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思考者有意思的文章
观点是如何被塑造的?——从《绝望的大学生》想到的

观点是如何被塑造的?——从《绝望的大学生》想到的

作者: 一只鼻 | 来源:发表于2015-04-30 20:41 被阅读2363次

    文/吴松磊

    最近,马佳佳在 TEDxChongqing 的演讲《绝望的大学生》引发了巨大的传播,这让人无比伤感。

    因为这篇为「绝望的大学生」指点出路的文章,在给大学生们带来短暂兴奋的幻觉后,将令他们陷入更深的绝望当中。

    因为他们会发现,这一切,并没有什么卵用。

    文章在前半段看似充满逻辑的梳理了大学生面临的问题:「落后的大学课程,传统行业没有空间,不对口的专业知识」,先不论马佳佳在文章中描述的大学生困境是否完全准确,但的确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这样的问题。(这种描述带来的共鸣也是文章大量传播的重要因素)

    接下来,马佳佳为这些大坑面前的大学生们提出了解决方案。从自身的经历归纳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径,并表示「这是在时代红利中的前几个还算过得去的案例,而不是个例。」

    的确,这不是个例,这是一群人的案例。他们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有一批关注者,曾创作过广泛传播的内容,有创造力。

    我把这类人称为——塑造者。

    正如那个著名广告的文案一样——「我们可以质疑他们,颂扬抑或是诋毁他们,但是唯独不能漠视他们。」

    但成为一个塑造者并不简单,优秀内容创作能力、极强的演说能力、独立的人格魅力,是必备的基础能力。

    即使具备了这三点,还需获得最「初始关注」,这并不容易,殊不知许多优秀的内容都藏在茫茫的比特海中寂寂无闻 ,这对机遇和自我营销能力也有着一定的要求。

    一旦形成「初始关注」,塑造者们滚雪球式的良性循环就开始了:观点开始被点击传播-到达阶段性成功-形成个人品牌-带来更强个人魅力-演说内容更让人信服-观点获得更多的点击和传播。

    因为到了微博尤其是微信时代,塑造者们开始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信息成了纯被供给的状态,大家成了纯被喂养的人,阅读每天所订阅的消息花费了人们大量的时间,以至于面对塑造者输出的观点往往不会有严谨的求证和方式阶段。

    在过去,人们从一个链接跳转到另一个链接,探究事件或问题,逐渐形成观点。而现在,塑造观点就是是打开一篇又一篇文章,阅读,分享,关闭。没有然后了。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可以如此轻而易举获取知识,去树立极其易立的观点。这让塑造者们在几年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种成功的途径对于web1.0时代的人们是难以想象的,也给了塑造者们带来了一种幻觉——这是一条普适性的成长道路。

    但残酷的事实是,能产生优质内容的人永远是凤毛麟角。

    即使像知乎这种鼓励分享个人「知识、经验和见解」的社区,也仍只有4%的用户有超过10人的关注者,更不用说其中能有多少人产出优质的内容了。当然,在庞大的基数下,即使只有1%,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每天都在产出的大量优质内容,层出不穷的优秀创作者,妙语连珠的机智对话,常常让我们陷入幻觉中——人人都是塑造者。不,不是,这只是所有用户的1%。更多更多更多的人,是沉默的人。

    马佳佳也许遗忘了这件事。

    因为这篇文章的受众并不是这些有着「塑造者基因」的人们,而是「绝望的大学生」。所以,以财务自由为目标,给出一条看上去有理有据的路径,告诉人们「照着我的方法论,追求你的财务自由~」无疑是不负责任的。适合塑造者的方法论并不适合那些沉默大多数。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互联网时代让精英们有了更多闪光的机会,但普通人还是普通人。

    也许站在金字塔尖的马佳佳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和塑造者们的「成功」是多么小概率的一件事,也许所处的圈层让马佳佳认为「连接—交换—流通」非常的顺理成章,以至于把这些并不具有普适性的建议告诉年轻人。

    很显然,这不过是包上了互联网外衣的成功学,也许它能有效的激励年轻人们去「经营社交网络」、「混圈子结识更牛逼的人」、「连接、交换、进入流通」。

    但一段时间之后,人们会发现,这一切并没有什么卵用。

    因为没有「塑造者基因」,创作不了妙笔生花或充满价值的内容,混了一个又一个圈子,但是并没有和更牛逼的人发生交换,事实上,牛逼的人只和牛逼的人发生交换,大多数人干的,那叫打工。

    我们都知道,追求财务自由的绝大多数人结局是金字塔尖下成堆成堆成堆成堆成堆成堆成堆成堆成堆成堆成堆成堆成堆成堆成堆成堆的炮灰。

    这是塑造者马佳佳的又一次胜利,人们转发,人们讨论,有些人深信不疑,有些人嗤之以鼻。声音会消散,关注会转移,但有些东西进入到了人们的脑海中,那不断回响着的鼓噪的时代背景音似乎又更强了一些。于是人们奋力向前,却不停地倒退,进入过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点是如何被塑造的?——从《绝望的大学生》想到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tqz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