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哲思婚姻育儿
一不小心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一不小心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作者: 哎呦喂兔 | 来源:发表于2019-05-28 10:52 被阅读0次

    最近可是相当“任性”啊…

    老,来任性。

    老来,任性。

    往前30年看,任性这一词基本是跟自己绝缘的。

    从三四岁的记忆开始,耳旁就围绕着大人们的夸奖“这孩子多懂事啊!”、“这孩子好听话啊!”、“这孩子嘴真甜。”

    每个孩子都喜欢得到表扬,但同时每个孩子都喜欢任性。

    想要兼得,除非少年老成的孩子能早早的掌握人前人后的切换。

    可惜99%以上的孩子都没那天赋,只能承受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苦:要不就天天被“别人家的孩子”比下去恨得心痒痒;要不每天当着“别人家的孩子”满受表扬的时候,心中对熊孩子的各种任性行为是羡慕嫉妒到只能鄙视了。

    不一定每个孩子成长都有包袱,而那些还没到懂事的年纪就懂事的孩子,心中肯定都有个年龄不符的包袱。

    跟一般的自小就懂事孩子一样,我也有个包袱。

    并且30岁以前都为这包袱活着,在发现包袱前,原本可能这辈子也都是要为这连自己都不知道它存在的包袱活着…

    青春期浪过的孩子都能明白一个道理:表面的风光和内心的快乐是不对等的。

    一边模仿着成年人嬉笑谈天、把酒嗨到爆,一边在酒终人散场时透露出自己的忧伤,好叫在恋人面前分别出自己与他们的不同。

    好叫自己在自己面前分别出与众不同,用他人的口来标签自己“他人说我太疯癫,我说他人看不透。”

    儿时的“别人家的孩子”,长成了青春期的“我们班的同学”。

    晚晚夜场必到,次次考试前列都有名。此时终于掌握到了儿时天赋缺乏而没有的本领——人前人后切换自如。

    从小时候被大人的肯定,到此时被同龄人的肯定,粉饰了当年包袱带来的痛感,甚至以痛为自豪。

    那些个倡导给孩子挫折教育的,要不是被挫出“成就”引以为豪的,要不就是从小有个邻居“别人家的孩子”,大了又碰上“我们班同学”。

    别忘了包袱总归是包袱,并不是粉饰粉饰、遮掩遮掩,它就没了、不重了…

    虽然包袱带来了名、利、成就,但别忘了它始终是包袱,处理不好,它始终会压伤人…并且可能会以你预计不到的坏来袭。

    当坏来袭时,再怎样都抵不过撕裂自己精心打造的完美的皮囊的痛。就像在聚光灯下,听着台下看不到的人群纷纷议论“原来他是这样的…”、“原来…”、“原来…”、“原来…”

    或许这些“原来…”不是指责,而是更胜于指责的自己也成了自己口中的“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或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藏在角落,翻翻自己的背包,找到了自己的武器给予反驳,毕竟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就爱看书,论逻辑、论辩论,随便几篇言论就能自充水军一般把自己洗白白…

    藏在角落,翻翻自己的背包,殊不知那个背包,陪了自己30年叮当猫一样的百宝箱里,装着个巨大的包袱。

    都问叮当猫的百宝箱里到底能装下多少法宝?小法宝们的形态不在于多少,最大的法宝就是这占据了90%的强大的内心。

    包袱=强大的内心

    包袱=最脆弱的根源

    论包袱都是是好是坏?

    无所谓衡量好坏的标准,曾经的好可能成为现在的坏,现在的坏到了未来可能又变成了好,谁晓得呢?

    如本书,不翻开,永远不知道保守主义并不只是保守,还有自由。

    一不小心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原本只是想看本书,然后就不小心跑题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不小心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uer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