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作者: 林阵 | 来源:发表于2018-04-08 23:46 被阅读30次

    年后第二天,去看了场《红海行动》。回来后,感官和心灵上的风暴一直不能停息,于是又订了票翻过一周又去二刷。二刷之后,仍是意犹未尽,想着什么时候平台上有了再去三刷四刷。

    作为开年的口碑之作,网上好评如潮,对电影所蕴含的反战内核的深度挖掘、对大国角力的暗线梳理、对祖国强盛的情感认同、对战争场景的高度还原、对电影制作的精细程度等各个方面,都有十分精准到位的分析解读。影评高手珠玉在前,我不敢再说也说不出什么来,但对于一场能让穷抠如我都忍不住奉上生平第一次去电影院二刷的电影,在再进电影院之前总有一种很想对着谁、甚或是对着一堵墙倾诉一番的冲动抑制不住。

    因为看电影时,我总觉得画面中奔跑搏杀的八位战士身上溅落的,不止是鲜血、汗水、硝烟和尘土,恍惚还有那曾经十五年来我身边熟悉的一个个身影的细碎片断。

    那么,就谈谈他们吧。

    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战斗班组

    解放军讲的是革命战斗精神和集体英雄主义,强调的是协同配合和令行禁止,练的是班组战斗和合同作战。

    八人小队的人员编成相当一个步兵战斗班,战斗力要素编成则快赶上了一个步兵排。八人中,从队长到每名队员,各守职责发挥作用,才体现了强悍的战斗力。电影中,队长杨锐貌似是主角,演员表里领衔,镜头也最多,但他也只是指挥员,全队战斗力的发挥需要他的指挥,但各种作战企图的达成更需要每个队员的坚决执行。而其他七人虽各有特长,但也都是严格在作战编组内去完成各个节点任务,即使傲气如顾顺,在面对敌人狙击手威胁挑战时,也是先严格执行既定任务先拔除迫击炮阵地,而不是先搞个“巅峰对决”。

    电影里八人小队配合得严丝合缝,我坐在巨幕前想着这个八的数字总觉得异常熟悉亲切。我在工兵舟桥部队待了十多年,带兵训练时总想着以八为整去凑人头,因为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作业班组人数。舟桥兵,两个人可以抱起一块桥板,八个人可以搞定一节门桥,一个排可能拉上一个门桥保障装备人马渡江过河,一个连则能架一道长桥保障千军万过天堑了。

    这种一令众从令行禁止的风格,才是我军最有特色的战场作风,不论军兵种,从步兵到飞行员,都是如此。

    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庄羽

    通信兵庄羽应该是最年轻的兵了,虽然看上去李懂更稚嫩一些,但从剧情上看庄羽确实是蛟龙小队里的新兵。

    也就是这个最年轻的兵,担负的却是小队中最关键且最敏感的节点任务。通信兵在平时看似可有可无,对火力的要求也最小,但他关系着战场感知、协调和指挥的通畅,没了他,小队就像失明失聪的巨人,空有能量无处发力。在车队遭遇战之后,庄羽曾向副队长表达了自己不自信的战场心理,我更多的觉得,他不是因为怕战斗流血,而是因为身上不可或缺的战位职责带来的压力。

    战场对年轻的战士总是最残酷的,庄羽其实最需要老兵的陪伴带领,但职责所系,他又总是要孤身一人完成架线或值守的任务。庄羽最后牺牲在了一个人的战位上,牺牲时让人猝不及防,甚至连战友们没有在第一时间察觉,没有人在这一刻顾上为他悲伤。

    我们这支军队奋战91年来,曾有无数的年轻战士,悄无声息地牺牲在了孤独的战位,为胜利流干了最后一滴血。也曾有更多的年轻战士,在一个个毫不起眼的岗位,边关海岛、大漠雪山、深山老林或者霓虹灯下,悄悄地奉献了自己风华正茂的两年五年八年乃至十数年,从平凡中来,又重归平凡。

    但我们的荣光,从来都是这些兵们用生命燃放的。

    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张天德

    机枪手张天德是蛟龙小队最生猛的战士,也是整个小队勇悍的作风、旺盛的战斗欲望的象征。

    张天德外号石头,战斗中的表现也最为硬朗,但他却有个特点——怕疼。这似乎是对矛盾,但实际上又十分合理没有冲突,这种有趣的对立统一可以在很多兵身上找到,就像最怂最木讷的许三多成了兵王,北方长大的旱鸭子也能成为海上泅渡的领航员。我当年有个兵,外号“嘎子”,来自河北保定,当兵之前从没见过几十米宽的小河,第一次游泳训练时套着泳圈扒着扶梯哭了半天,愣是撑到了天黑坚决不下水。也就是这只旱鸭子,哭完回去从每天晚上熄灯后自己端盆水练闭气开始,花了两个月的熄灯后半小时和周末自由活动时间,硬是从一个“铁秤砣”练成了“浪里白条”,然后从第三年开始,每年海训都是是连队武装泅渡方队的领航员,负责游在排头把控速度和航向。

    没有几个人是天生的的战士,但我们敢打必胜的队伍里,有无数这样敢于挑战自我,最后又超越自我的年轻士兵。石头一直是怕疼的,所以每逢战斗必带几颗糖;嘎子其实也一直怕水,离开连队大方队从来不敢一个人下水。但也是他们,只要有命令召唤,必定会整装上场。石头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一直强忍半边脸颊被子弹撕烂的剧痛坚持战斗,直至最后。我们的嘎子,第五年兵时因为名额限制无法转中士,海训时又因为胃出血正在住院,但当他听说连队因为领航员经验不足影响连队整体成绩时,一个人偷偷包了车跑到海训场,要求下水,他说:“连长指导员,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下水了,我绝不会让大家失望!”

    石头和嘎子,身上流淌着这只军队最昂扬的激情和最热的血,是战无不胜的力量之所在。

    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佟莉

    如果不仔细观察,你可能不会发现机枪手佟莉是个女兵。

    战场本就不是个“女士优先”的地方,所以灰头土脸硝烟弥身的佟莉完全被抹去了性别特征。我们的军队有许多女兵,但我们的军队又不像某些军队那样为了照顾女权,让女兵和男兵完全无差别地参与每一个兵种和专业,我们的女兵,更多是依照女性的身体和心理特点从事通信、救护、飞行、侦察等专业。并不是每个单位都会女兵,我当年所在的团只有一千多号汉子,没有一个女兵。而上了战场之后,更是没有女兵,所有战斗的,都是一个兵。

    佟莉能成为蛟龙一员,本身就说明了她强于普通战士的综合素质,因为她首先是一个优秀的“兵”。而杨锐在战斗全过程中对她无差别地指挥命令,反映的是这支军队从不宣传但始终秉持的平权精神——上了战场,你就是一个兵。

    不过,电影导演似乎有点不甘寂寞,战斗中看不出性别,那就加几秒的感情戏来突出唯一女兵的性别吧。只是,甜言蜜语是无处安置的,纵有情深似海最后憋出来的还是一句国骂。

    这时候,一张怎么也撕不开的糖纸,比钻戒贵重;一句含混不清的“操你妈”,胜过千万句婉转莺啼的“我爱你”。

    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陆琛

    卫生员陆琛是一个冷静到冷酷的医生。

    在我们解放军,配置到连队的最基础的医疗单位,其实就是一个卫生员,所以我更习惯于称“卫生员陆琛”。而陆琛的专业医疗素养,其实早已超越绝大部分的基层卫生员,甚至超越了大部分的基层军医。但我并不是在此贬低我们的基层军医,因为绝大部分的基层军医,当年所学其实也是满腹经纶,只是基层年复一年面对的只有头疼脑热,纵有屠龙术却从不见缚龙台。如果说,战士们奉献的是青春和热血,那么基层医疗所的军医还要加上他们对医术的渴求。

    当年和我一同转业的一位军医,近二十年的基层生活消磨了他所有对成为一名医生的渴望。在营医疗所时,大家都笑话他只会干两件事:给装病的开藿香正气水,给生病的开转诊单。但也就是他,初下部队时曾拿过军区总医院组织的战场救护比武第一名,然后在转业前的第三个月才第一次用上所学专业——战场急救——带领两名卫生员实施一个多小时的心肺复苏术抢回一个在武装越野时急性心梗的战士。

    我们总觉得医生的心都是冷的,因为见惯了生死。所以, 陆琛的表现是冷酷的,毫不犹豫割断肢,狠心把最后一针吗啡给了小女孩,他从不为自己的决定纠结。但正是见惯了生命的无常,看似冷酷的心底才有对生的慈悲。陆琛一直清楚,谁是最需要救助的。

    而我那个“二把刀”军医战友,把病人送到ICU之后瘫在救护车里骂娘:“妈的,早知道我应该把所有学过的都忘光才好,这样老天爷就不会来折腾了。”

    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李懂

    狙击副手李懂最终在战斗中完成了他的成长。

    出场时的李懂是青涩不自信的,尽管他已经快接近特种兵这把尖刀的刀尖了。他的不自信可能源自他内向的性格,虽然他已经做得很好了,但在接近顶尖之前,他仍是一直怀疑自己,也在一直逼迫自己更加优秀。这种对优秀和顶尖近乎执拗的渴望,也正是21世纪初叶以来人民解放军的整体心理状态:我一定要做到最顶尖的那一个。

    李懂的成长也是飞快的,四场战斗,从解救侨民到车队遇伏到小镇强攻再到抢夺黄饼,李懂由一名在战场上下意识 躲子弹的副手成长为最后独立完成了狙杀任务的主手,在八人小队中是具有最清晰的变化的。

    当然,李懂的成长是个人的,也是集体的,前有罗星后有顾顺的倾心帮带,其间还有队长和队友的信任和指挥,还有诸如让他一人扼守通道的任务压迫,还在最后的机场控制塔上,顾顺对李懂喊:“用我的枪。”

    而我们人民军队的枪,传承自1927年。

    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顾顺

    狙击手顾顺有点像个异类。

    在以往的影片中,解放军战士很难会出现顾顺这样的形象:满身傲气、特立独行。但顾顺这样的兵,在我们的军队中一直都有,他们能力素质优异,他们面对身边的战友总有莫名的优越感,他们不合群,但每每重要的任务,又不能缺了他们。

    我当第一年指导员时,连队有一个第八年的驾驶员小冯,驾驶、修车技术一流,还能写会唱,设计板报次次全团拿奖,但却没有入党,连队交接工作时甚至是被当作一个“重点人员”交给我的。后来,我了解到,这个兵就是太傲气了,因为能力素质太强,对谁都看不上,甚至有时候连连队干部都不放在眼里,因此还犯了不少错。我找他长谈,最后问他:“想不想入党?”“不想。”“那能不能好好干?”“可以。”于是,在他服役的最后一年,我经常亲自带他出车,给他定主题写稿子再给他改稿,让他带板报小组教徒弟,逼他给全连教歌,赶着他发挥各种特长。最后,他在六月份交了时隔三年后的有一份入党申请书,并在九月份入了党。

    我的兵小冯当然远不及顶尖的狙击手顾顺,但他们的骄傲是类似的,都源于对自己能力的自信。而顾顺更优秀的地方在于,他的骄傲一直没有逾矩,他知道严守命令和战场职责,面对敌方狙击手不好勇斗狠而是坚决完成摧毁迫击炮阵地的任务;他也更懂传帮带,看似不在乎李懂实则对其倾囊相授。从这些来看,顾顺不愧是精英中的精英。

    我想,顾顺肯定有个比他还骄傲的班长。

    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徐宏

    副队长徐宏,是一名爆破手,在八人中可以造成最大杀伤的存在。但他却又是救人最多的那个。

    徐宏虽是爆破手,令人印象深刻的却是他的拆弹技术,他不是摧毁和破坏的象征,更多的是悲天悯人的救助者,他救下了汽车炸弹里的“人弹”,没有欣喜而是感叹“人救了,家没了”。 在小队所经历的战斗中,他并不是一个突出的攻击手,而是时时在补位,在支援,在大家近乎绝望的时刻,抢来一辆坦克为大家重燃希望。而在战斗的间隙,徐宏是年轻战士可以吐露块垒的大哥,是稳住指挥员情绪的可靠搭档。徐宏这样的战斗员,该来自什么样的战斗岗位?如果在连队,应该是指导员,或者说政治工作者。

    我们的政治工作威力何在?就是像徐宏这样,手中有利剑,心中有热血,有胸怀有担当,能在绝望中给人以希望。

    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杨锐

    指挥员杨锐,是一名优秀的班长。

    杨锐虽称队长,但八人之长实为解放军班长。班长,我们誉之为“军中之母”,杨锐就像老母鸡一样围护着小队的每个人,在他之下,每个人身上都有他的影子。而我在杨锐身上看到的,则是我曾经的连队的每个班长的影子:铁打的一班长卢班长带的班就像杨锐带的小队一样能啃硬骨,只要有任务肯定第一个站出来;胖子温班长比杨锐还护雏,有压力总是自己扛,生怕自己的兵受委屈;小冯的班长胡班长比我更坚信小冯其实是个好兵,而且他也更能降得住小冯;来自广西的庞班长话不多,但是像杨锐那样总是身先士卒只身入匪穴,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总是第一个撸袖子;一直代理排长的张班长则让人最放心,就算失去了上级指挥,也能像杨锐一样稳住部队有条不紊地组织一个班一个排完成既定任务或者开展日常工作……

    当然,杨锐队长的形象并不这么简单,我的那一个个曾经的班长,也不是这样的脸谱化。每一个班长,都是一个鲜活的、有趣的、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独特个体,正是他们,直接培养了一个个合格的解放军战士,再把一个个战士塑造成尖子、专家、英模和将军。

    我入伍时的班长,叫赵刚,辽宁人。

    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tjv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