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858919/7cbb113c53ca818e.jpeg)
(原文)
帝曰:论言夏伤于暑,秋必病疟。今疟不必应者何也?岐伯曰:此应四时者也。其病异形者,反四时也。其以秋病者寒甚,以冬病者寒不甚,以春病者恶风,以夏病者多汗。
帝曰:夫病温疟与寒疟,而皆安舍,舍于何脏?岐伯曰:温疟者,得之冬中于风,寒气藏于骨髓之中,至春则阳气大发,邪气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脑髓烁,肌肉消,腠理发泄,或有所用力,邪气与汗皆出。此病藏于肾,其气先从内出之于外也。如是者,阴虚而阳盛,阳盛则热矣,衰则气复反入,入则阳虚,阳虚则寒矣,故先热而后寒,名曰温疟。
帝曰:瘅疟何如?岐伯曰: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气实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开,风寒舍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而发,发则阳气盛,阳气盛而不衰,则病矣。其气不及于阴,故但热而不寒,气内藏于心,而外舍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脱肉,故命曰瘅疟。帝曰:善。
(解读)
“帝曰:论言夏伤于暑,秋必病疟。今疟不必应者何也?”黄帝说:医经上说夏伤于暑,秋必病疟,而有些疟疾,并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58919/28fad10335ecf536.jpg)
“岐伯曰:此应四时者也。其病异形者,反四时也。”岐伯说:夏伤于署,秋必病疟,这是指和四时发病规律相应的而言。也有些疟疾形症不同,与四时发病规律相反。
“其以秋病者寒甚,以冬病者寒不甚,以春病者恶风,以夏病者多汗。”如发于秋天的,则会寒气较重,发于冬天的,寒冷则较轻,发于春天的,多恶风,发于夏天的,汗很多。
“帝曰:夫病温疟与寒疟,而皆安舍,舍于何脏?”黄帝说:有温疟和寒疟,邪气怎么侵入呢?居留在哪一脏中?
“岐伯曰:温疟者,得之冬中于风,寒气藏于骨髓之中,至春则阳气大发,邪气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脑髓烁,肌肉消,腠理发泄,或有所用力,邪气与汗皆出。”岐伯说:温疟主要是由于冬天感受风寒,邪气留藏在骨髓之中,春天阳气生发活泼的时候,邪气仍然不能自行外出,到了夏天,因夏热炽盛,使人精神不振,脑髓消烁,肌肉消瘦,腠理发泄,皮肤空疏,由于劳力过甚,邪气乘虚与汗一齐外出。
“此病藏于肾,其气先从内出之于外也。如是者,阴虚而阳盛,阳盛则热矣,衰则气复反入,入则阳虚,阳虚则寒矣,故先热而后寒,名曰温疟。”这种病邪原是伏藏于肾,所以它发作时,邪气是从内而出于外。这样的病,阴气先虚阳气偏盛,阳盛就发热,热极之时,则邪气又回入于阴,邪入于阴则阳气又虚,阳气虚便会出现寒冷,所以这种病是先热而后寒,名为温疟。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58919/2936b87931c33ed2.png)
“帝曰:瘅疟何如?”黄帝说:瘅疟的情况是怎样的?
“岐伯曰: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气实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开,风寒舍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而发,发则阳气盛,阳气盛而不衰,则病矣。”岐伯说:瘅疟是由于肺脏素来就热,肺气壅盛,气逆而上冲,以致胸中气实,无法发泄,适因劳力之后,腠理开泄,风寒之邪便乘机侵袭于皮肤之内、肌肉之间而发病,发病则阳气偏盛,阳气盛而不见衰减,于是病就但热不寒了。
“其气不及于阴,故但热而不寒,气内藏于心,而外舍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脱肉,故命曰瘅疟。”为什么不寒呢?因为邪气不入于阴分,所以但热而不恶寒,这种病邪内藏于里,而外则留于肌肉之间,能使人肌肉消瘦,所以名为瘅疟。
“帝曰:善!”黄帝说:讲得太好了!
今天学习了温疟、瘅疟的由来。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