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子人格分类与形成

子人格分类与形成

作者: LonaX | 来源:发表于2023-07-12 21:24 被阅读0次

    朱建军老师把子人格分为五类,包括固有的子人格、内化的子人格、时期性的子人格、内容性的子人格、角色性的子人格。

    第九章

    一、固有的子人格

    固有的子人格是先天性的,也就是与生俱来的。婴儿生一出生后,行为上就有差异,有的安静,有的爱哭,烦躁,有的好动,有的爱笑等等。朱老师认为新生儿时期,子人格的意象尚未形成,但具有将来发展出某种子人格的倾向潜质。

    比如天性强健的儿童也许将来会有一个力量型的“子人格”,这个子人格的形象或许会是一个英雄,也有可能是个强盗,很大程度取决于这个儿童的生活境遇。

    根据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理论,在漫长的演化历史长河中,我们人类会拥有一些固有的感知行为倾向,这个倾向荣格称之为原型。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各种原型,只是各个原型在我们天赋中的配比不同。固有的子人格的意象是原型意象。

    二、内化的子人格

    他人的性格通过内化过程变成我们的性格,这里的他人最常见的就是父母。儿童会把父母的性格特点内化,他们会以 “内在父母”的形象出现在子女的心灵世界。那怕是离开父母生活,甚至是父母离开了人世,“内在父母子人格”依然活在人们的心中,时而批评,时而责备,时而夸赞……

    以我自己为例,我的内在父亲是一个严厉的子人格,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如果我做错什么事情,比如打碎了一个碗,我的脑子会出现一个声音说:“你怎么这么笨!做事这么毛糙!”而我都没有意识到我的内在有一个这样的声音,直到我参加了心理学培训,自我觉察能力增强之后,我才知道它的存在,我就这样无意识地被这个“声音”鞭打了近50年。随着我的心理成长,现在这个声音已经在我的内心消失。想想都唏嘘不已,真的非常心疼过去的自己。

    三、时期性的子人格

    朱老师把生命比喻成一条河,儿童如小小溪流,青年时激流澎湃,中年后渐渐平缓。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性格。形成于某个时期的子人格,后来性格变了,并不等于这些子人格消失了,他们只是潜伏在潜意识里。

    比如朱老师发现任他的一个来访,16岁以下的子人格都是很快乐而活泼的,但是有一个子人格(年龄是17~20岁)却是一个很抑郁的女孩子,而在年龄更大的子人格中也一直有抑郁者。

    朱老师认为:

    她很可能在 17岁的时候遇到过严重的心理创份事件,因而使得一个很抑郁的子人格出现了。由于没有得到心理治疗,这个心理创伤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因而这个抑郁的子人格就一直没有消失。她代表的就是固结在那个年龄段的那些心理能量。
    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过去的心理创伤会使部分心理能量固结在一个过去的发展阶段。实际上,我们的一些子人格就是这些被固结的能量的形象化的化身。

    比自己现实年龄小的子人格可能是自我过去的痕迹。与自己同龄的子人格可能是自己希望成为的样子,即理想自我。比自己年龄大的子人格可能是希望自己未来成为的样子。这些子人格往往是来访对自己不足的想象补偿。比如一个软弱的人,可能希望有一个强大的理想自我。

    四、内容性的子人格

    朱老师认为子人格归根到底是情感、认知、行为习惯等组合而成。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多次经历某种情绪,且对引起该情绪的内外事件有一个观点,并习惯用一种行为方式对待这个情绪,这些心理活动就会聚集成一个子人格。例如朱老师有一位来访有一个叫“老烦”子人格:

    老烦是一个50 岁左有的女人。穿着宽大的衣样,她总在整理东西,却怎么也理不清。她的四周是凌乱的,她的恩维地很混乱,而且她觉得自己是非泥杂、健忘、没有朝气、生活无目标。她总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

    朱老师认为这个子人格是“烦恼”情绪的化身,是该来访一生种种烦恼情绪及相关行为思想的聚合体。

    内容性子人格偏向后天性,但不排除原型影响的存在。

    五、角色性的子人格。

    社会角色内化后便成为角色性子人格。一个人越是主动、自愿地担任这个社会角色,越容易内化该角色。比如一个在单位担任领导的人,在家依然打官腔。

    对社会角色认同和内化是后天习得的。但也会受原型的影响,比如“人格面具”原型,这个原型的存在可以使一个人容易内化社会角色,从而容易适应社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子人格分类与形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upp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