜的事物。我不希望自己僵化,有活力才是年轻,尽管不认同一些新奇的思想,也不完全排斥,正试图靠近甚至接受这些新想法。我喜欢有点点"鬼马"精神的女孩子,我喜欢她们谈理想的时候微妙的嘴角和闪着光芒的眼睛,这比整天重复单调有意思的多。
自以为,不论什么样的性格,本质善良都应该是其基础,只是有多重不同的表现方式。"鬼马"的可爱之处,也是要建立在把握合适分寸,分清轻重缓急的基础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