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译意:
孔子说:“圣人我是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君子,这就可以了。”孔子又说:“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见到始终如一保持好的品德的人,这也就可以了。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作充实,穷困却装作富足,这样的人是难于有恒心保持好的品德的。”
这一章还是针对当时的社会现状孔子所发出的感叹,在礼崩乐坏的社会背景下,想要找到理想中的圣人、善人实在是很有难度的,反而是那些“虚而为勇,约而为泰”的人到处都是,空虚却假装充实,贫困却冒充富裕,无中生有的人充斥着社会的每个角落。这种情况下,孔子感叹,能看到君子、有恒者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张居正解读曰:
孔子说:“天下之人品等第,每有不同,而随其才器造诣,皆可上进。彼神明不测,大而化之的圣人,乃人之至者,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才德出众而为君子者,斯亦可矣。然君子去圣人不远,岂易得哉?不惟君子不可得而见,至于天资粹美,志仁无恶的善人,吾亦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存心之有常者,斯亦可矣。夫有恒者之与圣人,高下固为悬绝,而实为入德之门,然谓之有恒,不过质实无伪耳。
圣人,是神明不测之号。以孔子言论中,他所认可的圣人有帝尧、舜,有周文王,可以说都不存在于当世,是历代口口相传中的道德的楷模,他们品德高洁,帮助和救助了很多的人,史政清明,社会和谐稳定。而这样的卓有成就的人千古也就那么几个,岂会是凡人轻易能得见的?
君子,自是才德出众之人。孔子对于君子有诸多的要求。
他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学问方面的要求。
他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是道义与利益的取舍。
他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是做事行为的要求。
他说,君子不器,海纳百川。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经过儒家文化的长久熏陶,有着高度的文化修养,同时有有着人类美好的道德品质的人,论语中被孔子直接称为君子的有鲁国孟僖子之子南宫适、弹琴而单父治的子贱、卫国大夫蘧伯玉、卫国执政大夫子产。弟子子夏、颜渊也具备君子风格。看到这些君子孔子还是欣慰的。
善人,能够帮助他人利于他人的,志仁无恶的人。一时的善意容易,长久的坚持很难,因而更难能可贵。这样就给自己一个目标,努力坚持去做一个对社会有益能帮助他人的人,不浮夸不焦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清晰明了真正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实事求是,以此为方向来努力向前走,不断修正,不断努力。
钱穆言,“人若有恒,三人行,必可有我师,积久为善人矣。善人不践迹,若能博文好古,斯即为君子。君子学之不止,斯为圣人。有恒之与圣人,相去若远,然非有恒,无以至圣。”虽然有恒者与圣人有天地之遥,做自己能够做的,有古圣贤的指引,坦然面对守持本心,其实也已经足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