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中提到一个孩子在0到2岁的时候是最需要被接纳的时候,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的是安然的陪伴,而不是过多的干预他的成长发展,包括之后在一个孩子还没有完全发育完全的时候,过多的焦虑都会成为一种揠苗助长的行为。
可能大家都有这样的精力,小的时候家长都喜欢活泼开朗的小孩,如果自己家的孩子很内向,就想去试图改变。这种行为我很不理解 ,但是对家长们来说似乎是一种自发反应。
我们不妨细想一下,我们的词语有贬义褒义,通常是以反义词的形式存在,但是不代表一对正反义词就代表一褒一贬,这样无疑是偷换概念。所以外向和内向虽然是正反义,但是它们并无褒贬。
它们其实只是不同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面对世界的方式,为什么非要做一个外向的人呢,为什么要觉得内向是需要改正的呢,既然不是错误。
而我实际反其到而行之,我想变成一个内向的人。
我想变成那样的人,因为我欣赏内向的人表现出的形象。他们总是不动声色,有种低调又神秘的感觉,而我呢,因为太外向,我特别喜欢把自己的事和别人分享,后来我不想总是敛不住悲喜,我想活在自己的世界 不被他人左右,但是却习惯于毫无顾忌大谈特谈。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你觉得没有好坏之分,便只做好自己吧,不用总试图改变,但是其实我是针对自己。我想改变,不是顺应社会审美,无关好坏,只是内心真正想变成成自己喜欢的样子罢了。
想问问你们,是不接受改变,也不想受质疑,还是和我一样,对自己目前的性格不满意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