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条《答罗整庵少宰书》(7)
《答罗整庵少宰书》正文部分,王阳明首先澄清了治学态度的问题。罗整庵批评王阳明不重视儒家经典,以心学替代孔孟圣学。王阳明表示非常欢迎罗整庵就学术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并表达了对罗整庵善意的感激之情,不像很多异见者那样只对王阳明进行无端的蔑视或谩骂。
接着王阳明表示,自己意在维护圣学的正统,而不是要以心学废孔孟之学,言下之意,朱子的学说并不等于圣学。同时指出,治学之道,不可停留在经典的研读上,而是要在实践中去体会。
第二部分,以《大学》版本的正误为线索,指出心学和朱熹理学在格物之学上的分歧,不在于求于内和求于外的分别,治学之道不分内外,这是圣人的教诲,朱子不是不可以反对的。
第三部分,王阳明首先指出了士儒在治学内外问题上的错误认识,王阳明指出,诚意正心不只是内观自省,反而朱熹之穷尽事理而尽心性的主张,即治学应该由外而内的看法是错误的。大学八目说的其实就是一件事,即尧舜禹代代相传的“惟精惟一”之道。
第四部分,王阳明从正面对“大学八目只是一事”这个观点进行了论证剖析,然后得出结论:格物之学就是大学。
第五部分,王阳明详细阐述了自己反对朱子理学的原因,简单的一句话,就是维护儒学的正统。这部分内容,王阳明言辞恳切真诚,而又不乏悲情愤激。正所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王阳明的书信正文,从澄清治学态度入手,接着指出对方对自己格物之学的误解所在,等于说,对方批评的靶子就错了。然后对阳明格物之学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最后,从学问探讨回到人事关系,亮明态度----治学惟道不惟人。
阳明的回信,态度谦恭有理,真诚坦率,但是绵里藏针,原则问题上态度鲜明,绝不退让。正文的结构布局非常严密,层层递进,由表入里,由里出表。内容上,明暗两条线同时推进,明线阐述格物之学,暗线是自己始终维护儒家正学的拳拳之心。
最后,我们来看看阳明先生如何收尾:
执事所以教,反复数百言,皆以未悉鄙人“格物”之说。若鄙说一明,则此数百言皆可以不待辨说而释然无滞。故今不敢缕缕,以滋琐屑之渎。然鄙说非面陈口析,断亦未能了了于纸笔间也。嗟乎!执事所以开导启迪于我者,可谓恳到详切矣。人之爱我,宁有如执事者乎!仆虽甚愚下,宁不知所感刻佩服?然而不敢遽舍其中心之诚然而姑以听受云者,正不敢有负于深爱,亦思有以报之耳。秋尽东还,必求一面,以卒所请,千万终教!
兄台来信教导我的,反反复复数百言,说到底是没有弄明白在下的格物之说。一旦您弄清了在下的学说,这些问题自可不辨自明,心中了无滞碍。在下的学说,如果不能和你面对面条分缕析,一封信断难陈述清楚。所以,现在我也不便详细阐述,以免因过于琐碎而冒犯您。
嗟乎!兄台对我的开导启迪,可谓恳切周详了,有谁能像您这样爱护我呢?在下虽愚钝,怎么会不知感恩敬佩的呢?然而,我不敢因此就放弃自己的至诚之心、姑且就接受您的意见,正是因为不敢辜负您的厚爱,并且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回报。待秋后我东还京师,恳请能和您一晤,才能完成我的心愿,届时您千万要倾囊以教。
最后一段,呼应前文,王阳明认为,罗整庵对自己的批评完全是因为不了解自己的学说引起的,所以希望当面交流,解释疑惑。
网友评论