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把甘泽辛的《大疫大医》看完,这是在豆瓣阅读看完的第一本书,前几天注册送了三天会员,刚好可以免费看书,乘还有有效期,抓紧时间看完。
这是作者去年参加拉力赛写的一篇小说,不到十六万字,是我唯一看完的有关中医的小说。起初因为背景是明朝,又涉及明末瘟疫,还有吴又可这位神医。可以说刚好戳到我的兴趣点上,于是加入书架,于是忍不住就看了起来,于是昨天到今天一口气读完。连《三国》都推迟了看。
正在是中医专业毕业,虽然他说自己学艺不精,但却比大多没学过中医的人要精湛多了,恰好他又喜欢写小说,还有对中医和推广中医的热忱。这就预示着这小说,对中医的普及会很权威,值得信赖。
从一开始的七千,到结尾的八百,阅读量不高,毕竟发表在豆瓣阅读,最少阅读量在三百多,也就是说大概有三百多像我一样的读者,从头看到尾,那也就是说,他纠正了至少三百人对中医的基本认识。
三百人多吗?不多,何况三百里面会有绝大多数看了就忘,不会往心里去。但三百人少吗?也不少,至少还是有那么一部分人,是真正的刷新了对中医的认识,或者说是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对中医的偏见。
说来可笑,中医几千年来造福中国人民,而西医盛行我国,不过几十年。就这短短几十年,竟然打得中医溃不成军。
这是我们的悲哀,曾经西医传入之初,中医打压,患者不信。想当初梁启超为了让西医造福中国,甚至不惜一切代价维护西医。
做手术找西医,结果因为医生大意,切肾把好的切了,坏的留下,导致梁启超先生早逝。
他的逝去难道不是中国文化的一大损失?但他为了维护西医薄弱的信誉,始终没有追责,反而包庇了这次足以致命的西医事故。
西医终于在梁启超等人呵护下茁壮成长,如今更是一统天下,试问若当年的梁启超先生得知如今局面,他还会一如既往的甚至用生命来扶持西医吗?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如果我生病了,即便觉得中医更能治本,而且花钱少,但我还是会选择西医。因为中医大夫实在难找,我也没有梁启超先生那舍生卫道的勇气。
所以时至今日,再也找不到像上个世纪初的那些,为了西医普及而奔走,甚至舍命的有识之士。所以中医逐渐边缘化,所以我们逐渐丧失几千年来赖以生存的中医国粹。
这究竟是我们之福或是祸呢?到现在我们还在等疫苗,中医也许不能一药治百病,但对症治疗,却也有奇效。
在没有疫苗的古代,中医一样有一定概率治好瘟疫,听说疫情初期,公布的中药,其中就有“达原饮”,是明末瘟疫盛行时,吴又可对症下药,用来救治初期病人的汤药。
可以试想,如果没有当年的吴又可,没有他开的处方“达原饮”,还有两年清军就入关,瘟疫继续蔓延,加上战乱,我们又要付出都是生命来扛过天灾人祸?
三四百年过去,到今年我们还能用“达原饮”等中医预防,这不能不说中医真的是我们当之无愧的国粹。
只希望能有越来越多人相信中医,越来越多人普及中医常识。我们需要西医,但也不应该缺失中医。
当某一天中医彻底消失时,我们再面临西医束手无策之时,还能依靠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