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进树叶的沙沙声,溪水流淌山涧的潺潺声,天空雷鸣响起的轰隆声,雨后新笋的破土声,雪花压断枝丫的咯吱声,鱼儿砖出水面的哗哗声;鸟儿拍打翅膀的扑噜声,雄狮追逐斑马的急促声……这些都是大自然的声音。
公路上汽车焦急的鸣笛声,街上行人匆忙的脚步声,办公室里快速敲打的键盘声,市场里喇叭似的吆喝声,屋里老妇翻腾炒锅的锅铲时,山坡上牧羊人赶羊的挥鞭声,孩童放肆追逐的嬉戏声……这些都是人们生活的声音。
每天,我们被无数的声音环绕,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不管是想听的,还是不想听的;不管是听得见的,还是听不见的。那么多的声音,存在于这个世界,存在于我们每天的生活里,想来也是件神奇的事儿。这些听得见的声音倒是容易被人感知,而那听不见的声音,还需用心才是!
“奉承”一词就十分精妙。下属奉承上司,一面满脸堆笑说他如何英明,一面却在心里不停地吐槽;商场店员奉承顾客,前头夸赞她如何仙女下凡,回头就和同事对视翻白眼。当然,一个愿说,一个爱听,旁人也勿须置喙,无妨一笑而之。就如同“谎言”一样,不管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你只听到了她(他)给你说的,却没有听到潜台词,如何?
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最怕的便是误解,所以才会有正经的公文存在,严谨。但我们更多的还是言语上的交流,和同事、和客户、和上司、和父母、和朋友、和恋人,甚至和陌生人。如果不能会其意,彼此必然产生分歧,甚至是隔阂。以恋人为例,情侣间吵架,往往口不对心,心里想着要好好沟通,好好解释,偏偏出口成剑,刺伤了别人,自己也深受内伤。
有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倒不必然,之所以会觉得虚,不过是因为没有好好听罢了,姑且以“误听”作为诊断!“信任两钱,理解一钱,爱三钱”,药方收好,不谢!
声音有时需要一个传递器,当然,不是喇叭,那不过是放大了你的音量而已。作家用文字传达心里的声音,鲁迅写下《狂人日记》来反抗封建礼教,钱钟书写下《围城》对当时的社会、文学进行批判,余华写下《活着》来传达活着的本质……而画家,则用手里的画笔把自己的个性及情感淋漓尽致地绘在画纸上,梵高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他寂寥苦闷之时,他会画出像《乌云笼罩下的麦田》和《有乌鸦的麦田》这类压抑、沉闷之作,也会在快意激动之时画出一幅幅璀璨炫目的《向日葵》。
花开无声,我们仍可知花的喜悦;日落无声,我们仍可感晚霞的美丽。“听不见”不等于“失声”,那些微妙的、难懂的声音,相信你认真去听定是能听得见的,就如同两人眼神的对视,默契在了,通晓对方所想亦不是难事。
我们习惯了去听这些听得见的声音,这些声音的获得不费吹灰之力,但也不可忽视了那些听不见的声音才是。生活本是有声与无声的交响曲,有起有落方能体会其间美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