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起做到公益平台“月读《传习录》”作业
月读《传习录》第19天 答罗整庵少宰书

月读《传习录》第19天 答罗整庵少宰书

作者: 沐云斋 | 来源:发表于2017-08-08 10:46 被阅读0次
月读《传习录》第19天 答罗整庵少宰书

罗整庵:(公元1465—1547年),即罗钦顺,字允升,号整庵。明代江西泰和人。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少宰(明清吏部侍郎的别称)。学术上主张理得于天而具于心,理气本为一物,著有《困知记》。阳明先生的这封回信写于正德十五(1520)年,时年阳明四十九岁,已平江西之乱,捉获朱宸濠,六月经泰和,罗钦顺来信,罗的信见于《困知记》附录卷五。参见《明儒学案》卷四十七。

  阳明先生告诫后学切莫读了几天书,稍微懂一点训诂,就自以为知道学问了,就放弃了探寻真正学问的追求,这样就太可悲了!先生说,道这种东西必须切身体察后才有所见,并不是自己先见了道,然后才下体察道的功夫。道必须通过学习然后才能明白,并非在学习之外而另有什么明道的事情。但是,世上讲学的人有两种,其一是用身心来讲学,其二是用口耳来讲学。用口耳讲学的,揣测估摸,得到些捕风捉影、似是而非的东西。用身心讲学的,身体力行,确实都是用自己的切身体验而得到的。知道了这些,也就懂得了孔门的学说了。阳明先生认为世界上没有可以先看见而后加以体验的“道”,“道”如果体验不到,你所看到的也只是“道”的浮光掠影,而不是“道”的实体。            先生身心之学笃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必须拿出自己的全部身心,和自己接触到的事事物物做一个没有任何私欲牵绊的纯天理交流,做到心中所思所想,皆是天理,并且将这种和世界进行交流的思维方式固化为自己的习惯,才可能体验到真正的“道”。而口耳之学认为能博闻经典,学富五车,就算是懂得“道”了,若果真如此,今天的任何一部电脑也都可以称之为懂得“道”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月读《传习录》第19天 答罗整庵少宰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uqt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