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预防先除湿

作者: 都小童 | 来源:发表于2020-07-09 11:49 被阅读0次

湿气重是现代人的通病

湿邪是现代人的健康克星,它就像自然界中的水患一样,令江河决堤,河流泛滥,影响体内环境的平衡。

若能调理身体阴阳,祛除湿邪,体内“风调雨顺”,水湿也就会各行其道。

最近我看了一本,国医大师路正志关于养生系列的丛书,从中我也收益颇多,我呢就把我了解的,我知道的,分享给各位朋友,希望更多的人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今天我带大家先来认识一下湿气。

现代人有90%以上的曾被湿邪困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认识湿气

咱们来看看中医上所说的湿气是怎么回事。

正常的湿气其实是自然界万物生长的一个必要条件,从来源上可以分为内湿和外湿。

外湿是自然界中的水湿,比如天上的云,地下的水,冬日的冰雪,都来源于大气中所含的水气(中医称为湿气)

内湿就是人体的津液(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也就是西医学上的体液。

人体中的体液人体体重的60%,这些体液中的主要成分就是水,不光是我们的脏腑和宫窍等器官组织里面有体液,就连细胞也被体液所包围。

正因如此,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很重视人体内的水液代谢。

像上面这些正常的,生理的湿,我们称之为湿气,但是当湿气太过,这时候的湿就叫做湿邪了。

如果水湿过剩,排不出去的话,湿气就变成湿邪,成了致病的因素。

知识链接:    [多湿]

口黏不爽,涎多痰多,脘腹痞满,头身困重,小便不利,便溏粘滞,足跗水肿,舌胖苔腻。

                        [多燥]

口干思饮,饮而不多,脘闷腹胀,四肢乏力,手足心热,皮肤干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

湿气多了不行,可也不能少,否则就成了燥邪。

如果身体出现了干燥的现象,比如大便干燥,皮肤干,眼睛干,甚至出现干燥综合征,就说明是身体内水湿太少了。

有些人早晨起来,觉得最特别干,感觉舌头都木在里面了了。这就是“湿”少了,津液不足的表现。

不过口干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就是湿多阻滞气机,水液不能向上濡润导致了口干。“湿”少了,舌头会变得瘦小。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明天我会继续给大家分享:如何发现体内湿气大的信号……

相关文章

  • 大病预防先除湿

    湿气重是现代人的通病 湿邪是现代人的健康克星,它就像自然界中的水患一样,令江河决堤,河流泛滥,影响体内环境的平衡。...

  • 《大病预防先除湿热毒》书摘8

    五、脾胃不虚,湿热就不能伤人 脾胃既是人体五脏六腑气机升降的枢纽,也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和赖以生存的“水谷之海”。 ...

  • 《大病预防先除湿热毒》书摘10

    七、粥食是最好的健脾胃除湿热补品 1.红豆即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健脾止泻,利水消肿,适宜各类型水肿之人,当然也适...

  • 《大病预防先除湿热毒》书摘6

    4.冬季养生不可过度保暖和过度补益 以“防寒补肾”为主,多吃一些温阳补肾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鸡肉、鱼类、核桃仁、...

  • 《大病预防先除湿热毒》书摘7

    四、药物也是湿热大害,别盲目用药 药物或多或少都有不良反应,损人正气,害人健康,也是湿热产生的罪魁,要小心。 如五...

  • 《大病预防先除湿热毒》书摘11

    八、“藿香薄荷茶”常饮,脾胃健康则无忧 夏季,由于天热,暑必夹湿,暑湿伤人,必定会引起人的诸多不适。 再加上天热人...

  • 《大病预防先除湿热毒》书摘9

    六、避免过度思虑伤脾胃,引湿火上身 精神因素在内伤病发病过程中起着先导作用,尤其是使脾胃之正气受伤,这种危害是很严...

  • 《大病预防先除湿热毒》书摘12

    九、陈皮当调料,常食脾胃常安 在中药材中,陈皮是常见的中药材,用干燥成熟的橘子果皮制成。果皮以陈者良,故名。 药材...

  • 《大病预防先除湿热毒》书摘21

    十八、湿热嗜睡,“菊花竹叶茶”清蒙可提神 嗜睡就是指一个人特别爱睡觉,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时时欲睡,呼之则醒,醒...

  • 《大病预防先除湿热毒》书摘16

    十三、脾胃湿热痘痘多,“荷叶薏米粥”可“战痘” 湿热质之人一般都气血壅盛,气血太盛就会往外走,就出现了痘。而痘又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病预防先除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tmj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